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五老瞰山國(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居高五老瞰山國》是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居高五老瞰山國
五老山,又稱五峰山。位於石阡城東。山勢陡峭雄偉,登山望遠,石阡城景盡收眼底。因此,當地人有「登上五老山,心境自然寬」之說。然由于山高坡陡,道路崎嶇,許多人望山興嘆,登上五老頂峰之人絕非等閒。可如今增加了一條上山的公路, 昔日的五老山如今成為人們鍛煉身體,休閒的好去處。2011年9月6日下午。我們結伴數人,驅車上山,登極五老主峰,實現了多年夢寐以求的願望。
據蔡正國《石阡縣名考辨》(載《貴州文史叢刊》1987年第3期)稱:關於石阡的「石」是漢語的石崖、岩石,但「石」字用作地名,則是仡佬族住地的明顯標誌;而「阡」字為洞,則有考於侗語「天」的漢譯音,在侗語中「天」是「千」,石阡之得名,是以縣城東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龍山崖畔的「風鬼洞」。石阡古稱山國,歷史悠久,建置較早。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漢屬夜郎國、牂牁郡地,晉分牂牁置夜郎郡,隋先後置壽州、充州、都上、寧夷縣,唐重置夜郎郡,五代置建昌縣,元置長官司,明朝置府,清雍正年間府下設里,民國初年改府為縣。
登上五老山頂已近日落西山。但秋高氣爽,萬里無雲,能見度非常好。連綿的群山,滿目的翠綠,讓人置身於大自然無限美景之中。回眸上山的路,彎彎曲曲,盤踞在五老山上,婉如玉帶纏繞其間。同行的澤維兄提議再攀山頂的閣樓。仰望閣樓,八角亭子,樓高三層。如置平地,不足為奇,可在這陡壁奇峰上再往上攀,我心裡沒有多少底。好在澤維兄大膽引路在前,我也只好緊隨其後。登上亭子頂,舉目望去,整個群山峰巒疊嶂。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如果要確切地描繪我此時的心境,正是:登上五老峰,腑瞰石阡城;美景收眼底,滿懷思鄉情。
是啊!離開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三十多個年頭了。眼前呈現的不僅僅是家鄉的山山水水,更是日夜的期盼和一個遠方遊子對故鄉的不盡思念。
故鄉石阡是「中國溫泉之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革命老區。境內民風淳樸,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風景名勝眾多。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毛龍和石阡木偶戲;有國家級保護單位萬壽宮等古建築群;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府文廟、天主堂、太虛洞;有倖存700年的公鵝坳長官司衙署和啟靈橋、千工堰、成氏墓群、碗架岩摩崖石刻等歷史遺蹟;有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困牛山100餘紅軍跳崖壯舉遺址和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等紅色旅遊資源;有堯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樓上古寨等民族民間文化村寨;有被認定為中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鴛鴦湖,有生態科考勝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等生態旅遊資源;有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儺堂戲,有200多年歷史的木偶戲、花燈、茶燈、台子燈、車燈、蚌殼燈,有仡佬族傳統「敬雀節」、樓上古寨「清明會」,有仡佬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扯謊歌》、《薅草鑼鼓》等民族民間文化。所有這些,都涌動着一個貴州籍仡佬族人的思緒和靈動。自己曾不斷的試圖用手中的筆,記下生命歷程中的所思所想,故鄉的山水所賦予我的那些美好記憶。我想有一天通過自已的不懈努力,能為家鄉的民族文化事業的繼承和光大盡綿薄之力。
因為晚間還要與省城的朋友們相聚,我們只好草草下山。有句古語:上山容易,下山難。雖然我們是驅車下山,但道路的崎嶇險峻,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我們的車在下山時多次與上山的車迎面,只好逆行數百米,找些寬敞處會車。儘管司機技術賢能,但如此陡峭的山路,也是十分謹慎的。
回到城中已近黃昏。透過夜色,我不時回望屹立在城閣上的五老山,感念着這座古老山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她的真正美麗!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