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局部麻醉(君特·格拉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的图片

内容简介

《局部麻醉》是君特·格拉斯的小说。1967年,《铁皮鼓》中闹事帮的头头,已成了西柏林的中学历史教师。他在调查一个原纳粹将军,这个败军之将企图用沙盘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决定在柏林街头焚烧自己的宠物狗,以抗议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凝固汽油弹,他试图劝阻学生。正在治牙的他体会到:抵御人世间的痛苦只能靠局部麻醉。

作者简介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德国作家、画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父亲是德国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后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战后做过钾矿工、石匠学徒等,曾在杜塞尔多夫和柏林学习造型艺术,参加过爵士乐队。

1955年开始参加“四七社”活动,1956年出版诗集《风信鸡的优点》,1957年剧作《洪水》首演。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其代表作还有《猫与鼠》《狗年月》《比目鱼》《母鼠》《辽阔的原野》《我的世纪》等。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根据行为学研究,共同吸烟可以抑制伤害冲动。 他对用迅猛但却没有目标的砍劈来解决冲突所怀有的欲望;他对尽可能盛大的没落所怀有的贪婪;他落伍的,却乔装打扮成先进的、梦想能有朝一日重新回到无声电影年代的敌视文明观;他无法为供养人类而默默地勤奋地劳作的无能;他的用虚无来无条件换取乌托邦,用空中楼阁来换取隆隆作响的虚无的教育思想;他的烦躁,他性情乖张的狭隘,他对事情没有成功所表现出来的幸灾乐祸;他一而再再而三对暴力的呼吁,这一切都出卖了他。推土机!推土机!

书评

德语文学国内引进较少,赫塔•穆勒在获得二〇〇九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读者几乎无人知道这个名字。格拉斯是少数几个被引进出版的德国当代作家之一。格拉斯虽然是一九九九年获得了诺奖,但他的代表作《铁皮鼓》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已经出版。王小波对格拉斯非常推崇,著名杂文《沉默的大多数》在一开头就引用了《铁皮鼓》。

格拉斯既是小说家,也是诗人和剧作家。在诗歌和戏剧都未获得广泛认可后(在欧美,搞这两样东西也是可以成名、生存的),格拉斯又开始了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铁皮鼓》尚未完稿,在作者向“47社”的成员朗诵第一章时就获得了一致好评。该书在出版后果然成了二战后的一部德语经典。

《局部麻醉》是格拉斯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不是代表作,但却承载了作为他的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包括了在作者其他作品中常见的疾病和政治讽刺内容。小说讲述了中学德语和历史“正式教师”施塔鲁施乱成一团麻的生活:他的牙坏了。他最好的学生塞鲍姆打算用焚烧一条狗的方式来抗议越南战争。为了阻止这一行动,施塔鲁施求助于女同事塞弗特,后者只想和他分析她在纳粹时期举报了一个农民的行为。他糊里糊涂地睡了比塞鲍姆还激进的塞鲍姆的女朋友维罗(这个十七岁的女孩喜欢引用毛泽东)。阻止这件事的发生,等于让怪异的梦幻一般的当时德国停止前进。

这本书最令我喜欢的是层层叠叠的不同的故事。或许并不存在的琳德和她父亲柯灵斯的故事在施塔鲁施和压抑——格拉斯并未给他名字——的谈话中进进出出(德军元帅柯灵斯在沙盘上演绎二战,希望赢得早已失败的战争);因为局部麻醉产生的幻觉,施塔鲁施在用于分散病人注意力的电视上幻想出无数个故事和画面;施塔鲁施和琳德的故事又有多个版本,他或许用自行车链条杀了她,或许因为出轨被这个或许并不存在的琳德抛弃了。现实和假象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令人眼花缭乱,直至全书终结。

格拉斯是个很有探索精神的作家,除了《但泽三部曲》,他的许多其他小说也充满实验性。这本《局部麻醉》具备格拉斯一以贯之的主题和风格,但在他的所有作品里也算独特。不过这并不是一本难以归类的作品,你可以把它和罗伯-格里耶的《橡皮》和托马斯•品钦的《V》摆放在一起。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