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巧取豪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

近义词 :敲诈勒索

反义词

出 处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体 裁成语

属 于 :贬义词

巧取豪夺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 读音是qiǎo qǔ háo duó,古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原文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1]

典故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生活放荡不羁,装疯卖傻,人称米癫。他的书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说,米芾喜欢收藏古代名贵字画,收藏的办法却常常采取欺骗手段。他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古代字画,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样,然后把摹本归还给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迹。有时把别人的古代书画珍本借来,经过精心临摹之后,故意把真迹和摹本混在一起,让别人选择。因为他临摹得十分逼真,别人常把摹本当真迹收下来。

米芾除了骗取别人的书画珍品外,还采取蛮横的手段去占有。有一次,米芾乘船时遇见了书画收藏者蔡攸。蔡攸把自己收藏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给他看。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了,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尽相威胁。蔡攸无奈,只得同意交换。

对于米芾采取的这种骗取占有别人字画的不正当手段,当时的人就斥之为巧偷豪夺。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说: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视频

巧取豪夺

参考资料

  1. 巧取豪夺,小秀才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