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对生命的回答(龙潇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生命的回答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对生命的回答》中国当代作家龙潇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对生命的回答

——记斜出斋主赵义山先生

普通的老师只会教书,优秀的老师教学生做人,而伟大的老师会让学生知道师者的真谛。在我所有的老师之中,义山师是最使我崇敬,给我至深影响的一位。

2013年秋,我进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前四个学期,我们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由赵义山老师及其弟子田道英老师合力教学。我们第一次见到赵老师则在11月中旬的一个周一晚课上。一教一楼,走进来一位头戴毛线帽、身着黑大衣、手提公文包、脚踏牛皮鞋的老者。川师文学院的两古专业实力一直都很强势,上个世纪甚至还吸引了清华的本科生报考我们学院几位大师的研究生。然而,进入新世纪,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川师文学院渐渐处于勉力支撑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之下,学校(学院)为延续学科优势,赵老师便作为首席专家、特聘教授,从西华师大过来了。赵老师之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中青年;而我内心深处,其实特别愿意在大学的课堂上听到老先生讲学。天遂人愿,这一刻,一位满腹经纶的儒家知识分子走进了古代文学的课堂。受田老师的影响,我已经热爱古文;但在赵老师的熏陶下,我竟要将古文作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赵老师讲课,尤重作品;但在讲作品之前,也会为我们捋一捋文学史;然而,他从未照本宣科。有很多次,我看到他的教材都只静静地闭合着躺在讲桌上;而他坐在上面,眼睛有神力地看着下面的学生,一讲就是100分钟,还不时地在黑板上用漂亮的粉笔字板书几个关键词。受到赵老师的影响,我毕业后走上讲台,也只用一支粉笔描写四十分钟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和在外赛课,我都会将所有关节处熟记于心,大大方方地走上去,左手话筒,右手粉笔,开讲。

赵老师还擅长朗诵跟创作。他对我们讲,我们是中文系的学生,一定要多写诗词,不要数学系的同学们都能写诗填词了,而我们中文系的同学还没入门,那样是很惭愧的。听完后,我试着学习名家诗作,大学四年,在笔记本上留下了两百余首诗。赵老师的朗诵,带有吟唱的风格,特别是对停连和尾音的处理,其抑扬顿挫的优美韵律让我梦回千年的中国。以后的清晨,我都会在七教的顶楼、三教的花园、六教的天台、孔子的像前,模仿赵老师的语气声调去重复朗读我们学过的诗篇。大三后期,我们着重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造。在一堂实训课上,实训老师抽同学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朗读《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抽了几个,最后到我,我念完,老师击节称赏,说我读得最有味儿。包括以后的读诗读文甚至我自己给学生上课,我都用上赵老师的朗诵法去做示范,这样的方法也为我的公开课加分不少。

从赵老师最初的几届学生那里了解到,年轻时候的他不苟言笑,课堂严肃;但此时给我们上课的赵老师已变得和蔼可亲。或许是因为师徒之间的年岁差吧,大一的我们十七八,而赵老师已逾花甲,我们几乎可以算是祖孙辈,所以同学们也就亲切地叫他“赵爷爷”。课堂上,赵老师偶见下面的我们没有了生气,或者没有几双眼睛跟着他一起转动,他便会说些题外话,活跃活跃气氛,甚而至于某些点,他还会自个儿把自个儿逗笑。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赵老师的人,喜欢赵老师的课。

两年时间,赵老师将我们从先秦一直带到了唐宋。除过学问精深,赵老师还有诗人的激情——讲到激动之处,常常声泪俱下。印象中最深的几个点是:讲《离骚》之细致,赵老师足足用了两周时间给我们分析品鉴这一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这一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形象。讲《无题》之叹惋,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蕴藉含蓄,其中真意,不可言传,赵老师于是发出“义山对不住义山”的慨叹;这一声叹息,直接影响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李商隐。讲陆游之潸然泪下,解读陆游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悼亡诗《沈园二首》,赵老师能不掩饰一切,当着众生泣下沾襟;几十年的风雨阅历,在这一刻,化作一滴热泪;这颗泪里,饱含着他的真心与真情。讲岳飞之豪情万丈,赵老师字字铿锵、目光坚定、感情充沛的朗诵使我们热血沸腾,也让古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涌动;他将辛弃疾与岳飞结合起来,给我们厚植爱国情怀。

大三大四,赵老师不再给我们上课了,但我与他的交往却与日俱增。赵老师邀请我去他的办公室参加研究生散曲习作会,通知我北师大杜桂萍老师在川的讲座时间,教导我对待长辈不能拍肩可以挽手,告诉我称呼自己的老师不必叫“先生”,给了我去中山大学暑期研究生诗词学校学习的机会。那段时间,赵老师也患上了眼疾和疱疹,我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不忘教我写诗填词、与我品读经典。本科期间,我们互发邮件,从赵老师最初的“龙同学”“赵义山”到后来的“潇宇”“义山”,可以看到我们师徒之间的交情也愈发深厚。赵老师的回信,我整理出来,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去年底,我来到果城南充、西师华凤,拜访斜出斋。吃着杨师母做的香喷喷的紫菜虾皮馄饨,喝着赵老师泡的清香可口的绿茶。两个小时,我们聊着一别三年后的浮云流水。赵老师谈治学、教做人。临走,他送我一册书,里面收有临川仙师的文章。赵老师一定要把我送到校门口。西师的冬天很冷,华凤的校园很静,但和赵老师同行,我的心里很暖。临别,赵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了一句话,他说:“潇宇,学问和个人修养,是文化人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人要写出第一流的文字以惠及大众。”转身,我从赵老师的眼睛里读到——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2020年12月26日,本文作者龙潇宇和赵义山先生在斜出斋


赵老师一生辗转多所高校,用声音书写人生,用作品展现人品。很庆幸,我成为了他在川师的首届本科弟子。赵老师身上留存的老一辈学人的风骨,正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他的学生。 不见山师快一年了,自果城归来,每偷闲坐到北窗翻书,第一感到的,是许多年之后,面对后学,我将会回想起,山师陪我走在华凤的那个遥远的冬夜。

谨录山师教导词如下:

如果说学生决定着社会的未来,那么,教师就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所以,教师应该是教育家,也应该是学问家和引路人。

因为是教育家,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熟悉教学、关爱学生,还要了解社会、懂得传统、思考未来。因为是学问家,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坚守自己的专业,尊重学科,探寻真理。因为是引路人,所以,教师一定要自觉地对学生负责,对学术负责,对民族文化历史和未来负责

为此,教师应遵守八字:学高、身正、谨言、慎行。学高可以为经师,身正可以为人师。先为人师,后为经师。有博爱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三有,方能为人师。会学习,会思考,会表达;三会,方能为经师。

学高身正,自然德高望重。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故为师者,当谨言慎行。勤于修己,方能学高身正;谨言慎行,方可化人成才。教师者,修己化人而已。化一人可兴一家,兴一家可旺一族,旺千族可强一国。

学无止境,道无穷期,修己化人,如是而已。[1]

作者简介

龙潇宇,1996年生于四川遂宁,中华诗词学会遂宁地区网站管理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