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秀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秀生
出生 1951年12月
山东单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经济学教授

张秀生,男,汉族,山东单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1.人物简介

2.主要经历

3.教研情况

4.承担项目

5.著作编纂

6.论文发表

7.获奖情况

人物简介

张秀生,曾兼任原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副系主任、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原武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现兼任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和研究,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经历

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并留校任教。 1985年任讲师,1991年任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遴选为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教研情况

张教授与EMBA班的学员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来,先后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指导硕士研究生70余名,博士研究生90余名。

承担项目

科学研究项目

《科技成果共享研究》(中国科技部) 《农业发展与中部崛起》(国家发改委)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态势、战略与对策研究》(国家发改委) 《洪山区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变革研究》(武汉市) 《大型企业与区域发展》(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国家“九五”重点课题) 《三峡库区奉节县移民安置与经济发展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 《三峡库区巴东县移民安置与经济发展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 《供销合作社体制创新的路径》(湖北省供销社) 《科技进步、农业发展与湖北崛起》(湖北省科技厅项目) 《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北京建筑材料总院) 《产业转移研究》(竹叶山集团)等。

教学研究项目

《经济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课程建设》、 《商学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等。

著作编纂

独著、主编、参与编写的著作和教材30余部,主要有: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007年)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区域经济理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专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社会主义竞争》(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与农民收入增长》(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区域经济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 《农业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

论文发表

在《管理世界》、《求是》、《中国软科学》、《经济管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经济评论》《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国内期刊论文

· 田相辉和张秀生,2013.空间外部性的识别问题,《统计研究》 ,第九期. · 张秀生和杨刚强,2009.国外调节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国外社会科学》,第五期 · 张秀生和盛见,2008.“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经济管理》,第七期. · 张秀生和胡吉嵘,2007.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求是》,第十三期. · 张秀生和雷武科,2006.中部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管理世界》,第六期.

国际会议论文

· Liu Fei and Zhang Xiusheng,2011.The mechanism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in High-tech zone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获奖情况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省、市和学校奖励。 主要奖励有: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1997、2002年)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2005年)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1991、1995、1996、2004年) “武汉大学先进工作者”(1985年) “武汉大学优秀教师”(1986、1990年) “武汉大学教书育人优秀导师”(1987年) “武汉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999、2002年) “武汉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2、2004年)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1、2003、2004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988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994年) “武汉市科技进步成果奖”(1987年) “董辅礽经济科学奖”(1997年)等荣誉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