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彗星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彗星兰〔Angraecum White eauty(sesquipedale×magdalenae)〕。彗星兰是大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杂交种。附生兰;花常为白到乳绿色,质地厚重,花朵寿命长,有香气,夜间更浓;花朵呈星状,唇瓣有距,有些物种距长30~40厘米。原生种产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非洲、南非。

彗星兰形态特征

附生兰;花常为白到乳绿色,质地厚重,花朵寿命长,有香气,夜间更浓;花朵呈星状,唇瓣有距,有些物种距长30~40厘米。

特征:●唇瓣有细长的花距,底部内藏花蜜。●花、叶比大彗星兰明显窄,植株小。

植株:多年生草本,附生,高30~60厘米。

花:花色乳绿到乳白乳黄萼片与花瓣相似,展开,花径15厘米;唇瓣直立,基部有细长的花距,花距底部有花蜜。花期:12~2月;花寿 25~30天。[1]

彗星兰分布范围

彗星兰原生种产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非洲南非

彗星兰主要价值

观赏

佐证进化论

彗星兰来历故事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为兰花完成了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之间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11.5英寸(29.2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1.5英寸(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10到11英寸长!”

但是有谁见过嘴巴如此细长的昆虫呢?“荒唐!”当时有些昆虫学家这么认为。不过达尔文的盟友、曾经独立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华莱士则坚定地站在达尔文一边。他写道:“可以很安全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这样的蛾;访问那个岛屿的博物学家应该抱着和天文学家寻找海王星一样的信心去寻找它,我斗胆预测他们将会同样成功!”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举办《达尔文:其生平和时代》的展览,最后一个展品就是成功地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预测能力的彗星兰和天蛾的标本。我虽然早就知道达尔文的这个著名预测,但是在看到有着如此细长的喙的天蛾标本时,还是感到了“惊骇”,不能不感叹进化之奇妙。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这种现象并非绝无仅有。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苍蝇”,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而身体却小得多。相应的,在那里有许多种有着细长的花距的花由它们传粉。

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