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僧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康僧會 |
---|
|
康僧會(?-280年),其康僧會(?-280年),其父母先世出自康居國(今哈薩克斯坦、新疆北部)(故稱「康」)和交趾(即今天的越南)。三國時期於吳國弘法的著名佛教高僧,譯經師。系第一位向中國傳播佛法的高僧。
介紹
早年喪雙親,服喪後出家,從學於南陽的韓林、潁川的皮業、會稽的陳慧等人,學習漢譯佛典和禪觀[1]。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或說為赤烏四年)至建業(南京)設道場傳揚佛教,其服裝相貌與俗人有異,被訴於吳主孫權,孫權召而詰之,後來孫權感其威神,為之建立建初寺。梵唄也於此時傳入中國。據《高僧傳》記載,康僧會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去世為止,一直以建初寺為中心從事譯經和傳教。
按《出三藏記集》記載,康僧會在吳大帝孫權、吳少帝孫亮在位時譯出:
- 《六度集經》;
- 〈阿離念彌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梵皇王經〉(收錄在《六度集經》末四章);
- 《吳品》(又名《小品般若》,佚失不傳)
此外,他還註解了《安般守意經》、《法鏡經》(即郁伽長者所問經》同本異譯)以及《菩薩道樹經》。
其他記載則有提到《舊雜譬喻經》為康僧會所譯,不過梁曉虹比對《舊雜譬喻經》與《六度集經》之慣用語彙,認為《舊雜譬喻經》並非康僧會所譯。繼之又有遇笑容、曹廣順從語言推究兩經之關係,亦持相同看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