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工作学校要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工作学校要义》,20世纪早期西欧劳动学校运动的主要代表作。G.凯兴斯坦纳著。德国莱比锡托布纳出版社1912年出版。1913年被译成英文,以后又被译成法、俄等14种文字。1925年托布纳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修订本。中译本作为中德文化丛书第3种由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刘钧译。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7章,中译本约6万字。认为国家具有最高的伦理价值,个人应绝对服从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服务。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忠于国家、具有独立精神、和谐发展和行动自由、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对国家有用的良好公民。主张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格陶冶,使之了解国家的责任和伦理价值,明确自己应尽的义务,养成一切为国家、处处服从国家利益的道德品质。要求从儿童时代就开始进行性格陶冶,通过共同的劳动,让儿童在关心和爱护同伴的基础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扩大范围,最后形成具有最高道德价值的行为方式。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性格陶冶的具体方法、内容和途径。认为意志力,精细性(细心认真)和自奋性(坚韧顽强)等品质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发展这些品质,实现性格陶冶的基本目的。从公民教育的理论出发,主张把原有的公立学校改造成劳动学校。认为以读书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目的的传统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实现性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认为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劳动学校代表了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劳动学校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劳动活动,学生不仅习得知识,掌握各种职业技能,以便在将来为国家服务,而且能从中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公民。强调劳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应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基础,设置手工工场、实验室作为教育、教学的场所,让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和活动中学习知识。

本书所阐述的思想对德国和欧美一些国家的教育具有广泛影响。1919年,魏玛共和国颁布的新宪法第148条规定德国学校实施劳动教育。1920年,德国教育大会决定在全国展开劳动学校运动。瑞士、英、法、俄等国也曾创办劳动学校。

作者介绍

G.凯兴斯坦纳(GeorgKerschensteiner 1854—1932),德国教育家,德国劳动学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出生于慕尼黑市,1881年大学毕业,历任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和督学。1895—1920年任慕尼黑市教育局长期间,将该市国民学校改造成劳动学校。1920年后任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还有《德意志青年的公民教育》、《劳动学校:未来的学校》、《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工作学校要义 相关视频

人生的要义
阅读成长的另一个核心要义:触动学习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