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名 称:师

原 意: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

又引申为:引申指模范、楷模

(拼音:sh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师”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由此引申指军队。“师”在商周时代属于最大的军队编制,人数众多,故“师”又引申为众人。后转指官名,又专指掌教民之事的官职名称,引申指教师,掌握专门技术或知识的人,还引申指模范、楷模。也作动词用,表示效法、学习。另外“师”还作尊称用。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汉典网)[1]

文字源流

“师”字的本义因各家对字形的理解不同而说法不一。分析“师”的古文字,有人把其左边理解为“弓”,右边理解为“矢射中人足”,左右合起来理解为“弓发,矢射中人足”(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从这个角度理解,“师”字给人们的第一感受当是由弓矢之威形成的军队之威。商周时代军队的最大编制为“师”,一师有2500人。

“师”字的甲骨文(图1)有的解释为甲骨文“丘”字的立放,甲骨文的“丘”写作“图A”。有的解释说古代军队远征会扎营,往往依靠着山丘扎营,因此以“丘”的立放来表示军队“师”这个概念。

金文的“师”字(图2)承袭了甲骨文形体,实际在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图4、5一类的金文形体,是在“𠂤”的旁边增加了一个“匝”字。这个“匝”在古代表示“众”的意思,即“匝”字,又是周、环绕的意思,军队聚在一起有众多之意。春秋战国秦汉文字亦作“匝”(图6、9、12、16、20)小篆的“师”字以金文形体为基础,字体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汉字简化时将左部“𠂤”简化为一竖一撇。

军队由各级单位组成,布署作战时以整个编制单位进行动,故师字引申为军队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军队的各级组织必有长官,故师字又用为军队中二千五百人编制单位的长官之称。如《左传·成公十八年》:“旅不偏师。”杜预注:“师,二千五百人之帅也。”“师”又用为动词,义为征伐。如《周礼·地官·州长》:“若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

军事长官是兵士的领导者、指挥者、教育者,故师字又引申为古代教导贵族女子的女教师。如《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毛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书育人的先生亦与之类象,故师字又引申为老师。军事长官、女教师、老师应该是被领导者和被教育者的榜样,故师字又引申为榜样、可以效法的人。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卷六】【匝部】疏夷切(shī)

二千五百人为师①。从匝从𠂤②。𠂤,四匝,众意也。

𠦵,古文师。

〖注释〗①师: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周制也。”②从匝从𠂤(duī):孔广居《疑疑》:“𠂤,俗作堆,积聚也。聚则众,散则寡,故自有众意。币,俗作匝,周遍也。众则周,寡则不周,故匝亦有众意。”

说文解字注

二千五百人为师。《小司徒》曰:“五人为伍,五伍为㒳,五㒳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众也。京师者,大众之称。众则必有主之者,《周礼·师氏》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党正》《旅师》《闾胥》注曰:“正、师、胥皆长也。师之言帅也。”

从匝,从𠂤。会意。疏夷切,十五部。

𠂤,四匝,众意也。𠂤下曰:“小𨸏也。”小𨸏而四围有之,是众意也。说会意之恉。

广韵

䟽夷切,平脂生 ‖ 师声脂2部(shī)师,师,范也。众也。亦官名,《大戴礼》曰:“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太公为太师也。”又姓,晋有师旷。又汉复姓,十二氏。《左传》卫大夫褚师圃、马师颉。郑有乡校,子产云“是吾师也”,其后以校师为氏,陈悼太子偃师,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扶风传》有范师利蔓。《世本》云:“郑有子师仆。”殷时掌乐有太师挚、少师阳。宋有乐人师延世,掌乐职。后有宋大夫师延宜。《风俗通》云:“有牧师氏。”《春秋释例》楚有师祁黎,后汉末有南阳师宜宫①,善篆。䟽夷切。六。

【校释】①师宜宫:当作“师宜官”,汉末书法家,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师;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7

古文:𠵀、𠦵、𢂖、𩇱

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并音狮。《尔雅·释诂》:众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众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众也。

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众,皆称师。《》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

又《玉篇》: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皋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

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

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

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即车师也。又县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

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

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

书写提示

左旁窄,右旁宽,顶部左旁高,底部右旁低。第一笔短竖收笔略过横中线;第二笔竖撇起笔高,撇尖伸向短竖下方。第三笔横低于左旁,第四笔短竖在竖中线。

参考来源

师字的两种经典写法,行楷书法演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