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僧会」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expan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行 32: 行 32:
 
}}
 
}}
  
'''康僧会'''({{bd|?||280年}}),其先世出自[[康居]]國(今新疆北部),故稱「康」。[[三国]]时期[[吴国]]著名佛教高僧,译經师。
+
'''康僧会'''({{bd|?||280年}}),其先世出自[[康居]]國(今[[ 新疆]] 北部),故稱「康」。[[三国]]时期[[吴国]]著名佛教高僧,译經师。
  
 
 早年丧双亲,服丧后出家,从学于[[南陽]]的韓林、[[潁川]]的皮業、[[會稽]]的陳慧等人,学习汉译佛典和[[禪觀]]<ref>《[[神僧传]]》(卷一):“释僧会。俗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交址。会年十余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居忧。服阕出家。厉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辨于枢机颇属文翰。时孙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赤乌十年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ref><ref name="韓">{{cite journal|author1=韓廷傑|title=東漢時期的佛經翻譯|url=http://www.lingshh.com/dls3/15.htm|quote=據《出三藏記集》卷六康僧會著《安般守意經序》,繼承安世高事業的主要有三個人: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康僧會是陳慧的學生,《高僧傳》卷一《安清傳》記載說,「尊吾道者,居士陳惠;傳禪經者,比丘僧會。」}}</ref>。[[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或說為赤烏四年<ref>《廣弘明集》引韋昭:《吳書》言在赤烏四年</ref>)至[[建業]](南京)设道场傳揚佛教,其服裝相貌與俗人有異,被訴於吳主孫權,[[孫權]]召而詰之,後來孫權感其威神,为之建立建初寺<ref>《[[出三藏記集]]》:「時孫權稱制江左。而未有佛教。會欲運流大法。乃振錫東遊。以赤烏十年至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恒。事應驗察。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權大嗟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曰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ref>。[[梵呗]]也于此时传入中国。據《高僧傳》記載,康僧會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去世為止,一直以建初寺為中心從事譯經和傳教<ref>《[[高僧傳]]》:「又傳泥洹唄聲。清靡哀亮一代模式……。至吳天紀四年四月。皓降晉。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ref>。
 
 早年丧双亲,服丧后出家,从学于[[南陽]]的韓林、[[潁川]]的皮業、[[會稽]]的陳慧等人,学习汉译佛典和[[禪觀]]<ref>《[[神僧传]]》(卷一):“释僧会。俗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交址。会年十余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居忧。服阕出家。厉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辨于枢机颇属文翰。时孙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赤乌十年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ref><ref name="韓">{{cite journal|author1=韓廷傑|title=東漢時期的佛經翻譯|url=http://www.lingshh.com/dls3/15.htm|quote=據《出三藏記集》卷六康僧會著《安般守意經序》,繼承安世高事業的主要有三個人: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康僧會是陳慧的學生,《高僧傳》卷一《安清傳》記載說,「尊吾道者,居士陳惠;傳禪經者,比丘僧會。」}}</ref>。[[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或說為赤烏四年<ref>《廣弘明集》引韋昭:《吳書》言在赤烏四年</ref>)至[[建業]](南京)设道场傳揚佛教,其服裝相貌與俗人有異,被訴於吳主孫權,[[孫權]]召而詰之,後來孫權感其威神,为之建立建初寺<ref>《[[出三藏記集]]》:「時孫權稱制江左。而未有佛教。會欲運流大法。乃振錫東遊。以赤烏十年至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恒。事應驗察。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權大嗟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曰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ref>。[[梵呗]]也于此时传入中国。據《高僧傳》記載,康僧會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去世為止,一直以建初寺為中心從事譯經和傳教<ref>《[[高僧傳]]》:「又傳泥洹唄聲。清靡哀亮一代模式……。至吳天紀四年四月。皓降晉。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ref>。
行 47: 行 4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Reflist}}
<references></references>
 
</div>
 
  
 
[[Category:佛教人物]]
 
[[Category:佛教人物]]

於 2019年12月7日 (六) 22:15 的修訂

康僧會
康僧會的塑像 位於中山陵十朝歷史文化園區。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280年

康僧會(?-280年),其先世出自康居國(今新疆北部),故稱「康」。三國時期吳國著名佛教高僧,譯經師。

早年喪雙親,服喪後出家,從學於南陽的韓林、潁川的皮業、會稽的陳慧等人,學習漢譯佛典和禪觀[1][2]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或說為赤烏四年[3])至建業(南京)設道場傳揚佛教,其服裝相貌與俗人有異,被訴於吳主孫權,孫權召而詰之,後來孫權感其威神,為之建立建初寺[4]梵唄也於此時傳入中國。據《高僧傳》記載,康僧會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去世為止,一直以建初寺為中心從事譯經和傳教[5]

按《出三藏記集》記載,康僧會在吳大帝孫權、吳少帝孫亮在位時譯出:

  • 六度集經》;
  • 〈阿難念彌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梵皇王經〉(收錄在《六度集經》末四章);
  • 《吳品》(又名《小品般若》,佚失不傳)[6]

此外,他還註解了《安般守意經》、《法鏡經》(即《郁伽長者所問經Ugraparipṛcchā Sūtra》同本異譯)以及《菩薩道樹經》[7]

其他記載則有提到《舊雜譬喻經》為康僧會所譯,不過梁曉虹比對《舊雜譬喻經》與《六度集經》之慣用語彙,認為《舊雜譬喻經》並非康僧會所譯。繼之又有遇笑容、曹廣順從語言推究兩經之關係,亦持相同看法[6]

參考文獻

  1. 神僧傳》(卷一):「釋僧會。俗姓康氏。其先康居國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賈移於交址。會年十餘歲。二親並亡。以至性居憂。服闋出家。厲行甚峻。為人弘雅有識量。篤志好學。明解三藏博覽六經。天文圖緯多所綜涉。辨於樞機頗屬文翰。時孫權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赤烏十年初達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
  2. 韓廷傑. 東漢時期的佛經翻譯. 據《出三藏記集》卷六康僧會著《安般守意經序》,繼承安世高事業的主要有三個人: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康僧會是陳慧的學生,《高僧傳》卷一《安清傳》記載說,「尊吾道者,居士陳惠;傳禪經者,比丘僧會。」 
  3. 《廣弘明集》引韋昭:《吳書》言在赤烏四年
  4. 出三藏記集》:「時孫權稱制江左。而未有佛教。會欲運流大法。乃振錫東遊。以赤烏十年至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恆。事應驗察。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權大嗟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曰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
  5. 高僧傳》:「又傳泥洹唄聲。清靡哀亮一代模式……。至吳天紀四年四月。皓降晉。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
  6. 6.0 6.1 莊月香. 《六度集 經》的菩薩行思想及其 對當代生命教育的啟發. 南 華 大 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15. 
  7. 出三藏記集》:「會於建初寺譯出經法。阿難念彌經。鏡面王察微王梵皇王經。道品及六度集。並妙得經體,文義允正。又注安般守意,法鏡,道樹三經。並製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