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滇銀行 (中華民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滇銀行
圖片來自zmkm8

富滇銀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雲南省政府設立的一家省立地方銀行,1912年3月27日成立,1932年6月30日撤銷。廣義上而言,「富滇銀行」也可以包括其後組建的富滇新銀行。該行與富滇新銀行均曾發行貨幣,是雲南省近代最主要的銀行,也是當時該省實際上的「中央銀行」。1996年成立的昆明市商業銀行在2007年改名為「富滇銀行」,新行名就源自民國時期的富滇銀行[1]

歷史

清朝末年,大清銀行曾在雲南省設立分行,並成立雲南造幣分廠,在雲南發行過鑄幣和紙幣。1911年10月30日,滇軍將領蔡鍔唐繼堯昆明舉行武裝起義,宣布雲南脫離清政府統治。清末時期,雲南省財政入不敷出,需要由中央撥款或各省接濟,宣布獨立後解決財政不足成為一大難題[2][3]。11月,新成立的雲南財政司和實業司向雲南軍都督府提請設立公錢局,以發行貨幣、籌備軍餉。後因公錢局被認為規模無法滿足軍政需要,改為成立雲南地方管辦銀行,並定名為「富滇銀行」。11月25日財政司、實業司刊發《富滇銀行關防照會》,12月21日富滇銀行開始營業,都督府委任黃鳳祥為銀行總理,解永嘉為銀行協理。經過議定章程,呈報軍政府批准後,富滇銀行在1912年3月27日在昆明正義路威遠街正式成立[4]:93,並發行可以銀元無限兌換的紙幣,宣布拒收紙幣違法。1912年,雲南軍都督府宣布廢兩改元,為繼四川之後第二個確定銀元本位的省份。軍都督府接管雲南造幣分廠,後改稱雲南造幣廠。根據該行成立時公布的章程,該行定資本為100萬元,每年紅利的70%需要歸公充餉,1914年修改章程增加資本為300萬元,1917年再增為500萬元,但實收資本僅約50萬元,1921年因其代為保管的唐繼堯存款100萬元被劃撥為該行的基本金,其資本才增至150萬元。富滇銀行自鑄半開銀元150萬元做準備金,並發行紙幣。該行之後在各地開設分行的資金也來自軍政府對外戰爭所得[5]

銀行成立之初,恰逢世界銀價下跌,同時雲南從大錫出口獲利頗豐,因而進口白銀用於鑄造銀幣。由於銀幣成色要低於銀兩,且使用方便,逐漸將市面上流通的銀兩取代。由於雲南銅礦為軍政府掌握,銅輔幣製造成立低,私鑄銅元、制錢難以獲利,輔幣發行也被政府獨占。制錢則隨着比價不斷降低,最終被政府發行的輔幣取代。為慶祝重九起義的勝利,雲南開鑄一紀念銅元,但有試鑄幣,公開發行的仍為晚清舊模銅元。

最早的自鑄銀幣為「擁護共和」紀念銀幣,該幣為重庫平三錢六分的半開銀元,正面印鑄有唐繼堯肖像,老版為側身像鑄量不大,新版為正面像,與清代半開成色一致,共鑄發200萬枚。因「擁護共和」紀念銀幣含銀量較高,後來多被銷熔改鑄。據不完全統計,自1912年至1931年間,雲南造幣廠所鑄半開銀元13,674萬元,在各類銀幣中占76.73%,而一圓主幣在僅占0.12%。1916年,開鑄「擁護共和」銅元,有紫銅和黃銅兩種,面額為當制錢五十。半開銀元本為庫平三錢六分的五角銀輔幣,輔幣在清末民初被限制流通,但半開銀元卻成為雲南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

富滇銀行所發行的紙幣被稱為「滇幣」或「滇票」,或與之後的富滇新銀行所發紙幣相對稱「舊滇幣」或「老滇票」,有1角、2角、5角(半圓)、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等面額。滇票共發行八版主幣券和兩版輔幣券,主要由雲南本省的雲南官印局印製,其他印製機構包括商務印書館財政部印刷局美國鈔票公司[6]。滇幣的發行標誌着相對獨立的雲南地方貨幣金融系統再次建立[7],至1931年共發行9,200萬元。儘管大元仍為本位貨幣,但半開銀幣實際上成為雲南市面上的最主要的貨幣。1919年至1920年,國際金幣大跌,雲南政府鑄造發行「擁護共和」紀念金幣,包括重庫平二錢五分當銀元十元的和重庫平一錢二分五厘當銀元五元的。1922年,金價回漲,紀念金幣多被商人熔鑄後販運出省或被東方匯理銀行收兌。1923年,雲南開始製造機制鎳幣,包括一毫和半毫兩種面額,至1926年共發行鎳幣380萬元,主要在滇西和滇東北的部分地區。

唐繼堯從1913年開始主政雲南,期間連年戰爭,省政府不斷向富滇銀行借債,富滇銀行隨之不斷增發滇幣,最終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期間,以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為代表的國際金融力量全面滲入雲南。儘管半開銀幣的成色也在不斷下降,一度降至不到四成,但相比紙幣貶值有限,流通越來越廣,甚至流入貴州、廣西和四川的部分地區。1927年,唐繼堯在二·六政變後下台。1929年,老滇票徹底崩潰,富滇銀行停業清理,雲南省政府決定整理金融,規定從1930年1月1日起稅收以現金(既半開)為本位。1932年8月31日,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重組富滇新銀行,籌集半開銀元1,600萬元為準備金,發行新紙幣,被稱為「新滇票」,並規定其為全省通用貨幣,與半開同時流通,每元等值兌換半開銀元兩枚;並規定公私單位一律以新滇幣計價,正式確定了半開銀幣為本位貨幣,並以每5元折新幣1元的比率陸續將老滇票回收銷毀。

參考文獻

  1. 羅新學; 史允. 重續百年品牌 致力雲南發展——富滇銀行改革發展紀實. 黨的生活(雲南). 2010, (4): 42–44. 
  2. 史允. 富滇之夢:民國雲南金融發展的經驗與教訓——以富滇銀行、富滇新銀行為中心. 雲南大學博士論文. 2009. 
  3. 周鍾岳. 蔡鍔遺稿《雲南光復紀要——建設篇》. 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 雲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168. 
  4. 范昌明; 蘇駿. 雲南紙幣.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6-11. ISBN 9787222150508. 
  5. 史允. 唐繼堯政府財政與富滇銀行的關係探析. 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9, 11 (3): 173–176. 
  6. 呂志毅; 尚麗萍. 新老滇票興衰史話. 雲南檔案. 2007, (6): 24. 
  7. 李石. 「滇幣」始末—民國時期雲南地方貨幣金融體系初探. 雲南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