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赤芍 (中草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川赤芍 (中草药) |
川赤芍(学名:Paeonia veitchii Lynch):该品呈圆柱形,稍弯嗌,长5-40厘米,直径0.5-3厘米。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并有须根痕和横长的皮乳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川赤芍
- 外文名:Paeoniae Radix Rubra
- 别 称:京赤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医药用途
川赤芍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用药量大,是国内外中药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该品为毛莨科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赤芍在中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原名芍药,列为中品。陶弘景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宋《本草别说》中载:"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欲其花叶肥大,必须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为药,遂暴干货卖。"明·《本草经疏》:"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明·《药品化义》:"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较白芍苦重,但能泻而无补。"
上述说明,历代医家,对野生、家种的芍药根皆药用。而在区别赤芍、白芍上,认识不一,但两者在临床应用的功效也有不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赤芍、白芍的原植物同属一种,白芍是家种的,水炸去皮晒干而成。赤芍基本是野生的,采挖后,直接晒干药用。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之功能。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症。忌与藜芦配伍同用。
主要成分:芍药甙,此外,还含芍药内酯甙、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另含苯甲酸,鞣质。据报道,芍药根含(Z)-(1S,5R)-β-蒎烯-10基β-巢菜糖甙及芍药新甙等。
主要药理作用:能扩张血管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氧供应。动物实验证明赤芍的水煎剂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赤芍的水提酒沉淀制剂和酒剂可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赤芍的水提酒精沉淀制剂以及芍药甙均对诱导血小板的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也有较强的延长特异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此外,芍药甙还具有镇静,镇痛,镇痉,抗炎等作用。
分布范围
川赤芍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甘肃;新疆、云南、贵州、青海也有分布。主产于四川阿坝、色达、木里、理县、壤塘、马尔康、松潘、红原、越西、盐源、宝兴、若尔盖、茂县、北川、平武、炉霍、金川、天全、汶川、甘孜;云南维西、兰坪、剑川、宾川、华坪、永胜;贵州赫章、印江、纳雍;青海湟源、门源、班玛、民和。
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海拔3000-3500米的山原和峡谷地,主产于四川阿坝、色达、木里、理县、甘孜等地,甘肃、青海、贵州、新疆、云南也有分布。
植物形态
川赤药 多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少分枝。茎直立,光滑无毛。茎下部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通常2回深裂,小裂片宽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锐尖,上面沿脉疏生短毛,下面无毛或沿脉被短硬毛。花2-4朵生茎顶端和其下的叶腋,萼片约4,绿色;花瓣6-9,紫红色至粉红色,宽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2-5,离生。果2-5,密被黄色细绒毛。
生态环境编
野生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海拔3000-3500米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区的植被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长的适宜区。
生物特性
赤芍要求温暖的气侯条件,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生育期如雨水过多,生长不良。
种子特性:赤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具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发根要求高温,胚根伸长后,需低温条件(1-10℃),以打破上胚轴的休眠,而发芽出土。
生长发育:在北部地区5月初出芽,中部地区3月就露出红芽。5-6月植株生长最盛,6-7月开花,8-9月种子成熟,这时根部生长迅速。10月植株逐渐枯萎,以休眠芽越冬,翌春返青再度生长。
性状规格
药材性状
川赤芍:刮皮赤芍,多为单条,肉身厚实,圆壮,粗直或微弯曲,长约10-26厘米,中间段粗约1-4厘米,顶端无芦头,较粗大肥壮;下端逐渐细小,但亦呈圆条形。表面呈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的皱纹。体坚实,断面多粉质,呈白色,外围淡紫色,内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以老根更为明显。幼根内心紫色。味苦、甜、香气浓厚。原皮赤芍,形大致与刮皮赤芍相似。多为单条,变有分叉的双支。外表粗皮呈棕红色或棕褐色。有顺向的纹理。断面内色较暗淡,或呈黄白色,亦现菊花心,并有粉质,嗅味与刮皮赤芍相似。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赤芍共分为两个等级。
赤芍商品规格
一等 干货。呈圆柱形,稍弯曲,外表有纵沟或皱纹,皮较粗糙。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体轻质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间有放射幢纹理,粉性足。气特异,味微苦酸。长16厘米以上,两端粗细较匀,中部直径1.2厘米以上。无疙瘩头、空心、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圆柱形,稍弯曲,外表有纵沟或皱纹,皮较粗糙。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体轻质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间有放射幢纹理,粉性足。气特异,味微苦酸。长15.9厘米以下,两端粗细较匀,中部直径0.5厘米以上。无疙瘩头、空心、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药典标准
2005年版 药典标准:
来源
该品为毛茛科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该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鉴别
该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4小时,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该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8%。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该品为类圆形切片,直径0.5-3厘米,厚0.3-0.5厘米。周边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5%。
附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征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与用量:6-12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1]
参考文献
- ↑ 川赤芍主要用播种及分株繁殖技术,青钱柳,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