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河村的变迁(廖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河村的变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张河村的变迁》中国当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赏

张河村的变迁

2020年10月13日,我又随万州区司法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前往余家镇张河村。雨过天晴,秋风送爽,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转道梁平区境,沿途蜜柚、柑橘柿子等水果金黄,令人馋涎欲滴。大约三小时长途跋涉后,车抵插有国旗的山巅小屋,这两楼一底的青砖瓦房,便是村委会办公室,面朝群峰屹立,高耸在土台上,石坎下地坝宽敞,外边一排宣传墙。

张河村幅员4.42平方公里,海拔378米至573米,耕地2953亩,林地1475亩,辖9个村民小组,809户,2089人,其中建卡贫困户79户,250人。自2015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村累计投入600多万元,硬化道路4公里,人行便道6公里,生产便道2公里,栽种金槐1000亩,新建人饮水池120立方,保障人畜安全饮用485户,农网改造20公里,危房改造59户,异地扶贫搬迁9户,改厕29户,现有低保户49户,残疾人67人,五保户19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5年7月13日,我首次进村入户,对接第四组蒋继生。他家住半山腰一个竹林院子,当时不通公路,在村主任谭地洪等人带领下,我们顶着烈日,走羊肠小道,穿田埂地垄,爬泥坡石阶,中午才到达。老蒋弟兄两人比邻而居,父母均年近90岁,父亲随哥生活。他刚满46岁,患有青光眼,妻子离弃另嫁,丢下年幼女儿,母亲操持家务。拉家常时,他长吁短叹,我宽慰道,“致贫主要是缺劳力,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国家扶持”。从此,我每个季度甚至每月前往,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帮他做成村保洁员,落实农村低保和残疾补助,喂养母猪和小鸡,流转土地,安装自来水管,资助孩子从小学读到初中。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家庭收入2万多元,实现如期脱贫。

五年间,张河村和老蒋家都发生了巨变。正如村党支部书记郭天忠说,“至少村组路修好,人畜饮水有保障,生产生活便捷了,吃穿住行和就医入学不在话下。”而老蒋家的变化,不光脱了贫,更在祖孙辈,老一辈离世,小孙女长大。我最怀念两位老人,每次探望亲如一家。老父亲当过村小代课老师,总是通情达理,感激党和政府,没有非分之想。老母亲曾为村妇女主任,更是热情有加,后来卧床不起,看不见听不清,仍熟悉说话声和脚步声。我进门她就问:“是廖同志来了吗?”随后挣扎着要摸索到厨房煮开水蛋,我鼻子猛一酸,心头热流涌动。如今,人去屋空,唯有生前手植庭院的枇杷树亭亭如盖,桂花树四处飘香,红桔树挂果满枝,我睹物思人,又潸然泪下。所幸孙女乖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习自觉刻苦,考进重点中学,为这贫困家庭,增强发展后劲。

呵,遥远的张河村,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结下的亲戚,永远不会疏远关系!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