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虎画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虎画家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张虎


张虎 (中国书法家、作家)

张虎,1941年生,河北定兴人,中共党员[1]。1965年毕业于北京宣武红旗夜大学中文系[2]

中文名:张虎

外文名:zhanghu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1年

毕业院校:北京宣武红旗夜大学

职   业:书法家、作家代表作品西北风情》《张虎小说散文选》《休闲漫笔》号营邱村人、营邱散人,别署和风轩字啸风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社会评述: 3 获奖记录: 4 主要作品: 5 出版图书

人物经历

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宣传干事,北京工人报、北京日报记者、编辑,北京日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书协副秘书长、秘书长、理事,现

为中国生态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现为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生态书画院院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院士,张虎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等,并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3]

自幼喜爱文学和书法艺术。一九五七年获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一等奖,一九五九年在《大公报》开始发表处女作,一九六五年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文革”中停笔。一九八○年以后创作的小说和散文分别获得全国金奖、优秀奖和第一名,有的小说还被翻译成外文并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等。书法初学从唐碑入手,先颜、柳,后“二王”,读临历代名家碑帖,尤喜钟鼎文、石门颂,“二爨”和张、怀“二草”。善行草,笔墨奔放、潇洒,骨健形美、随意。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

社会评述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 张虎书法

张虎君每涉足山水,辄有吟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其慕两全者乎?此月牙湾行草诗卷,不拘一格,大小错落,横斜互出,信笔所之。去岁余与虎君同游台湾,台湾书界同仁赞其作品恬淡自然,信哉斯言也。著名诗人 赛福鼎·艾则孜: 大西北是我的故乡--为张虎同志《西北风情》一书而作 大西北/是我的故乡。/她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荒凉。/美丽得迷人,/荒凉得吓人。/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神秘。有人说她--/荒凉得吓人,/也许因为她有/吞噬一切的大沙漠;/也许她有无边无际的茫茫戈壁;/还有那无情的尘土、狂风与炎热!/而我说她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因为她还有绿洲/--绿色的生命,/因为她还有坎儿井--甘泉/--养育我的乳汁、/醉人的葡萄和瓜果飘香的田园。 张虎书法

 张虎作品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张虎

如果你是个怯懦者,/沙漠的干渴在等待着你!/如果你是个胆小鬼,/沙漠的狂风在等待着你!/如果你是个懒汉,/茫茫的戈壁在等待着你!假如你是美的追求者,/她在向你招手呼唤!/假如你是个科学的勇士,/她正在伸开双臂、准备迎接你! (1985年5月31日 托和提·热比亚 译)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王学仲: 张虎为文丰实质朴,不求语言的藻饰及过多铺陈,更不喜动辄引用名人名言、令人费解的现代词汇,也不在文章中炫耀自己的博学多识。

张虎书法

在这册《休闲漫笔》中,除了记述他所遇到过的一些难于忘却的小事……他斟酌题材及体裁,有的写成诗歌,有的写成散文,有的则写成了报告文学,他的文章受时间所限,篇幅大都不长,或者记一事,或者记一人,情节没有千头万绪,语言上也不是像苏东坡所说的“吾文如万斛泉源……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张虎追求的是简洁明快,质朴无华,该用短话说明的,决不恃才傲物,有平易近人之长,无啰嗦冗长之短,当前散文提倡短文章,张虎当可称是写短文的能手。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 张虎书法之美尽人皆知。我喜欢他清劲里的洒脱,平和中的大气,特别是充满张力却不张扬--一种超越着笔墨功力的高超。我想,这缘自何处? 当我读了张虎的《歙砚歌》,心中一惊。我谓之惊,一半由于当今书家工诗能文者实在太少,一半由于这古风体的如歌般的长诗写得真好。 这诗歌一如大瀑长泉,畅无所碍,间做几叠,泻入谷底。其中激腾的晶莹的水珠,便是优美的文字。有妙喻,有巧思;有富于灵性的征象,也有充溢想像的比兴;写史,写物,写形,写势,写貌,写质,写声,写情,更写其神与其魂。于是,这举世无双的天下名砚,奇光异彩地依韵而生:名砚的千姿百态,都给他随口活脱脱唱了出来。张虎竟是这样一位好的诗家! 如今张虎又把它挥毫书写出来。叫我忽然发现;他的诗歌句句如书法,他的书法字字皆诗歌。诗自清雅,书亦潇洒;书尽随意,诗逞自由。这书法遒劲的用笔不正是他诗歌的风骨,这诗歌醇厚的意味不正是书法的底蕴?于是我明白了张虎书法中哪来的那种超出笔墨功力的高超?古人只说画如其人,其实书法更如其人;古人只说诗画一体,其实诗书也是一体。但是,惟有写自己的诗,才能真正的诗书一体。 故而这里,好诗,好字,还有好砚,会同一处,珠联璧合。字生诗,诗生砚,砚生字,宛如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相生相颂,相映成趣;文化之美,意味无穷。 台湾著名书画评论家 欧豪年: 我看张虎先生自作诗书《北戴河月夜》长卷,想到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伊氏是为官之人,从政为官,但他也诗、也书,并有他的个性;他懂得生活、懂得艺术,是人们敬佩的人。我从张虎先生的诗书来看,他也是懂得生活、懂得艺术的人。 全日本书道联盟顾问 种谷扇舟: 张虎先生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柳公权的笔力,又有颜真卿的雍容,张旭和怀素的豪放。他自己着有书法集和文学作品集,对于诗文有很好的研究。他是中国书协的一名领导成员。他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涉猎广泛,研究古典作品并融入他自己的新的书法创作中。这些作品给予了人们很多的启迪。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钟明善: 引领你步入书法之门--评张虎《书法入门》

张虎书法

中国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汉字创造是我们先民进入人类文明新时代的标志。汉字创造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对天、地、身物的意象描绘“象形”开始,进一步“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这就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创立的“六书”之说;二是抽象符号化。由于天地身物,千万种物象本身就有美的元素,以此而创造的汉字本身也就有“先天丽质”。我们的先民在书写汉字时一方面注意其表意、表形的正确形态,一方面以自己的审美意识美化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到了魏晋之际,汉字的五种形态(篆隶楷行草)定型了、完善了;汉字书写中的“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的技法与艺术规律形成了、完善了。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始终有着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价值。 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是“意象”,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所奉献的最具民族特点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作为“国艺”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魂的载体;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点、自成体系的中华艺术门类。 在电脑广泛应用的今天,不但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热衷于汉字书法的学习与研究,而且汉字文化圈外的国家和地区的不少文化人也对中国书法这一“神秘文化”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研究者遍布全世界。 作为中国书法母国的人们已把26年前掀起的书法热的大潮转化成平静,沉稳、持续的书法学习与普及,变成实实在在的书法教育研究体系的建设。 张虎先生为中小学生所编著的《书法入门》就是这一建设的成果之一。此书已被有关领导部门选入“万村书库工程”。正如该书封面所示:“文字起源,真草隶篆,通俗易懂,学习方便”。通读全书,你会感到这本书的确是后学之津梁,能“引领你走向书法世界”。 张虎先生是著名的编辑和作家。他漂亮的散文、小说、随笔,抒情、诗意而又富于哲理的语言曾使许多朋友陶醉,在这本讲解书法的著作中他保持了他长期形成的语言风格。读者可以随着他层层剥笋的讲解、评说轻轻松松地了解书法妙理。 张虎先生几十年来把他的研究课题的一大部分定格在书法创作与艺术规律的探讨上。他是国内外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他把自己在临摹创作中对书法笔法、结字、章法形式美的理解、感悟、经验都寄寓于本书的所有章节之中。前几年北京有一家出版社出了一套“大家小书”,请一批大学问家写普及读物,学术性、科学性与普及性得到极好体现,深受读者欢迎。张虎先生的《书法入门》正是这样的大家小书。书法大家以从亲身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小书普及书法,和中小学生、书法爱好者以谈心的口气讲述书法。我相信研读这本有书家真切体会的《书法入门》的老少朋友会与作者在书面交谈中、在伏案展纸运笔中,自己心领神会,逐渐步入书法艺术世界。 佛家讲“度己度人”,“菩提萨佗”,张虎先生的这本《书法入门》的价值就是在国艺书法领域以度己的体会度人到“彼岸”的一叶轻舟。

著名评论家

牛志强: 一个雪后的晴晨,我收到“张虎西北行摄影书法展览”的请柬,着实吃了一惊!张虎是《北京日报》的文学记者,怎么搞起摄影来了?再说,去年秋天他随北京记者代表团到大西北参观访问,连去带回才一个月出头,这样短的时间内,居然能搞出一个影展! 匆匆赶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在红墙上长长的两排橱窗里,我饱览了张虎的一百二十余幅作品。说真格的,我看进去了,入境了!热闹的喀什“巴扎”、如云的青海耗牛、玩纸牌的回族老人、带着稚气的塔尔寺小喇嘛、葡萄架下的歌舞,“谁从天上来,滔滔入胸怀”的青铜峡黄河大坝、“八月枸杞树树红,颗颗宝珠耀眼明”的丰收美景,以及古朴的贺兰砚、精美的鎏金牛……无不把我带到辽阔壮美的大西北,迷醉于她的奇妙深情,沉思于她的古老文化,欢喜于她的兴旺繁荣,振奋于她的光辉前景。单就每幅作品而言,抓的真实感,画面的角度、构图、气氛、形象,书法的笔墨、结构、气势、韵味也深深吸引着我;而展览的整体构思(这构思也体现在本集中)--各侧面、各角度,形式多变,色彩分量,熔摄影、文学和书法于一炉,更给我以新鲜丰富的审美感受。 当我得知张虎使用的只不过是一架俗称“傻瓜”的美能达相机,书法作品只是在斗室中写就的时候,看着他略带遗憾的笑容,眼前涌现出蜗居在大杂院角落里的他的住所,三代六口,二十余平方米,彻夜的灯光……我不禁怦然心动! 哦,平凡、艰苦、繁忙而欢乐的生活,反倒磨炼出敏锐的审美直觉! 何等可贵的精神财富啊! 人之高下,文之高下,分别在于精神。张虎之勤奋刻苦,在首都新闻界和业余作者群中是早已闻名的。 这次西北之行,他本无采访任务。但是,除了摄影之外,他还记下了四大本笔记,发表了近十万余字的游记散文。一踏上西行列车,他就上足了弦,率先把列车上的清真席这个改革中的新事物报道给首都人民。青、甘、宁、新,奔波万余里,文思泉涌,下笔不能自止。他描绘黄河的色彩,勾勒敦煌的舞姿,揭示新疆“老乡”的心理,展现日月山下的风情,他在藏医学里寻珍探秘、在舞蹈家和作家身上表现开拓者的献身精神,从汉藏联姻的家庭礼赞民族团结,从银川清真寺和贺兰山麓的枸杞园讴歌党的政策,女向导哈丽丹姑娘的形象,多么感人心怀…… 这些作品,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不仅真实可靠,乃时代、社会、生活之实录,而且富于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我以为,这些急就章,仅用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与业余作者的勤奋精神来解释是不够的,这首先来自张虎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他对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满腔激情。宋人马子才论司马迁云:“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城之清风;抚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正是伟大的现实生活开阔了作者的眼界,点燃了作者的热情,陶冶了作者的心灵,而作者的情怀又能动地去捕捉、提炼事物的精华,才能把生活反映得如此真美动人。 这是大西北的礼赞。 这是大西北礼赞者的情怀。 情之于人,胜于貌之于人。张虎虽近中年,但青春热情不减。朋友们都叫他“虎子”。人如其名,他确实虎虎有生气。就是凭着这股“虎”劲,他从一个业余文学作者经过艰辛努力,自学成才。二十年前,他已是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作者。1982年,他的小说《分房》获得全国职工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笑容满面》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戏剧;他的酣畅洒脱的少字数书法,自成一格,颇得老一辈书家赏识,多次参加中日书法交流。他还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博的知识,多面的艺术修养,造就了他诚朴淳厚、聪颖深邃而又豁达开朗的气质。这在记者行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他的谦虚谨慎,对人们的赞扬,他总是歉疚地笑笑。他知道,目标远在前方,他需要不倦的跋涉…… 我为张虎同志的这一本综合性集子作序,真有些惶惶然。名家作序,由来久矣!我乃凡人,岂能担此重任!细研其文,赏研其艺,下笔慎重,几易其稿,终成此“序”。 但愿拙笔能阐明此集之一二,略表张虎之精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986年6月于京华)

==著名作家==  曾哲: 我读过古人歌咏大西北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都曾使我神往,长久地撩拨我的思绪。啊,大西北,古老而又遥远的大西北,你今天该是怎样一幅风貌呢? 读了张虎的《西北风情》,我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思绪又一次被久久牵动。 这是一本散文通讯、摄影、书法的合集,依作者的话说,“是本‘大杂烩’式的小书,有点像新疆维吾尔族的羊肉饭--一把抓。”这自然是作者的谦词,但也正言中了本书的特点--图文并茂。在为数甚少的介绍大西北的出版物中,本书是独树一帜的。 翻开正文第一页依次读去,我被作者朴实生动的叙述吸引了,真是欲罢不能。我看见了泱泱东去的黄河;看见了坚强的骆驼草、沙枣树;看见了银川的标志--南关清真寺;看见了殷红晶莹的枸杞子,“纹似金星细入肌”的贺兰砚;看见了张贤亮、孟伟哉;看见了“坎儿井”、牦牛群、“巴札”、烤馕、敦煌舞……我如走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又如骤然打开一个百宝箱,被其中的珊瑚、翡翠、珍珠、玛瑙耀花了眼。大西北不再是远古那样洪荒,在建设者手中,它变了,变得这样美丽富饶,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到处闪耀着党的政策的光辉,飘荡着人民心底的歌声。若把这些文字的描述和书中的图片、书法结合起来欣赏,会使人更逼真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不仅如此,作者在对大西北作面面观的同时,有时还以轻松甚至是幽默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几个有趣的画面,画面的主角自然是西北的主人。《新疆的“老乡”》讲:“我们逛农贸市场,被戴花帽的维吾尔族生意人唤作‘老乡’,如果买卖成交便罢,如果买卖不成,维族‘老乡’就会嚷上两句:‘不要说不懂的话!’”《“巴札”一条街》讲:“我们逛乌鲁木齐红山脚下的‘巴札’(集市),在‘津津小吃店’里访问一个带有上海口音的中年妇女,她要招揽生意,而我们却问她一天能挣多少钱,她语塞了,‘上下打量着我和同行的人,口气变得缓和了:‘你们是税务局的吗?’”这些都令人忍俊不禁。作者还写了一个叫哈丽丹的姑娘,她长得美,心灵更美,当“我们”发现一盒录音带忘在了她家,驱车回去取时,艾丽丹哥哥已经“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骑车把录音带送来了。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西北人,他们是风趣、机敏的,又是古道热肠的。 读《西北风情》,随作者的笔和摄影机来一番神游,是一桩乐事,愿更多的读者也来这里领略一番,乐上一乐。(1986年) 在21世纪的2003年,距离北京一万公里,在海拔4500米之上的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地图上太阳最后落山的地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柯孜自治州阿可陶县木吉乡木吉(玛玛西)村,我为当地牧民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这里交通不便,这里没有电,牧民靠放牧为生,马、牛、羊、牦牛是牧场的主要角色。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建起来了。在北京,清华紫光把时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著名书法家张虎先生题写的校牌--“清华紫光紫荆小学”,用电子邮件发了过来。大家都在为这所小学帮忙,我非常感激。 我提出,这所张虎先生题写的校名,一定要用两米长的木牌来做,以显得醒目。 当年张虎先生写《西北风情》,介绍的新疆的情况,曾使我向往。而今我也来到了新疆,并且去了他未曾去过的地方,并在那驻扎有半年之久,干了一点事儿。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愿有更多的人关注新疆!(2003年)

学者书画家

编辑出版家刘先银编审评张虎的书法 著名书法家张虎,在中国的书法界,其作品可谓独树一帜。秀美、洒脱、大气,像是从波涛之中流出来的。古人云;文如其人。书法亦如人。张虎为人坦诚、豪爽、洒脱。自然,会从心中淌出秀美、潇洒、大气的佳品来。而正是有了这些“神来之笔,”才使他的大作中外驰名,令人青睐!

获奖记录

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5月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和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还参加了日、新、韩、美、法、马、加等国际性书法大展,出访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交流和讲学。同时多次担任国内,国际书法大赛、大展评委。一九八五年曾在京举办“张虎西北行摄影书法展览”、一九九七年在台湾举办“沈鹏张虎书法观摩展”,其书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并被选入多家报刊和书法作品集及《中华书法大字典》,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日本“朝日新闻”、美国NBC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作专题报道。为全国名胜古迹书写碑刻数十块等。

主要作品

著有《西北风情》、《休闲漫笔》、《张虎小说散文选》、《张虎书月牙湾诗卷》、《歙砚歌》、《中小学生书法入门》等,主编《北京的今天》、《多情的风景》、《多彩的生活》、《多方的珍宝》等。短篇小说《分房》获全总优秀奖,散文《荡在煤海的绿歌》获“爱我中华,绿化城市”征文一等奖,散文《我读延安》获2004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2000年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201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题字!

出版图书

西北风情 作者名称 张虎 作品时间 2008年10月1日 《西北风情》是2008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虎。 西北风情,【正版书】 ¥12.56 ¥37.71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中小学生书法入门 作者名称 张虎 作品时间 2005年9月 《中小学生书法入门》是2005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虎。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1/2 参考资料

视频

张善孖大师的老虎是这样上色的,国画上色要多遍渲染,颜色才会厚重2020年9月9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张虎,1941年生,河北定兴人,中共党员,搜狐 - news.sohu.com/a...- 2022-2-17
  2. 1965年毕业于北京宣武红旗夜大学中文系,豆瓣 - movie.douban.com/c...- 2天前
  3. 张虎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等,并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6...- 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