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真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dead end}}和{{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added Category:625 宋及遼金元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dead end|time=2019-05-03T01:40:03+00:00}}
+
[[File:宋真宗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赵恒/6041/0/7a899e510fb30f2419575e91cd95d143ac4b0356?fr=lemma&ct=single#aid=0&pic=7a899e510fb30f2419575e91cd95d143ac4b0356 原图链接]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
{{unreferenced|time=2019-05-03T01:40:03+00:00}}
+
 
 
'''[[宋真宗]]'''
 
'''[[宋真宗]]'''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真宗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
+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男,[[ 宋朝]] 第三位皇帝<ref>赵恒·《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勤向窗前读六经。</ref>,[[ 宋太宗]] 第三子,初名''' 赵德昌''' ,后改''' 赵元休''' ''' 赵元侃'''
 +
 
 +
[[File:澶渊之盟1.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赵恒/6041/0/7a899e510fb30f2419575e91cd95d143ac4b0356?fr=lemma&ct=single#aid=0&pic=c9fcc3cec3fdfc03dd81ac08d73f8794a5c22680 原图链接]澶渊之盟]]
 +
 
 +
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ref>赵恒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ref>
 +
 
 +
景德元年(1004年),[[ 契丹]] 人所建之辽朝入侵,宰相[[ 寇准]] 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 澶渊]] ,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 澶渊之盟]] <ref>《宋史·卷六 本纪第六·真宗一》: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从镇星聚奎。明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ref>
 +
 
 +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真宗后期,以[[ 王钦若]] [[ 丁谓]] 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ref>《宋史·卷六 本纪第六·真宗一》: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ref>
  
 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ref>《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帝愀然为之不悦。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ref>
[[File:宋真宗.jpg|缩略图]]
+
[[File:宋真宗.jpg|缩略图|220px|[https://baike.baidu.com/pic/赵恒/6041/0/7a899e510fb30f2419575e91cd95d143ac4b0356?fr=lemma&ct=single#aid=0&pic=9358d109b3de9c82fd65b7c26c81800a19d8437e 原图链接]宋真宗]]
 
== 人物简介 ==
 
== 人物简介 ==
[[宋真宗赵恒]](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宋真宗赵恒]](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ref>《宋史·卷八·本纪第八·真宗纪三》:二月……戊午,帝大渐,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淑妃为皇太妃。帝是日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十月己酉,葬永定陵。己未,祔太庙。</ref>
  
 
== 生平事迹 ==
 
== 生平事迹 ==
行 13: 行 21:
 
'''登基'''
 
'''登基'''
  
 公元968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曾任开封府尹。真宗因为是太宗第三子,虽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为元德皇后所生,同为嫡子,但是轮不到继承皇位。当时因真宗的长兄赵元佐发疯、次兄赵元僖暴死,这才轮到他继承皇位。淳化五年(997)被立为太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平”。
+
 公元968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曾任开封府尹。真宗因为是太宗第三子,虽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为元德皇后所生,同为嫡子,但是轮不到继承皇位。当时因真宗的长兄赵元佐发疯、次兄赵元僖暴死,这才轮到他继承皇位。淳化五年(997)被立为太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平”。<ref>李沆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ref>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长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当大哥赵元佐因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他有幸成为太子。太宗驾崩后,他又遭遇了一场由太监王继恩和太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好在有左丞相吕端及时相救,他才得以登基。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长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当大哥赵元佐因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他有幸成为太子。太宗驾崩后,他又遭遇了一场由太监王继恩和太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好在有左丞相吕端及时相救,他才得以登基。
  
 与久经沙场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政治上趋于保守。
+
 与久经沙场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政治上趋于保守。<ref>《宋史·卷一百六十·志第一百一十三》:景德初,令诸道辨察所部官吏能否,为三等:公勤廉干惠及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者为次,畏懦贪猥为下。</ref>
  
 
'''[[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
行 25: 行 33: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真宗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自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
 真宗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自[[ 咸平]] 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 杨延朗]](又名[[ 杨延昭]] ,也就是人们熟知的[[ 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
 
 +
真宗朝名相[[寇准]],对宋辽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寇准是华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被戏称为“寇老西儿”。寇准19岁就考中进士,仕途比较顺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太宗时,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准的话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愤而离去,寇准居然不顾君臣之礼,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让他离开,太宗被他搞得极为尴尬。或许正是因为寇准的直率,使太宗比较信任他。
 +
 
 +
公元1004年春,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汴梁(东京)。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
  
真宗朝名相 寇准, 对宋 关系产生了很 的影响 。寇准 是华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被戏称为 寇老西儿”。寇准19岁就考中进士 仕途比较顺利 其人生性豪爽 ,不 拘小节 是个很有个性 太宗时,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准的话很不合乎太宗的 太宗愤而离去,寇准居然 顾君臣之礼,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让他离开,太宗被他搞得极为尴尬。或许正是因为寇准的直率,使太宗比较信任他
+
[[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 寇准 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赵恒听说 兵势 ,又想退兵 。寇准 严肃地说: 如今敌军逼近 情况危急 我们只能前进一尺 ,不 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 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 士气壮大百倍 后退则将使军 涣散 百姓失望。敌人趁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 住了
  
公元1004年春,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汴梁(东京)。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壮大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趁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阳),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 经过寇准和辽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
 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阳),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
经过寇准和辽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
 
 +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 萧太后]] 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行 47: 行 61:
 
'''伪造天书'''
 
'''伪造天书'''
  
[[宋真宗赵恒]]像[[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真宗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参政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准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宋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王钦若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他对正经事儿没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动作方面,却是胜人一筹的。史称他“性倾巧,敢为矫诞”。宋真宗伪造“天书”的把戏,就是他出的歪点子。他看出真宗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就找了个机会假意向真宗提议说:“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真宗说:“河北的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战争呢? 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王钦若乘机说:“那就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了。但自古封禅,都得有“天瑞”出现才行。”接着又说:“当然,这‘天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谓“天瑞”者,有些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真的崇奉起来,并以之昭示天下,就会同真的一样了。古代传说的‘河出《图》、洛出《书》’,难道真有这么回事吗?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真宗听了,当然心领神会,但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么干吧?”王旦是当时的宰相,因为之前寇准已被排挤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虑王旦是否肯附从。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不会不同意。”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正当喝得高兴的当儿,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与王旦说:“带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那里面盛的全是美珠!
+
[[宋真宗赵恒]]像[[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真宗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参政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准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宋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王钦若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他对正经事儿没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动作方面,却是胜人一筹的。史称他“性倾巧,敢为矫诞”。
 +
 
 +
宋真宗伪造“天书”的把戏,就是他出的歪点子。他看出真宗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就找了个机会假意向真宗提议说:“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真宗说:“河北的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战争呢? 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王钦若乘机说:“那就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了。但自古封禅,都得有“天瑞”出现才行。”接着又说:“当然,这‘天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谓“天瑞”者,有些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真的崇奉起来,并以之昭示天下,就会同真的一样了。
 +
 
 +
古代传说的‘河出《图》、洛出《书》’,难道真有这么回事吗?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真宗听了,当然心领神会,但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么干吧?”王旦是当时的宰相,因为之前寇准已被排挤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虑王旦是否肯附从。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不会不同意。”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正当喝得高兴的当儿,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与王旦说:“带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那里面盛的全是美珠!
 +
 
 +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
 +
 
 +
为了证明“天书”真的是从天而降,宋真宗还特意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此人星冠绛袍,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皇宋通鉴》)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 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
 
 +
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陈尧叟、丁谓等益以经义加以附和。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这样闹腾了一阵之后,三月间即由王旦牵头,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真宗召三司使丁谓问了经费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详拟封禅仪注,又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其中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封禅度经制置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
 +
 
 +
六月初,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 王钦若一到乾封(今泰安县)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不久,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天书”驰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说:“五月丙子夜,我又梦见上次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果然应验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
 +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为了证明“天书”真的是从天而降, 真宗还特意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此人星冠绛袍,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 宋通鉴》)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 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 ,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 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 、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陈尧叟、丁谓等益以经义加以附和。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这样闹腾了一阵之后,三月间即由王旦牵头,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真宗召三司使丁谓问了经费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详拟封禅仪注,又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其中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封禅度经制置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六月初,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 王钦若一到乾封(今泰安县)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不久,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天书”驰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说:“五月丙子夜,我又梦见上次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果然应验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
+
[[Category:北 宋皇 帝]]
 +
[[Category:625 及遼 金元]]

於 2021年8月20日 (五) 00:25 的最新修訂

原圖鏈接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

宋真宗 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男,宋朝第三位皇帝[1]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原圖鏈接澶淵之盟

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繼位,改名趙恆。[2]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3]

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真宗後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1022年駕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為守成之主。[4]

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5]

原圖鏈接宋真宗

人物簡介

宋真宗趙恆(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真宗趙恆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前期頗勤於政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不顧寇準等反對,與遼國議和,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 另外,宋真宗時,發行「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6]

生平事跡

登基

公元968年正月,後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開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曾任開封府尹。真宗因為是太宗第三子,雖與長兄楚王趙元佐同為元德皇后所生,同為嫡子,但是輪不到繼承皇位。當時因真宗的長兄趙元佐發瘋、次兄趙元僖暴死,這才輪到他繼承皇位。淳化五年(997)被立為太子。太宗於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平」。[7]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長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當大哥趙元佐因趙廷美之死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後,他有幸成為太子。太宗駕崩後,他又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好在有左丞相呂端及時相救,他才得以登基。

與久經沙場的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政治上趨於保守。[8]

咸平之治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澶淵之盟

真宗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咸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真宗朝名相寇準,對宋遼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寇準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或許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太宗比較信任他。

公元1004年春,遼國承天太后蕭綽、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汴梁(東京)。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恆問計於群臣。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

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

趙恆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陽),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

經過寇準和遼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了如下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國,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盟約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四十多年來的敵對狀態,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同時,宋、遼形成長期並立的形勢,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發生,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派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迫不得已,雖百萬亦可!」。寇準知道後,指着曹怒道「超過30萬兩,提人頭來見」。

最後,經過曹利用再三討價還價,以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訂立澶淵之盟。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後,宋真宗急問金額,曹利用不敢直說,只豎起3根指頭,宋真宗以為是300萬兩,大驚失聲脫口而說,「太多了」,過了一會又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待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偽造天書

宋真宗趙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真宗御駕親征,宋遼簽訂澶淵之盟,開創了以輸歲幣求苟安的惡例。真宗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是個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他對正經事兒沒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動作方面,卻是勝人一籌的。史稱他「性傾巧,敢為矯誕」。

宋真宗偽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他看出真宗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戰爭呢? 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才行。」接着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為搞出來的,只不過人主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並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

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難道真有這麼回事嗎?那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麼幹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為之前寇準已被排擠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慮王旦是否肯附從。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於聖意,估計不會不同意。」果然,經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裡是什麼美酒,那裡面盛的全是美珠!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

為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宋真宗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皇宋通鑑》)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 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後,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櫃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陳堯叟、丁謂等益以經義加以附和。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這樣鬧騰了一陣之後,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上表請求真宗封禪。真宗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為封禪度經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

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 王欽若一到乾封(今泰安縣)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參考文獻

  1. 趙恆·《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2. 趙恆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3. 《宋史·卷六 本紀第六·真宗一》: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諱恆,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從鎮星聚奎。明年正月,後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開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太祖愛之,育於宮中。
  4. 《宋史·卷六 本紀第六·真宗一》: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
  5.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准頗自矜澶淵之功,雖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欽若深嫉之。一日會朝,准先退,帝目送之,欽若因進曰:"陛下敬寇準,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欽若曰:"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而謂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欽若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帝愀然為之不悅。欽若曰:"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6. 《宋史·卷八·本紀第八·真宗紀三》:二月……戊午,帝大漸,遺詔皇太子於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淑妃為皇太妃。帝是日崩於延慶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十月己酉,葬永定陵。己未,祔太廟。
  7. 李沆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8. 《宋史·卷一百六十·志第一百一十三》:景德初,令諸道辨察所部官吏能否,為三等:公勤廉干惠及民者為上,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聲者為次,畏懦貪猥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