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尚书引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File:尚书引义.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8911774.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92698/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
 
 《'''尚书引义'''》,[[中国]]明清之际的重要哲学、政论著作。王夫之(见“周易外传”)著。完成于1663年,初版于清道光二年(1842),收入湘潭王氏《船山遗书》中。此后主要版本有刘毓松等校雠的《船山遗书》金陵本、1962年中华书局单行本等。
 
 《'''尚书引义'''》,[[中国]]明清之际的重要哲学、政论著作。王夫之(见“周易外传”)著。完成于1663年,初版于清道光二年(1842),收入湘潭王氏《船山遗书》中。此后主要版本有刘毓松等校雠的《船山遗书》金陵本、1962年中华书局单行本等。
  

於 2021年8月2日 (一) 04:38 的最新修訂

尚書引義》,中國明清之際的重要哲學、政論著作。王夫之(見「周易外傳」)著。完成於1663年,初版於清道光二年(1842),收入湘潭王氏《船山遺書》中。此後主要版本有劉毓松等校讎的《船山遺書》金陵本、1962年中華書局單行本等。

內容簡介

本書共6卷,50篇,10萬餘字。各篇皆有中心論點,各篇之間不相連屬,是一部政治、哲學思想的短篇論集。通過闡釋《尚書》經義和引申書中的某些觀點,評史論政,揭露明代政治弊端,闡述其哲學、政治思想。從政治與哲學的關係上,總結了歷代王朝興亡的歷史經驗教訓,批判了玄學、佛教和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並通過闡述天與人、己與物、能與所、心與事、知與行等範疇及其相互關係,闡述了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天人關係上,認為天是自然,其發展變化有着一定規律性,主張人可根據天的自然規律造福於人,從而「與天相爭勝」,批判佛、道唯心主義企圖在自然界之外尋找神秘實體的觀點。在認識主體與認識對象的關係上,借用佛教認識論中的「能」、「所」範疇,論證了主、客觀之間的關係。認為「能」是人們作用於客觀對象並能產生實際效果的能力,「所」是有待於人們去加以認識和利用的東西,兩者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強調由客觀對象的引發,才會產生一定的認識,主張在認識活動中先有客觀的認識對象,「因所以發能」,正確的認識必須符合實際,「能必副其所」,批判佛教抹煞能、所實在性而將客體歸結為主體是「以有為幻,以無為實」,將存在第一性的原則貫徹於認識論領域,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在知行關係上,批判了宋明理學的「知行合一」、「知先行後」觀點,認為行是知的基礎,知不能離開行,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知依賴和來源於行,批評離行以為知是「無異於詞章之玩物而加陋」,結果只能成為死摳書本、空疏無能、紙上談兵、言行不一的偽君子。本書還認為,行可以兼知、統知,而知不可以兼行,行是檢驗知的標準,「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知之效也」,指出「離行以為知」是佛、道唯心主義的共同特徵,認為割裂知行關係,就會導致唯心主義「異學」。本書所謂行,主要指個人行於君民、親友、喜怒、哀樂之間的應事接物活動。

此外,本書的理勢相成、即民以見天、習與性成等觀點,皆為作者所首創。但本書關於人心與道心的劃分仍未擺脫宋明理學的束縛,在政治上維護的仍然是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本書結合當時的政治鬥爭和科學成就,闡述了作者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和進步的政治主張,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尚書引義 相關視頻

五行學說,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以關中為地中,金木水火土
《感知新文明》: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感知主義三種世界觀有什麼區別?

參考文獻

  1.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2.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