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崆峒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崆峒山(kōng tóng shān):道教聖地,距離甘肅平涼市區12公里,東至西安市300多公里。傳說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的廣成子,因此被稱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區域有伏羲故里-平涼市靜寧縣成紀文化城,可見該區域歷史上很知名,是中國人文發源地之一。

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總體規劃面積為83.6平方公里。是六盤山的支脈,屬於上三迭系紫紅色尖硬礫岩構成的丹霞地貌。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崆峒山(kōng tóng shān)

地理位置;甘肅省平涼市區12公里

占地面積;83.6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四季

景點級別;五A級[1]

著名景點;崆峒十二景,黃帝問道處

地理位置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古代黃帝問道廣成子處。

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 。

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

自古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

自然環境

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崑崙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地質特徵

崆峒山位於平涼城西12公里處,它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總體規劃面積為83.6平方公里。崆峒山是六盤山的支脈,屬於上三迭系紫紅色尖硬礫岩構成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一個很美麗的名字。根據地質學家的考證,在中世紀發生的一次強烈造山運動中,使今日崆峒山及東北、西南一帶產生了一個山間盆地,雨水不斷沖刷的黏土、砂石積聚到盆地中沉積,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被膠結成紫紅色礫石,稱為崆峒山礫岩。到了侏羅紀初期,這個區域又受到地質運動的作用,地殼上升,產生許多新的溝谷和山峰,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流水切割,形成了各種奇特秀麗的丹霞地貌。崆峒山的丹霞地貌豐富多彩,以頂平、身陡、麓緩為基本特徵,並且它還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時代最古老的紫紅色岩層所形成的丹霞地貌。

歷史文化

崆峒山,道教聖地,距離平涼市區15公里。傳說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的廣成子,因此被稱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區域有伏羲故里-平涼市靜寧縣成紀文化城,可見該區域歷史上很知名,是中國人文發源地之一。

崆峒山,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秦漢時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觀。歷代陸續興建,亭台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布諸峰。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基本恢復了歷來所稱的"九宮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處建築群。

其以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嶺郁蔥,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秦漢時期,崆峒山是中西要道--雞頭道的必經之地,東連關中,西接隴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許多歷史名人和封建帝王曾經過雞頭道,登臨崆峒山。《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雞頭山、千頭山、笄頭山為崆峒山之別稱)。

貞觀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來隴山視察馬政。《新唐書·太宗本紀》記載:

"丙戎,隴山頭,次瓦亭,觀馬政"。李世民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賜明慧禪院田宅,這是崆峒山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情。

需要強調的是,崆峒山東至西安不過300多公里。作為13個朝代王都的古長安,前後一千多年,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崆峒山一帶無疑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宋人鄭文寶在《蕭關議》中指出"高嶺崆峒,山川險阻,雄視三關,控扼五原。"這也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頻頻光臨崆峒山的另一個原因。

有關詩歌詞

蘇幕遮·崆峒山(詞/貴穀子)

東西安,着平涼,絲綢之路,關中要塞上。

西經奇觀第一山,古樸峻險,崆峒天下秀。

文人詩,墨客畫,古往今來,千古盛華夏。

幽峙嶙峋修仙地,居隱道場,清澈紫霄宮。

山名由來

要說崆峒山名由來,先得說崆峒一詞來源,"崆峒"一詞,當你翻開字典查找時,一般注釋為"山名,在甘肅境內"。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平涼崆峒山正位於北斗星座的下方,即為所指。《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爛、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所以說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又在《史記·趙世家》《姓氏考》等記載:有商代始祖契的後代分封於空桐(崆峒亦寫作空同、空桐、實是同名異寫),遂以國為姓。崆峒山為當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現有多數材料解釋大致有三:

一是古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

二是崆峒山為道教勝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靜自然之意;[2]

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三種說法,不無道理。

據《爾雅》記載:"北戴斗極為空桐。"意思是說,崆峒山應當是北斗星下面的一大片地方,是一個區域,這就難怪歷史上北方的好多山都冠以崆峒之名了。值得注意的是,六盤山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崆峒。崆峒山為六盤山之餘脈,而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伏羲,是漁獵社會時代的領導者。而漁獵社會的生活,是由西北高原即黃河上游流域漸次發展的。

景點簡介

崆峒十二景

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

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

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

三教禪林:在望駕坪,地勢平坦,環境幽寂。1939年,山東人劉紫陽出資,其弟子劉園陽主持,修建大殿三楹,後由靜禪、潤明二僧主持,又稱居士林。

問道宮:也叫軒轅谷,位於崆峒前峽,涇水北岸,背山面水,環境幽寂,身居殿內,聽不到涇水濤聲。相傳這裡是黃帝向廣成子問道處。唐代這裡已有建築,元朝至正間重修問道宮,今存有《重修問道宮碑》一通,明朝宣德、萬曆年間,再次重修,成為一組龐大建築群。明人唐龍《問道宮》詩云:"欲捉白蟾飛樹梢,遍尋元鶴在雲中,荒涼棟宇聊停節,悵望當年問道宮。"

聚仙橋:在崆峒前山麓涇河河谷中,原有一巨石橫跨涇河兩岸,河水每被巨石阻攔,噴珠濺玉,景色壯觀,是為崆峒十二景之一的"仙橋虹跨。"明人羅潮《仙橋虹跨》詩云:"仙橋飛渡壑,橫亘長虹臥,來往閒遊者,不信天邊過。"1980年,修建崆峒水庫,聚仙橋被淹沒。1986年在壩前600米處重修。

望駕山:崆峒山東峰,前臨平(涼)涇(源)公路,山前胭脂水和白涇河相會,海拔1926米。望駕山突兀聳立,氣勢雄偉,站立峰頂,涇河川和平涼城盡收眼底。相傳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山上雲霧遮罩,虛無飄渺,大臣們在山前壘土相望,故稱望駕山。峰頂原有懷曠亭,今已不存。

廣成丹穴:在望駕山北峰的絕壁上,這裡懸壁如削,十分險要,人跡罕至,相傳廣成子居住穴中,煉穴修道。"廣成丹穴"是崆峒十二景之一,羅潮《廣成丹穴》詩云:"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知是廣成居,悵望雲杳杳。"

黃帝問道處

傳說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的廣成子。

榮譽殊榮

1986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書"崆峒山";

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元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國家名片,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隍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是甘肅省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和嘉峪關城樓後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第4套地方題材的特種郵票;2004年3月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994年1月10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

2.1995年1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中共甘肅省委授予);

3.2000年12月:景區工作先進集體(由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授予);

4.2001年4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授予);

5.2001年1月11日:國家AAAA級旅遊區(由國家旅遊局授予);

6.青年文明號(由國家旅遊局、共青團中央聯合授予);

7.2002年9月28日: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

8.2003年7月26日:登上"國家名片"--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皇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

9.2004年1月19日:國家地質公園(由國土資源部授予);

10.2005年3月15日: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名勝區(由人民日報社市場信息中心授予);

11.2005年7月23日:太統-崆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國務院批准);

12.2006年1月19日:中國旅遊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由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質量與品牌雜誌社聯合授予);

13.2006年4月8日: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由環球游報授予);

14.2006年9月15日: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由亞太旅遊聯合會、國際旅遊商協會、世界華僑華人旅遊合作組織、旅遊中國周刊雜誌社聯合授予);

15.2007年5月8日: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由國家旅遊局授予);

16.2007年6月26日:首批"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授予);

17.2007年11月:甘肅省十大森林生態旅遊景點(由甘肅省第二屆林果花卉展覽交易會組織委員會授予);

18.2008年2月:中國十大道教文化旅遊勝地(由中國民族報社主辦、新浪旅遊頻道授予);

19.2008年3月2日:中國甘肅優特經濟基地(由中國百縣(市)優特經濟專題調查辦公室、甘肅省情調查辦公室授予);

20.2009年3月: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由美景中國、中國旅遊點評榜組委會、《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授予);

21.2009年8月15日: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由中國生態學學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世界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授予);

22.2009年8月16日:建國六十周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景區(由亞太旅遊聯合會、中國營銷學會、中國國際旅行家協會授予)。

旅遊攻略

最適合旅遊季節:夏、秋,溫度適宜。但要注意防曬。沿途推薦遊覽天水市伏羲廟麥積山石窟秦安縣的鳳山景區和興國寺

交通指南

西安至平涼的班車每天有4班次以上,從蘭州到平涼每天有6輛左右,火車也可到達。到平涼後,在盤旋路乘13路公交車可直達崆峒山客運中心,然後自己登山上去,也可乘坐專門上山的車(每人20元),也可在前山彈箏湖壩岸乘坐纜車(每人50元)上山。從市區打車去景區費用也不超過30元。

景區天氣

平涼市區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1℃。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夏季最熱為7月份,歷史最高溫42℃。冬季最冷為12月份~1月份,最低溫零下20℃,降雨量較甘肅西部多。

旺季十月

2015年9月28日,金風送爽、秋高雲淡,在縹緲的雲海映襯下崆峒山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五彩畫,八方遊客雲集崆峒山上,或欣賞靈山秀水,或體味道教文化,或觀看文藝演出,或感受秋之美景,共同度過了傳統的"中秋佳節",使節日的崆峒山呈現出繁榮、祥和的火爆場面。[3]

相關視頻

鳥瞰神奇崆峒山

崆峒山——道之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