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州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州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县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总面积3896平方千米。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诞生地,2015年3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宜州“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2019年,宜州区下辖9个镇、7个乡。2018年,宜州区常住人口58.7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66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6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85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049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3%、20.8%和4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667元。

历史沿革

秦时(前221—前206年),属桂林郡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定周县。

三国时期,属吴国,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

西晋,置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置龙刚县。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置龙水县,先后属粤州、龙水郡、宜州,为州治。天宝年间(742—753年)在今市境内及毗邻地区先后设置羁縻温泉州(下辖2县)、羁縻蕃州(下辖3县)、羁縻述昆州(下辖5县)、羁縻琳州(下辖4县)。光华三年(900年)析县地置崖山、东玺2县。

五代十国,龙水县初属楚,后属南汉,隶属宜州,为州治。

宋朝初沿唐置龙水县,淳化五年(994年)以柳州洛曹县来隶龙水县。宣和元年(1119年),龙水县更名为宜山县,先后隶宜州、庆远府,为州治、府治,并为庆远军节度使驻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山县为庆远军民安抚司,为司治。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庆远路总管府,为府治。大德元年(1297年),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次年属庆远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再年属庆远,为府治。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年)先后设置大曹、怀远、德胜、东江4巡检司及龙门土舍。弘治五年(1492年)析宜山县地置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及永顺副长官司。

清朝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康熙五年(1666年)废大曹、怀远、东江3巡检司。雍正七年(1729年)析忻城土县功德、窖灰2里、永定土司清潭、南乡2里置理苗分县。同年将龙门土舍改置龙门巡检司(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废置)。道光五年(1825年)废永定副长官司,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德胜巡检司,宣统二年(1910年)废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山县,置庆远府,直属广西省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庆远府,改置宜山县,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柳江道,宜山县直属广西省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划为12个民团区,宜山县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广西12个民团区合并为6个民团区,宜山县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广西8个民团区改为8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柳州监督区,为行政监督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广西增设玉林、庆远两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庆远区,为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广西各行政监督区改为行政督察区,宜山属第七区,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所在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广西行政督察区第四、第七两区合并为第二区,宜山县属第二区(即柳州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西再次划分为12个专区,宜山县属第十专区,为专区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7日成立宜山县人民政府,县属庆远区,为庆远区公署所在地。

1950年2月,庆远专员公署更名为宜山专员公署,县属宜山专区,为专区所在地。

1958年7月19日,宜山专区并入柳州专区。

1965年7月,成立河池专区,宜山属河池专区。

1971年,广西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宜山县属河池地区。

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福龙乡划归宜山县。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属河池地区,所辖各乡镇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原河池地区的宜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由河池市代管。

2016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同意河池市政府驻地迁至宜州区。

2017年7月26日,河池市宜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4年7月6日,流河乡更名为刘三姐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调整宜州市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三合乡,整建制并入刘三姐乡,刘三姐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拉利乡,整建制并入北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拉浪乡,整建制并入龙头乡,龙头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太平乡,原太平乡太平社区和思榄、山湾、三兴、下维、围村5个村划归庆远镇管辖,原太平乡拉并村划归石别镇管辖,原太平乡建安村划归北山镇管辖;撤销矮山乡,原矮山乡矮山社区和畔塘、宜畔、东屏、苏村、六坡、洛岩、岭坪、城障8个村划归庆远镇管辖,原矮山乡六桥村划归同德乡管辖;将刘三姐乡马安村和怀远镇叶茂、龙村2个村划归庆远镇管辖。

2014年5月,宜州区撤销洛东乡、刘三姐乡,设立洛东镇、刘三姐镇。

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隶属于河池市。全区现辖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刘三姐镇、洛东镇9镇,祥贝乡、屏南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同德乡、安马乡、龙头乡7乡(其中2个瑶族乡);下设180个村民委员会,30社区居委会,2459个自然屯。

庆远镇辖:文昌、和平、解放、园村、江头、沙岭、龙塘、燕山、龙江、白龙、矮山、太平12个社区;山湾、思榄、围村、三兴、下维、畔塘、城障、洛岩、岭坪、苏村、六坡、宜畔、东屏、叶茂、龙村、马安村16个村。

怀远镇辖:怀远社区;怀远、愣达、甘村、谭村、李家寨、罗山、坪上、北斗、拉外、大任村10个村。

德胜镇辖:德胜社区;榄树、加隆、立新、地罗、赛平、磨甲、都街、楞底、上坪、新惠、拉林、竹仓、加保、乾合、都围、弄相、围道、大邦18个村。

洛西镇辖:洛西社区;妙调、六寨、枫木、福田、祥北、三柏、和平、洛富8个村。

三岔镇辖:三岔社区;楞塘、庭亮、福里、羊角、合林、红社、良因、古卜8个村。

石别镇辖:石别社区;板围、清潭、拉弄、土桥、四合、永定、三寨、屯蒙、雁山、拉并10个村。

北山镇辖:北山社区;怀道、梅洞、双塘、波串、板敢、塘利、龙安、建安8个村。

刘三姐镇辖:流河、三合社区;洛漏、小龙、冬田、龙降、天桥、坝头、良村、岩田、谷洞、飞高、乍洞、拉甫、中和、湖长、龙潭、龙元16个村。

洛东镇辖:洛东社区;大曹、寻田、王格、坡榄、板乐5个村。

祥贝乡辖:祥贝社区;古龙、古文、白伟、拉托、更生、福六、六代、大莫、中路、下洞、里洞、长洞、车头、中朝14个村。

屏南乡辖:屏南社区;肯山、板纳、新兴、果立、合寨、北角6个村。

同德乡辖:同德社区;众联、板高、塘上、楞村、大安、北刁、六桥7个村

安马乡辖:安马社区;木寨、白屯、小隘、北关、索敢、佑岸、拉稿、古育、肯坝、拉炭、古直11个村。

龙头乡辖:龙头、拉浪社区;龙德、龙田、龙盘、七洞、建立、高明、德惠、高峰、高寿、加丰、董里、虾洞12个村。

北牙瑶族乡辖:北牙、保民社区;空山岩、桥邓、龙头、豆竹、二坟、白龙、红山、沙浪、平里、黄龙、洞口、拿网、保康、保良、保安、保卫、潘洞17个村。

福龙瑶族乡辖:福龙社区;同意、永良、宜州、京口、古桃、波奉、翁同、凤朝、高山、龙侯、弄丁、弄桑、龙拱、定满14个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19年,宜州区下辖9个镇、7个乡。宜州区人民政府驻庆远镇。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总户数20.44万户,户籍总人口66.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4.63万人,女性人口32.2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8.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0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29%,比上年末提高0.9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1.38%,比上年末提高0.0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69‰。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公路管养里程1509.2千米。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总里程1500.1千米,等外公路9.1千米。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95.2千米,一级公路51.0千米,二级公路151.4千米,三级公路121.1千米,四级公路1081.5千米。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44.6千米,省道156.4千米,县道300.5千米,乡道174.7千米,专用道632.9千米。通公路的村180个,其中通四级以上道路的村180个,通水泥(沥青)路面的村180个。公共交通运营车100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4.8%。

宜州区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千米,有火车站11个。

运输

2018年,宜州区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90798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9.1%。按行业分类,公路客货运周转量90764万吨千米,增长9.1%;公路客运周转量36082万人千米,下降5.3%;货物周转量87156万吨千米,增长9.7%。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33万吨千米,增长5.8%;水路客运周转量67万人千米,增长5.8%。年末民用机动车保有量159881辆,其中营运车30812辆,非营运车120833辆。汽车拥有量57377辆,其中营运汽车3889辆,非营运汽车53488辆,个人汽车拥有量55506辆。机动车驾驶员159316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州区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县、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介于东经108°4′11″—109°2′44″,北纬24°0′10″—245′25″之间,东西宽101.5千米,南北长95.64千米,总面积3896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千米(公路266千米)西北至河池市金城江区72千米(公路76千米),东至柳州市89千米(公路125千米)。

地形地貌

宜州区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中山、低山面积占27.47%,丘陵面积占58.80%,台地面积占3.53%,平原面积占10.20%。总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1.63%,占河池市总面积11.7%。

气候特征

宜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之间,极端最高温39.8℃,最低气温-2.2℃。

水系水文

宜州区境内大小河溪295条,主要有龙江及其支流临江河、中洲河、洛寿河、五拱河及习江支流都良河等11条。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宜州区理论蕴藏量28.48万千瓦,已开发利用9.6万千瓦,共建成大小水电站80处,其中装机容量较大的有拉浪电站5.1万千瓦,洛东电站4.5万千瓦,叶茂电站3.75万千瓦。

土地资源=

宜州区土地总面积519.89万亩,其中平地(包括台地)71.31万亩,丘陵305.45万亩,山地143.13万亩。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面积68.54万亩,宜粮荒地19万亩,有林面积124万亩,宜林荒地66万亩,应封山育林地15万亩,草场119万亩,养鱼水面积2.7万亩。

矿产资源

宜州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褐铁硫铁矿水晶重晶石耐火石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硫磺等。其中煤层藏量约4678万吨,锰矿藏量约1640万吨,品位一般在28—40度之间。石灰石质量上乘。

生物资源

宜州区有蓄积量为194万立方米的林木和多种竹类及其产品,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蛤蚧果子狸类。

经济

综述=

2018年,宜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667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63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8535亿元,增长14.1%,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65.0499亿元,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3%、20.8%和4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5%、33.8%和53.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3.1、5.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667元,增长8.7%。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宜州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6.8%,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11.2%,房地产投资下降10.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2.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8.8%。分经济类型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

财税收支

2018年,宜州区财政收入77558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611万元,增长9.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5.59%,人均财政收入1324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7226万元,增长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723万元,下降1.0%;公共安全支出15187万元,增长8.1%;教育支出70439万元,增长6.3%;科学技术支出1283万元,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670万元,增长96.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5624万元,增长5.2%;节能环保支出5918万元,下降54.8%;城乡社区支出26711万元,增长27.7%;农林水支出50902万元,下降2.3%;住房保障支出7972万元,下降9.6%。

人民生活

2018年,宜州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4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8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23元,增长6.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602元,比上年增长8.4%;经营净收入6451元,增长13.8%;财产净收入500元,增长10.4%;转移净收入225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93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140元,增长6.4%;衣着支出391元,增长13.0%;居住支出2394元,增长8.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523元,增长9.4%;交通通信支出904元,增长10.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149元,增长13.9%;医疗保健支出880元,增长12.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12元,增长1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5820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9273元,增长6.2%;财产净收入2479元,增长8.1%;转移净收入6751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05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010元,增长6.0%;衣着支出993元,增长2.8%;居住支出4752元,增长6.5%;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205元,增长4.7%;交通通信支出2410元,增长6.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76元,增长4.8%;医疗保健支出1863元,增长14.9%;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396元,增长1.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2%,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下降0.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8年,宜州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88799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343171万元,增长2.7%;林业产值44630万元,增长9.8%;牧业产值356347万元,增长3.9%;渔业产值20431万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220万元,增长10.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8789万元,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255182万元,增长2.7%;林业增加值28911万元,增长9.7%;牧业增加值150343万元,增长3.8%;渔业增长5.4%,增加值13202万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151万元,增长10.0%。

种植业

2018年,宜州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612公顷,减少611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275公顷,增加343公顷;甘蔗种植面积21006公顷,增加157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085公顷,减少71公顷。年末果园面积6560公顷,增加1211公顷;桑园面积24130公顷,增加1016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8.94万吨,比上年下降1.3%;油料产量2138吨,增长2.9%;甘蔗产量126.26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48.57万吨,下降0.4%;食用菌产量1.72万吨,增长1.0%。水果产量8.33万吨,增长1.5%。

林业

全年造林面积440公顷,其中用材林62公顷,经济林378公顷。更新造林634公顷。全年木材采伐量42.56万立方米,松脂产量10827吨。全区森林面积246520公顷,森林覆盖率63.86%。

畜牧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生猪存栏12.81万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22.83万头,增长1.9%。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25807吨,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17042吨,增长2.2%;牛肉产量2966吨,增长2.4%;羊肉产量622吨,下降4.7%;禽肉产量4708吨,下降0.7%。禽蛋产量951吨,增长2.1%。蚕茧产量6.63万吨,增长4.3%。

渔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淡水养殖面积1707公顷,比上年增长36.0%;全年水产品产量11149吨,增长5.7%。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9.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07千公顷,增长0.0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58万吨,增长0.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9吨,增长1.6%;农药使用量777吨,增长2.0%;农用柴油使用量4696吨,增长0.7%;农村用电量7188万千瓦时,增长2.1%。

工业

2018年,宜州区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2.4%,工业增加值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17.0%;重工业产值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8.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3.9%;纺织业增加值增长4.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增长5.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9.3%;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6.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7%,利税总额增长10.8%,利润总额下降15.2%。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成品糖14.75万吨,比上年增长52.8%;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1.40万千升,上年为零;饮料酒2223千升,增长16.6%;蚕丝4710吨,下降1.7%;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含蚕丝≥50%)382万米,增长29.3%;人造板116.33万立方米,增长49.8%;合成氨(无水氨)4.58万吨,增长17.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3.77万吨,增长17.9%;合成粘合剂(VAE)8.08万吨,增长5.9%;合成纤维聚合物(PVA)2.41万吨;57.4%;松香9145吨,增长27.0%;松节油1192吨,增长38.1%;水泥64.44万吨,下降0.6%;商品混凝土36.76万立方米,增长41.7%;铁合金3.64万吨,下降0.4%;电解锰2042吨,下降4.9%;发动机16.62万千瓦,下降25.7%;自来水生产量1726万立方米,增长2.0%。

建筑业

2018年,宜州区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1105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5417万元,增长5.7%。

国内贸易

2018年,宜州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448万元,比上年增长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6175万元,增长9.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387037万元,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4273万元,增长10.4%。

对外经济

2018年,宜州区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663万元,比上年增长467.5%。其中,货物出口24612万元,增长466.3%;进口51万元,净增51万元。按美元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0.6%。其中,货物出口3760万美元,增长479.4%;进口8万美元,净增8万美元。

招商引资

2018年,宜州区内资到位资金30.86亿元,外资到位资金3065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18年,宜州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0865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4%。商品房平均售价每平方米5300元,增长41.9%。房地产销售额216572万元,增长72.2%。

邮电通信

2018年,宜州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689万元,增长25.3%;电信业务总量193521万元,增长214.6%。年末固定电话(含公用电话)用户1.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06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59.55万户。电话普及率101.6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38万户。

旅游业

2018年,宜州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9.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4万人次,增长7.7%;实现旅游消费80.77亿元,增长30.3%。

金融业

2018年,宜州区金融业增加值61166万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8.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1.69亿元,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5.15亿元,增长16.3%。

保险业

2018年,宜州区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1048万元,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9302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745万元。支付各类赔款7696万元,其中人身保险赔款3078万元,财产保险赔款4618万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41人,其中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198人。年末有县级科研所2个,在岗职工7人。全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3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7件;获专利授权13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件。拥有发明专利42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教职员工743人,专任教师589人,当年招生4431人,在校学生13568人,当年毕业293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职员工111人,专任教师93人,当年招生1743人,在校学生4076人,当年毕业950人。普通中学(含初、高中)29所,教职员工2224人,其中专任教师2008人,当年招生12263人,在校生33981人,当年毕业9700人。普通小学141所,教职员工2491人,其中专任教师2463人,当年招生8240人,在校生50603人,当年毕业757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员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当年招生13人,在校生73人,当年毕业8人。幼儿园122所,教职员工1384人,其中专任教师791人,当年入园幼儿8184人,在园幼儿19260人,当年毕业606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共有影剧院2个,体育场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群众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16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6%。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共有卫生机构337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95个,村卫生室2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查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455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673人,其中医师、助理医师1479人,注册护士2142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劳动就业

截至2018年末,宜州区城镇登记失业率1.76%,比上年降低0.78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92人,减少137人。年末非私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005人,增长5.9%。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7581人,增长5.4%,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6990人,增长5.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7806元,比上年增加866元,增长1.3%。其中: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5142元,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427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3651元,民间非盈利组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271元。

社会保障

2018年,宜州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14万人。

社会福利

2018年,宜州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145人。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8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82个;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096张,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096张。不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120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118个。

环境保护

2018年,宜州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69.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0.5223吨标准煤,下降6.7%。全社会用电量79319万千瓦时,增长0.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595.98千瓦时,下降8.4%。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26.27万吨标准煤,增长16.9%;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7622吨标准煤,下降6.9%。

安全生产

2018年,宜州区安全生产事故32起,死亡33人。其中:工矿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3人;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29起,死亡30人;铁路安全生产事故2起。道路交通事故77起,死亡55人,受伤87人,直接财产损失14.97万元。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3.44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24人。

历史文化

彩调剧

宜州区是彩调之乡,20世纪50年代宜州的彩调《刘三姐》和《龙女与汉鹏》曾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的赞扬。1999年广西首届彩调艺术节、2003年广西彩调艺术大赛均在宜州举办。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山歌唱到:“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宜州渔鼓

宜州渔鼓在宜州民间普遍流传,传统唱腔轻快活跃。演唱者左手抱渔鼓,并持简板按节拍打鼓身,右手前掌按过门旋律拍击鼓面。传统唱腔是单一乐段,反复演唱。解放后,文艺团体利用传统唱腔,配上新内容演唱。解放前渔鼓由民间艺人沿街卖唱。1992宜山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宜州渔鼓《李贵凉粉》(韦善光作词,廖寿德音乐设计,胡雪琴导演,刘焕姣等演唱)参加中国个体文艺会演获三等奖。

著名人物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为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其身世,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而最广泛流传的当属流传在广西宜州一带的传说。

冯京,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冯村,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区龙头乡九磨村人。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区)庆远镇管家巷人,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率部与日军的激战中殉国。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

地方特产

宜州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红兰酒、槟榔芋、红瓜子、扁柑、甜杨桃、黑豆、黄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明灯寨烟叶、魏村马蹄,苏村莲藕、古龙梨、文昌碎咸菜等。

宜州特色小吃:宜州牛肉条、三姐香粽、宜州红兰酒、豆腐瑶、瑶寨五香熏鱼、桑杆榆黄蘑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宜州区有4A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4星级饭店1家,3星级饭店4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广西特色旅游名村1家,广西特色文化名村1家,农家乐30多家。旅行社8家,旅游车船企业3家。新增旅游集散中心1个,游客咨询服务中心5个,新增停车场3个,新增星级汽车营地1个,A级标准建设旅游厕所7座。 主要风景名胜有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含古龙漂、珍珠洞、民族村、刘三姐书院等),有白龙洞游览区、宋代铁城、宋黄庭坚逝世处遗迹、宋杨文广战事遗垒、明千户所古城、明惠帝云游宜山遗迹、太平天国王府故址、仙女岩、九龙岩、三门岩、多灵山、镇远峰等。

流河寨景区

流河寨―壮族歌仙刘三姐故居,为广西风景名胜区下枧河东岸,位于市城东北郊8千米处的刘三姐镇马安村,占地十余亩。寨中保留有刘三姐、阿牛哥、锦妹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有壮寨门、壮族图腾、农家劳作工具和茶楼等仿古建筑。[1]

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宜州区一中东侧,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时称“会魁楼”,又称“四牌楼”。此楼位于十字路口,形成东西南北四个门洞,内外相通。四牌楼楼高三层,一楼全用大型细凿条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艺精巧。边长11.5米,四面拱门各高3.9米,宽3.5米。二三楼为木质结构的重檐楼阁,红漆圆柱,飞彩流丹,古朴庄重。“文革”中二三楼被拆毁,只存有一楼拱洞石门,楼上建筑及额匾碑刻已不复存在。

会仙山景区

会仙山亦称北山,位于宜州区城北1千米的白龙公园内,为宜州八景之首,称“会仙远眺”。山顶有鸟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状,明刻“骑云”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齐云阁”,峭壁上刻有“极高明”三大字,为郡人明代参将李霁所题。有清雍正年间庆远知府徐嘉宾的述职碑。山顶建有电视差转台。还有天池、甘泉等。景区内有白龙洞、百子岩、雪花洞、百丈深井岩、炼丹岩、白云庵、翼王点将台、翼王点将台、山谷祠等景点。 [2]

临江河

临江河风景区北起样贝乡拉托村畔,南至三江河口与龙江河交汇,河道全长37千米,含下枧、古龙、祥贝三个河段。沿河群山叠翠,古洞罗列。该景区于1988年10月与白龙洞同时列为广西风景名胜旅游区。

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宜州城区南3千米,因有九峰相连蜿蜒若龙,而得名。在九龙山主峰山腰有丹霞岩,岩口高20米,宽6米,有后洞和顶洞可出,明代庆远知府岳和声题刻“丹霞遗蜕”四字于岩侧壁间,旧称“丹霞夕照”。

古城峒

古城峒位于宜州市城北郊3千米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号“铁城”,后称古城峒。古城峒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东西两端对峙的两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

古龙河景区

古龙河景区位于江河中段,北起祥贝乡古龙圩,南至下枧龙洲岛,古称思吾溪,全程10千米。

壮古佬壮古佬风景区位于宜州市北部刘三姐乡的马山塘屯,至市区水陆距离12千米,陆路5千米,景区占地16公顷,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自然古朴。壮古佬景区现已建有景区码头,对歌台、壮古佬寨门、厚兰桥、会景亭、表演场、观景长廊、歌王楼等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建筑。黄圣依与苏有朋主演的电影《寻找刘三姐》在此取景拍摄。

水上石林

水上石林地质公园位于宜州龙江及其支流的临江流域,占地面积约114.7平方千米,海拔160米左右,属大型规模地质公园,由祥贝园区、下枧河园区、龙江园区、石别园区组成,约有60处地质遗迹点。

德胜风景区

德胜风景区位于城区47千米的德胜镇境内,景称“玉笏鸣琴”,又名白云山,明代刻有“独尊峰”三字,主要景点有鸣琴山、大风光山、德胜古城等。

城市荣誉

宜州市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2009年,宜州区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13年,宜州区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广西文明城市”、“广西卫生城市”、“广西南珠杯优秀城市”等称号。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友好城市

2002年宜州成为东莞市石龙镇友好城市。

2005年宜州与江西修水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2007年宜州与江苏海安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视频

广西河池宜州市宣传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