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利奧環形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利奧環形山

圖片來自百科故事
緯度    20.75°S

經度    22.26°W

月面座標  日出時2°

命名來源  伊斯梅爾·布利奧

布利奥环形山(Bullialdus)是位于月球正面云海西部一座相对年轻的大撞击坑,也是云海中最大的未被熔岩掩没的陨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但据另外的来源认为,其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该陨坑取名自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光度学创始人“伊斯梅尔·布利奥”(Ismaël Bullialdus,1605年-1694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1]

概述

布利奥环形山(Bullialdus)该陨坑西侧毗邻阿伽撒尔基德斯环形山、西北偏北靠近卢宾聂基陨石坑、古尔德陨石坑和奥佩尔特陨石坑位于它的东北、东南偏东则是沃夫陨石坑、而基斯陨石坑和柯尼希陨石坑则分别坐落在它的南侧和西南。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0°45′S 22°16′W / 20.75°S 22.26°W,直径60.72公里,深度约2.718公里。

布利奥环形山所处位置相对孤立而显眼,其外观略呈多边形状。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210米,内部容积约3133.81公里³。外侧坑壁覆盖了大面积撞击形成时溅射出的岩石,以及由此形成的呈放射状分布的山脊、峡谷和次生链坑,覆盖在西北侧月海熔岩上的排放物晕层清楚地显示了,在陨坑形成后,这一侧仍在持续的喷发。陨坑阶地状的内侧壁较为陡峭,其中西北内壁坡度约有46度。

布利奥环形山坑内矗立着数座高度超过1110米的中央峰,其成分由钙长岩(AN)、火成岩(含60%斜长石、35%辉石和5%橄榄石)(N)和含85-90%斜长石的辉长岩-苏长岩-橄长岩长岩(GNTA1)及80-85%的(GNTA2)所组成。一道隆起的山脊从中央峰往东南延伸,直止与内侧壁连接在一起。坑内地表较为崎岖,分布有大量低矮的穹丘,整体地表呈中央拱起。当太阳高照时,该环形山的坑壁及中央山脉较周边地形更明亮,在坑底显示出一片白色的斑块。陨坑的坑壁在施罗特亮度表中的亮度等级为5°。


红外光谱研究的结果提示,该陨坑至少有三种熔岩地层。撞击可能也切入到了铁镁质侵入岩,一种含有高浓度较重元素(如镁等)的深层火成岩晶体。

布利奥环形山的南面坐落着二座更小的醒目陨坑:位于西南的卫星坑布利奥环 A以及南面比它还小的布利奥环 B。 [2]

參考文獻

  1. 布利奥环形山,2020/08/06,百科故事
  2. 布利奥环形山,2020/08/06,百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