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巫山雪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巫山雪棗

名稱 巫山雪棗

分類 小吃

產地 重慶市巫山縣

發明人 劉繼生

榮譽 四川地方名特優秀糖製品、

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

巫山雪棗是大昌古鎮名優食品,形狀似棗,長八、九厘米,直徑二、三厘米,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故名雪棗。雪棗質地酥脆,細嫩香脆,入口即化,老幼皆宜,頗受食者歡迎。

簡介

巫山雪棗曾入選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它以糯米芋頭黃豆蜂蜜為原料,經過3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形狀似棗,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內瓤恰似透明的雪花絲,故名雪棗。其質地細嫩香脆,入口即化,老幼咸宜,頗受食者歡迎。這一老字號的重慶著名小吃。

歷史

縣誌記載,雪棗是該縣名特食品,以糯米、蜂蜜等為原料,經過複雜工藝加工而成。民國初,軍閥混戰,一支部隊駐紮在巫山大昌古鎮,當地的「悅來興」齋果鋪店主劉繼生救治了一士兵,為了報恩,士兵將生產雪棗的祖傳秘方傳他,劉後來獨家經營,很快成巫山一絕。民國26年,當地彭姓人家從劉的兒子口中學得製作方法,生產雪棗的店鋪多起來,逐漸成為三峽流域頗具知名度的特色食品,甚至是縣內款待重要客人的必備糖點。

上世紀80年代初,「巫山雪棗」名氣漸大,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劉繼生的後人劉大友等人組織生產的「神女牌雪棗」曾被評為「四川地方名特優秀糖製品」,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

然而,在市場的洪流中,巫山雪棗卻沒像「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一樣越做越響。經歷短暫輝煌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

現狀

提起「巫山雪棗」的現狀,巫山縣悅來興食品廠老闆劉廷權連稱「慚愧」。上世紀初創出「巫山雪棗」工藝的劉繼生是他高祖,現年42歲的他是「巫山雪棗」製作工藝第六代傳人。在巫山平湖西路,他經營着一個大約40個平方米的門面,廠房就在門面樓上,約200多平方米。

經營理念有問題,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縛了開拓市場的信心。因產品沒有申請QS質量安全標誌,而工商、質監又加大了檢查力度,如今在城內的大型商場超市已沒有「悅來興」雪棗。

如今在劉廷權的門面里,包裝好的「悅來興」雪棗,品種單一,包裝簡單,與爆米花、麻花等放在一起。

滑坡原因

「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到上世紀80年代末,巫山全縣最多時出現近百家加工雪棗的家庭式小作坊。」巫山縣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這些小作坊盲目追求利益,加工流程隨心所欲,加上銷售方式和銷售渠道混亂,制約了巫山雪棗「長大」。

「巫山雪棗製作工藝複雜,多達30多道,如按傳統的製作工藝費時費力,利潤低得可憐。」劉廷權說,目前有大部分經營者唯利是圖,從武漢等地進雪棗胚子,然後經過簡單加工,打上「巫山雪棗」的牌子賣。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百年沒培育出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以生產雪棗為主的巫山飛特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輝亞說,這麼多年,全縣至今還沒有一個年產值超百萬的雪棗生產企業,有註冊商標的企業寥寥無幾。由於缺乏龍頭帶動,因此沒有叫得響的大品牌。

此外,產品單一、過度追求傳統、產品沒能很好地和現代技術銜接,也是巫山雪棗走不出「小作坊」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按傳統的製作工藝,巫山雪棗的製作在選材、季節、氣候等方面都很講究,比如,糯米要經過1個多月泉水浸泡、胚子必須在冬天晾乾等。受這些工序的制約,企業難以大批量生產。目前,縣內最大的兩家雪棗生產企業年產量也沒超過3000公斤,面對市場需求,兩家企業時常是無貨可供,有大訂單也不敢接。

製作方法

將泡好的糯米舂碎後,放蒸鍋蒸到鬆軟,再放入方盒中固定成「坯子」,冷卻後的坯子放入溫油中,會膨化開來,將其掛上糖漿,最後便是用白糖,精糯米粉「上霜」,這下,色白如雪的雪棗便出爐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