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涛
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主任
出生 1914年12月
安徽利辛
逝世 2011年2月9日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干部经济读本》《政治经济学教程》

宋涛(1914年12月~2011年2月9日),安徽利辛人,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主任[1]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

人物简介

宋涛,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2],中国经济学界的宗师和泰斗[3]。1939年参加新四军。后入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教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同,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执行主席[4],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

宋涛是自学成才的。1936年,宋涛进入安庆圣保罗中学学习,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其后,他转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教育工作,主要教《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和《外国近代经济史》等课程。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了马列主义经济理论书籍,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宋涛一贯坚持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积极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宋涛进行经济研究不唯书、不唯上、力求实事求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反对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和"共产风",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社会阶段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必然性。宋涛一直认为一切经济体制和改革都必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1979年以后中国推行的承包制,股份制、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组建企业集团,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一系列政策问题都从理论上作了非常深刻的研究。

宋涛反对《资本论》过时论,明确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仍然是认识和解决现时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他赞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的各种经济信号的反应比较灵敏这一优点配置资源但同时也阐明了市场经济的弊病和消极方面,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他也提出,必须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搞活国有企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优越性。

教育与工作经历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在陕北公学学习。 1940年起,先后在晋察冀边区中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担任教员,历任华北联大政治学院经济系系主任、华北大学一部区队长、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校党委常委、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系名誉系主任等职。

著作

《政治经济学》上、中、下 人民出版社1985.6

《〈资本论〉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8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8

《〈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1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7

《市场经济体制与问题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9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1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5

《干部经济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

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中国卓越的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名誉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首任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经济学总会名誉会长宋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9日凌晨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5]

宋涛同志从教70多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宣传和普及、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经济学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宗师和泰斗。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当代帝国主义经济》、《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宋涛选集》、《宋涛文集》、《宋涛自选集》等。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从1984年至今已出到第八版,发行上百万册。他还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资本论辞典》、《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体制与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读本》等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理论读物,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1980年起,他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等职,同时担任全国许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这一时期他还受命创办经济科学出版社,并先后创办《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等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刊物。1986年至2006年,宋涛同志一直担任教育部倡导和组织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召集人,团结和凝聚了全国高校的老中青学者,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

人物生平

宋涛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宗师和泰斗。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首任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经济学总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当代帝国主义经济》、《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从1984年至今已出到第八版,发行上百万册。

"上世纪50年代,上级有意调宋涛出任某大学校长,他谢辞了;让他出任教育部某司司长,他也推辞了,他只愿继续在学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与宋涛相识相知62年的卫兴华教授回忆。

宋涛本来的名字叫侯锡九,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8年年底参加新四军支队集训时改名宋涛。

当时几个同学在小松林里想着如何起名,"听到风吹动松林发出的声音,我说我叫侯松涛。报上去后,政委把姓去掉,又把'松'改成了'宋',从此我就叫宋涛了。"宋涛曾解释过名字的来历。

"宋涛"从此成了他的名字,"松涛"从此成了他的写照。

抗战路上

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

虽然宋涛也跟当时其他的农村孩子一样,很小就开始干农活,割草,喂牲口,但在8岁那年,他开始念私塾,六年间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及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

在宋涛结束暑假返校的路上,"七七事变"爆发。那时候他还是安庆圣保罗中学的高二学生,接着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安庆,学校被迫停课。宋涛参加了安徽的战地服务团,前往各地宣传抗日救亡,不久后加入新四军,改名"宋涛"。

1939年春,宋涛进入陕北联合公学学习。陕北公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这就开始了宋涛与中国人民大学之间的缘分。

这年7月,陕北公学、延安鲁艺、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并根据抗战需要迁往晋察冀边区,宋涛他们坐上民工船渡过黄河,经过跋涉终于在河北省阜平县安顿下来。"11月7日,华北联大正在打麦场上举行开学典礼,敌人发起了对边区的大扫荡。"宋涛回忆。迎接敌人扫荡时正值初冬,不久开始下起了雪,"我们当时穿着草鞋和薄裤子。整整一个冬天,在冰天雪地里赤着脚,在山区与敌人周旋,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1949年4月,宋涛随华北联大进驻北平,中央随即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宋涛作为校党委成员,跟吴玉章、成仿吾、胡锡奎、聂真等常委一起对选校址、怎么办校、院校设置、课程设置等进行讨论。一年后人大设立经济系,任命宋涛为系主任。这一年,宋涛36岁。

建国以后

从三级教授到"走资派"

1950年7月,宋涛改任直属人大校部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并在那里带研究生,那一届研究生除一部分青年学生和干部,还有从其他大学来的经济学教师,如复旦大学的蒋学模、北京大学的张友仁等共20多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卫兴华说,宋涛要研究生读《资本论》并做笔记,当时他经常对学生和教师讲,"要做经济学的梅兰芳",希望经济学界能出顶尖人才。

当时实行供给制,宋涛的待遇不错。卫兴华回忆,在华北联大时宋涛就可以骑马,而当时吴玉章也只有乘坐马车的待遇,从华北联大进京时宋涛都可以吃三十块钱的小灶。上世纪五十年代宋涛还有勤务员负责给他扫房子送水,甚至打饭。1956年,宋涛成为三级教授,"工资是240块,是我的两倍"。

不过,宋涛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人生。当时,西方经济学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而受到排斥,而在1957年反右高潮期间,宋涛则将从美国归来的吴大琨和高鸿业聘到人大经济系任教,还让高鸿业给老师讲授西方经济学。卫兴华解释称,宋涛认为,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不能不懂西方经济学。

对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提出的质疑更是为他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曾为"大跃进运动"鼓舞的宋涛为了亲自调查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1958年来到河北安国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

"大跃进"

从反对大炼钢到被批斗

在安国,他亲眼看到农村主要劳动力去大炼钢铁,成片的棉花和白薯扔在地里无人收获,土法炼出的钢铁不过是一些铁渣铁块,根本无法使用。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懂科学和生产技术,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和"共产风"。

他认为这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宋涛说,"这不是炼钢,是破坏正常生活","安国农业产量和生产指标有很大的虚报和浮夸","这样搞下去,国民经济是会破坏的"。

宋涛给周恩来总理和河北省委书记写信,说明大炼钢铁和"浮夸风"的种种弊端。当时人大副校长李培之陪着宋涛进中南海当面把信交给了周恩来。1958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安国视察,专门找到宋涛了解情况。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宋涛随即被扣上了"反对人民公社"、"反对大跃进"的帽子,正在东北考察的他被学校紧急调回批斗,被批为"修正主义"。随后,宋涛的教学、科研、工资都停了,人被关到学校的一个地下室里。

卫兴华说,文革一开始,学校贴出的第一张大字报就是"宋涛是什么人"的大字报,要把宋涛当做"三反分子"、"走资派"。"按照五一六的通知,他是人大被打倒的第一个人。"随即,他被扣上"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罪名。1969年,人大被解散,宋涛下放到江西余江县五七干校接受改造。

跟他一起被下放的卫兴华说,那时候宋涛白天干活,晚上挨斗,但他"始终不低头",直到1972年组织上作出"没问题,清白"的结论,这年12月,他作为最后一批改造和审查对象回到北京。当时人大尚未复校,宋涛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工作。

人大复校

从系主任到首届博导

1978年人大复校之后,宋涛从北师大回到人大,继续担任人大经济系主任。宋涛并没有因为自己恢复了工作而去追究历史。卫兴华说,"他胸怀坦荡,对曾经反对他的同志以恩抱怨"。宋涛跟人大校报记者讲,对于批斗过他的人,仍能和睦相处,"这不是他们的错。"

1981年,宋涛成为第一批博导,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1983年卸任人大经济系主任。

但他仍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努力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和写作。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一书,从1984年起已出版8版,印数上百万册。

1985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宋涛任召集人。人大经济学院一副教授称,担任召集人的宋涛出差比很多年轻老师都勤。

1986年到2006年,召开了19次审稿会和研讨会,宋涛每次都参加,"宋老师从未缺席,且每次参加研讨会都提交论文。研讨会期间,无论大会还是小组会他都始终参加,不迟到不早退。"担任秘书长的卫兴华回忆。

宋涛的学生、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杨国亮曾于1991年担任过他的助手。杨国亮说,当时宋涛几乎天天工作,"我们住在同一个筒子楼里,我晚上休息时他屋里的灯还亮着,第二天他比我起得还早。"

教书育人

要求严格但"不是学霸"

宋涛对学生要求严格。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王东京1988年考入人大,跟着宋涛攻读博士学位。王东京回忆,宋涛曾跟他说,你理论功底还很差,得多读书。并给了王东京一份书单,让王东京读完一本就去找他,"这些书与我的研究兴趣相去甚远,怎么办?问师兄,师兄说,你把内容提要与目录背下来就行了。"

王东京于是如法炮制,第二周去与宋老谈书,果然顺利过关。就这样过了两个月。一天下午,宋涛再次找王东京谈书时,王东京仍先说提要再讲篇章结构,"不料宋老这次却让我把第三章展开谈,我没看哪会说得出?露了马脚,宋老大发雷霆。"

其实,那些日子王东京每天也在读书,且写了笔记。他便通过副导师把读书笔记转给宋涛,宋涛看后让秘书把王东京找去说,"那天批评你是我错了,我不了解情况,但你应该把实情告诉我。"王东京解释称,导师开的书目自己不敢说不读。结果宋涛称,"学术上平等,你认为不重要当然可以说;不仅可以说,以后我们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你也可以说,我不是学霸。"

生活俭朴

老战士"从不搞特殊化"

人大校长纪宝成介绍,自己当校长十年间,宋涛作为延安时期的革命老战士,从来没有因为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提出过要求,"宋老生活非常俭朴,衣服就是那几件衣服,家具也就是那几件家具"。

王东京记得,宋涛的女儿在北京一家高校任教,评职称时几个师兄弟劝宋老师私下打个招呼,被宋老严词拒绝。

宋涛有个外甥女在芜湖退休,按当地规定可由她儿子顶岗,但需经过领导同意。外甥女找到宋涛,宋涛却不肯出面,"我得知后便给芜湖市市长打了电话,结果宋老大发其火,说我作为一个党校教员不该为他办私事。多年以后他还总拿这事提醒我。"王东京回忆。

宋涛的学生、人大组织部长高德步在经济学院任党委书记时,曾劝说宋涛,这么大年纪了不要自己提开水了,"但他说这是搞特殊化,非要自己到开水房打水,直到一年冬天摔了一跤,才有人专门往他办公室送水。"

高德步称,宋涛指导的本科生、专修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数以万计,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和我国党政部门的高级领导人。

纪宝成前年去探望宋涛时,宋涛还说身体好了之后要回到学校,回到课堂,"他说离开了学生,就感到生命没有价值了。"

谢平借用"教授定价"的概念评价说,教育定价不是一次定价,而是受教育者一生不断给教育定价的过程。作为宋涛的学生,他说,学生们要对给宋老师追加价格。

亲友寄语

几十年来,宋涛老师一直坚持不唯上、不媚俗、不追风的处世和治学态度。在理论研究中,对来自上面的理论观点,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科学辨别。对于有质疑或有问题的观点,则不随波逐流、不追风。

---人大经济学院教授卫兴华

他没有像某些退休的官员,靠当顾问、会长、参事、委员等闲职,每月领取报酬;没有像某些"学者",靠讲座、靠咨询、靠"办学"赚钱。他的社会兼职几乎都是义务的,这使他声名赫赫却家境平平,日夜操劳却囊中羞涩。 ---李功耀

《唐多令·悼念宋涛老师》

烽火映神州,卫国战洫沟。

信仰真、直到白头。

变幻风云遮望眼,七十载,未逐流。

钟爱教学楼,痴心后辈谋。

盼复兴、每事担忧。

满目桃李当自慰,尊泰斗,胜封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