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廒(周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廒》中國當代作家周萌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時候靜下來一想,覺得這時光啊,真是過得太匆匆!小時候的事情還清晰如昨,不覺間就已近知天命之年。

自十八歲通過高考跳出農門,混跡城市三十年,經歷過許多沉浮,變換過多種職業,半輩子遠離了農事,按理也算個城市人。可是,我知道,我的骨子裡其實還是一個農民溫飽即安、為稻糧謀、怕挨餓的意識依然根深蒂固。這或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常面臨廒空谷少、米瓮空空,看到父母為此面含愁容的緣故

兒時,我家逼仄舊瓦房的樓上,有一個大廒。廒的一面緊靠木板隔牆,整體看就是一個又高又寬又長的大木櫃,烏黑老舊。廒前端的一旁,木樓板上開有一個方形的洞口擱着幾根大木頭,像一面柵欄,堆放着成堆粗大的斧劈柴。底下就是灶間,生火時騰起的濃濃煙塵透過柵欄和劈柴,瀰漫在樓上,又從瓦面和檐下的採光窗口擴散到天空中。廒的另一端,是幾個大瓮小瓮,分別用來裝米裝糠和其他的東西。廒分成兩格,每格有單獨的廒蓋,上面堆放着麻稈煙杆等雜物,還有幾本語錄和選集,已被我不識字的父親卷喇叭筒子吸煙扯個精光,只剩下落滿灰塵的紅色封皮。

印象中,廒比我的脖子還高,我很難用雙手舉着托開廒蓋。不過,我的二姐和三姐是揭廒蓋的好手。我們常常趁父母幹活去了,就上樓翻箱掏瓮,紅薯皮、花生、烏黑堅硬的紅糖,只要能吃的東西,不管母親藏在瓦瓮里廒里,還是埋在谷里米里,都能找出來。有時母親做了記號,我們偷拿之後,也會如法炮製,以為能瞞過母親的眼力。姐姐揭廒蓋,我也常墊着腳尖,把腦袋掛在廒邊上沿,好奇地朝裡面看,谷很淺,有時甚至是空的。

[1]

作者簡介

周萌,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