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拉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拉草

中文名:巴拉草

学 名:Brachiaria mutica (Forsk.) Stapf

别 称:钝叶臂形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黍族

亚 族:雀稗亚族

属:臂形草属

种:巴拉草

分布区域:美国,非洲,印度等

命名者及年代:(Forsk.) Stapf,1919

巴拉草(学名:Brachiaria mutica (Forsk.) Stapf )是禾本科、臂形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2.5米。秆粗壮,节上有毛。叶鞘长11-14厘米,无毛或鞘口有毛;叶舌长约0.8毫米;叶片扁平。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由10-15枚总状花序组成,骨质。

分布于美国非洲印度及热带许多地方;中国台湾引种栽培,作牧草。

巴拉草适于作青饲料或放牧,还适合制干草或青贮。匍匐生长,侵占性强,根系发达可用作护堤保坝、控制水土流失的植物栽种。 [1]

巴拉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5米。秆粗壮,节上有毛。 巴拉草(3张) 叶鞘长11-14厘米,无毛或鞘口有毛;叶舌长约0.8毫米;叶片扁平,长约30厘米,宽1.5-2厘米,两面光滑,基部或边缘多少有毛。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由10-15枚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5-10厘米;小穗长约3.2毫米;第一颖长约1毫米,具1脉;第二颖等长于小穗,具5脉;第一小花雄性,其外稃长约3毫米,具5脉,有近等长的内稃;第二外稃长约2.5毫米,骨质。

巴拉草产地生境

分布美国、非洲、印度及热带许多地方;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多雨地区。中国台湾引种栽培。

巴拉草繁殖方法

巴拉草结实率很低,种子易脱落,很难收到种子,主要采用插条繁殖。将匍匐茎切成每段3-4节,长约30厘米,作为种苗。种植规格据土壤水肥条件而定,一般株行距为100厘米×100厘米。挖穴种植,每穴2-3条苗,斜插盖土压实。种植期以雨季开始为宜,但潮湿或有水灌溉的地段,全年均可种植。为了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巴拉草可与爪哇葛藤等豆科牧草混播。先在畦上条播豆科牧草,2-3个月后在两畦之间种植巴拉草。

巴拉草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应选择湿润、肥沃、微酸至微碱性的土地(如河边、池塘边、小沟边海滩围田)栽培才能高产。在低洼长期积水酸性土上种植生长不良,于旱、瘦瘠土地上裁培,虽然能生长,但产量低。种植前先用拖拉机把地犁耙整平,将杂草杂物清理干净后就可以种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千克和过磷酸钙15千克做基肥。

田间管理:巴拉草一经建立就可正常生长,但初期生长稀疏,杂草容易滋长,植后要中耕除草1-2次。种植多年的巴拉草,冬天干枯,来年春季可用火烧,并松土施肥促进茎基部分蘖,生长旺盛。干旱季节应每周灌水一次。氮肥对巴拉草获得高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施用每千克氮肥可增产21-47千克干物质,粗蛋白质增加2.33%。每次割草或放牧后,亩施尿素75千克左右,并施适量的磷、钾肥。

采收:适宜低割,离地1-7厘米割比离地15-20厘米割的增产20%。一般植后草高100厘米即可进行第一次割草或放牧。夏、秋季高温多雨,生长速度快,一般40天左右草高80-100厘米冬、春季低温少雨,生长缓慢,60天左右草高60-80厘米便可进行割草或放牧。

巴拉草主要价值

牧草:巴拉草适于作青饲料或放牧,还适合制干草或青贮。巴拉草可作为中国南方解决冬春草料不足的草种之一。

巴拉草粗生快长,耐割耐牧,一般年亩产鲜草4000-500千克,水肥充足时可达15000千克。生长106天的巴拉草千物质含量为18.7%,粗蛋白质(干物重)12.6%,粗纤维29.49%,粗脂肪2.09%,无氮浸出物56.5%,灰分9.44%。营养价值比象草、坚尼草高,适口性好,鹿都喜欢吃。在斐济,每公顷巴拉草可养35头奶牛。

生态:巴拉草匍匐生长,侵占性强,根系发达可用作护堤保坝、控制水土流失的植物栽种。

参考来源

  1. 巴拉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