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釉印花吳牛喘月圖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定窯白釉印花吳牛喘月圖盤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定窯白釉印花吳牛喘月圖盤
年份:金
類型:瓷器
規格:高5.1厘米,口徑30.5厘米,足徑11.8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定窯
關鍵詞:定窯 印花 吳牛喘月 菱形開光 開光
藏品鑑賞
定窯白釉印花吳牛喘月圖盤,金,高5.1厘米,口徑30.5厘米,足徑11.8厘米。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內外施牙白色釉,口沿無釉鑲銅釦。盤內印花裝飾。菱形開光內一輪圓月高掛天空,下方一頭水牛口部微張,前腿直立,後腿屈膝跪地,抬頭仰望,菱形開光周邊及牛的四周刻以簡單的花草紋飾。
此圖案傳統認為是「犀牛望月」,後經考證認為應是「吳牛喘月」。《世說新語》曰:「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間,故謂之吳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則喘。」金代定窯工匠將其刻在瓷器上,反映出當時民眾對頻繁的戰亂和日益沉重的生活壓力深感畏懼的一種不穩定心理。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