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崖背上的柿子树(张玉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崖背上的柿子树
圖片來自创意悠悠花园

《崖背上的柿子树》中国当代作家张玉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崖背上的柿子树

老家的崖背上长着两棵柿子树,是祖父亲手栽种的。

柿子树像两个不修边幅的男人、既不高大,也不英俊。树皮呈灰色,粗糙斑驳,枝杆苍虬如龙,丑陋的柿子树,生长却极其茂盛。结满亮晶晶,繁嘟嘟的柿子,给院子添了一抹亮色,一抹橘黄,一抹农家的喜庆红火。

秋冬交替,叶子落光,只剩下满树红云般的柿子挂在枝头,这时的柿子树周围就成了鸟雀乌鸦逗留光顾的去处,软了的柿子它们先开吃,鸟儿常把最好最红的蛋柿挖个洞,让里边的汁液流出体外,然后蚂蚁蜜蜂也跟着在柿子上沾沾光。

记得小时候,每当柿子丰收的季节,母亲总是把红透的柿子摘几个,再舀两三勺玉米面]同软柿子和在一起,给我们姊妹烙盼了一年的甜馍。饥馑的年代,书包里装上一块柿子馍,心里比蜜还甜,学习也有了动力和信心。母亲总是一边叮咛,一边鼓励,好好用功念书,苦日子总会过去,甜日子会到来的,还真应了母亲这句话。

柿子熟了的时候,常有软柿子啪的一声从崖背上跌落到院子,既污染环境又招惹得蚊蝇乱飞,好几次父亲提着斧子要上去砍伐,被母亲拽着胳膊拦住了。母亲说:柿子树对我们家是有感情的,你不能说想砍就砍,想留就留。娃娃们爱吃柿子馍不说。祖父临终时,想吃几囗甜柿子,那年柿子树上只结了几颗,母亲用竹竿夹了最红的一颗,拿给祖父,他吃了几囗,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树是有灵性的,是咱家的贵人。从此以后,父亲再未提过此事。

柿子树每年都开花结果。每年都吸引着鸟雀叽叽喳喳,围着两棵老树不亦乐乎!母亲总是把青柿子小心地摘下来,给我们暖着吃。晚上把柿子放进锅里,锅下拿麦草煨着火,锅里盛水,放上一层麦草,再把柿子放在麦草上面,防止柿子挨锅烫伤。温水里放进去几片柿叶,放少许碱面可去掉柿子里的涩味。水始终保持在一定温度内,不冷不热,温温的就可以,每隔半个小时,母亲用手在锅里把柿子翻动一遍,再给煨些火。半夜一两点还要起来翻搅柿子,再煨一次火。直到天明。母亲把水烧温,再翻动柿子,把柿子捞进盆里,暖柿子的水倒里面,用锅盖盖严。晚上吃完饭倒进锅里,继续暖。暖甜的柿子颜色既亮又红,吃着脆甜脆甜。我们的书包里也增加了重量,肚子饿了吃个柿子是很奢侈的事。时至今日,暖柿的味道让我想起就流涎水。

收回的柿子,母亲在麦草垛的一旁用玉米秆围厚实,把柿子放里边,软了吃几个,一个冬天柿子不离,一直吃到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守岁,我们还吃着甜甜软软的柿子,伴随着爆竹声迎来新春。

柿子填补了我们的空白时光,使我们有了梦想和快乐的童年。如今崖背上的柿子树老树焕发了新枝,依然生机勃勃。依然夏天开花,秋天收果。但我们依然想着母亲那香甜的柿子馍。[1]

作者简介

张玉琴,陕西岐山人,岐山县某中学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