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对湖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湖街道成立于1988年1月,由原上渡街道和原水上街道调整后成立,位于福州闽江南岸,东至利民路与东升街道相邻,西至岭后路与上渡街道相隔,北部以爱国路与仓前街道为界,南至高盖山分别与仓山镇万里村、霞湖村、盖山镇首山村毗连,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下辖湖岭、马厂、程厝、师大、万里5个社区。[1]

对湖街道是传统的文教资源集聚区,著名的首山学区所在地,有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大中专院校,教育科技资源丰富。

对湖街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区内现存有因明代戚继光驻军养马而得名的马厂街,至今仍保留一批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以其独具特色的“庐园”文化被评为“福州市魅力小街巷”,已列入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修复保护控制范围。

对湖街道还是海军福建保障基地、省军区第七干休所所在地,为驻军首长、官兵及家属服务也是街道传统的一项特色工作。此外,对湖街道还是老仓山标志性商业区之一,辖区内施埔路学生街以其跳蚤市场的独特韵味闻名省内外,曾获“福建省特色商业街”、“福州市十大名街”等称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它还辐射带动了首山路新学生街、学生街城市广场商业兴起,形成新旧学生街三足鼎立、上三路横亘中段的学生街商圈,成为仓山区主要商业区之一。

中文名: 对湖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地理位置: 福州市

面 积: 2.7 km²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5785人(2010年)

成立于: 1988年

街道概况

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组建于l988年2月,位于仓山区西南部,东邻福州市体育中心,西接三县州大桥。南至高盖山,北靠仓前山南麓。上三路贯穿辖区南北。与连江南路、则徐大道、三高路、首山路、二环路、施埔路、程埔路、对湖路、上渡路、仓前路、三县州大桥相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街道办事处设置7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35785人(2010年)。

对湖街道还是归侨、侨眷集中地。共有海外华人、华侨2113人。多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等国。街道辖区内尚保留有数十座已有百来年历史的庭院,这些庭院坐落在幽静的小街巷,庭院建筑古香古色,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颇具特色。

辖区内位与螯头凤岭坐落1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寺----长兴寺。古建筑赵氏宗祠距今已有400余历史。还有几百历史的玄坛庙、大王庙、白马王庙等古迹,还保留有安葬日本桥民的琉球陵墓。

近年来,随着辖区旧屋区的拆迂改建,一大批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的住宅区拔地而起。新建的兰庭新天地高楼耸立,百米的瀑布长流、石雕仙鹤景观、喷水广场、亭台楼阁假山美不胜收。在建的首山滨海佳年华特包建筑群更为辖增添了美景。

精神文明

对湖街道以社区、校园及市民文明学校为基地,以校镇街共建为形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结合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投入1万多元在马厂街开辟了社区思想品德画廊,对社区居民的文明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认真开展群众性文体体育活动,湖岭、仓顶、师大等社区开辟了居民活动点,增设了体育健身器材,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方便,深受群众好评。马厂社区居委会、552电台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海军招待所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完善。同时,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嘉福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党委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发展

2004年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49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值38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万元;财政总收入751.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49万元。

随着福州“东扩南移”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对湖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辖区内施埔路是全省闻名的学生街。这里商铺毗连,人员密集,商店内各式各样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既是辖区学子和居民群众休闲购物的好去处,也为仓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街道所属一批规模企业的龙头产品:电梯、精微轴承,瓷介电容器、汽车零部件等知名品牌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辖区以社区、校园及市民文明学校为基地,以校、街共建为形式,开辟了遍布各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医疗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等活动网点,方便了居民生活。

旧屋改造

2004年,岭后旧屋区改造面积7.53公顷,动迁839户2268人,拆除房屋8万多平方米,现安置房正在建设中;首山旧屋区改造拆迁面积14.07公顷,动迁848户2478人,其中居民户占51.32%;程埔旧屋区改造拆迁面积6.67多公顷,其中马厂社区占1.33多公顷,动迁居民户108户。久居外地的当代福州籍著名诗人陈运和,出生处岭后旧屋区云应境1号已不见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