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尔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尔卫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生
知名于 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保乳保腋窝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房假体植入、斜方肌皮瓣转移、背阔肌皮瓣转移、腹直肌皮瓣转移等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技术,复发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综合治疗及良性乳腺肿物微创治疗。
知名作品科学
自然・医学

宋尔卫[1]

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九三学社广东省委直属中山大学北校区支社社员。主要从事RNA干扰在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他的科研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位列第四。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物履历

1995年,在中山医科大学修完7年的临床课程后,宋尔卫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医生,专攻肿瘤方向。

1999年,30出头的宋尔卫被派到德国埃森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完成了一系列保护移植肝细胞的研究,在国际权威的外科和移植领域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多篇。

2002年,宋尔卫被录取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CBR生物医学研究所(原哈佛医学院血液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转攻目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课题--RNA干预的临床应用研究。

2003年3月,宋尔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据此整理成的论文。这使各国科学家看到了该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曙光,也因此被《科学》杂志评为2003年度全球10大科技进展之四。

后来,宋尔卫带着一系列科研成果回到中山二院,开始从事个体化RNA干扰鸡尾酒疗法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2006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1月Journal of Bio-X Research 编委会成立暨第一届编委会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杂志副主编宋尔卫教授总结并代表部分编委会成员对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

1.为了提高杂志影响力,期刊应开放获取。

2.期刊应多刊登各专业领域权威专家撰写的综述类文章,通过扩大杂志的关注度尽快提升杂志影响力。

3.肿瘤、出生缺陷等领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创刊第一期可选取其中某一领域作为创刊号,中山大学可协助负责肿瘤专刊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工作。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当选为九三学社广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

学术成果

他已经完成了两项重要的科研项目:一是已首次在整体动物疾病模型中应用siRNA成功,证实了RNAi的巨大治病潜能。相关的药物已经投入美国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同时相关产品专利的申请也在进行当中。其次就是成功将RNA干扰药物同片段抗体融合蛋白结合在一起,组装成一枚"生物导弹",可以精确杀伤癌症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危害,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疗效。

社会活动

2017年乳腺癌治疗进展年度回顾·北方沙龙于京胜利召开 宋尔卫教授首先汇报了乳腺癌领域转化医学领域的发展。宋尔卫介绍道,2017年我国乳腺癌转化医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相继发表多篇论文在Nature子刊、Cell Search、JCI等等权威杂志上,涉及到多基因测序、肿瘤干细胞、免疫微环境、细胞周期调控等等多个方向,在乳腺癌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发展构筑起了“高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宋尔卫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受机制转化研究

超过70%的乳腺癌患者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ER信号通路是细胞增殖及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ER的靶向抑制药物具有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既往临床研究证实,内分泌辅助治疗对于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自1937最早开发的ER靶向药物乙烯雌酚开始,相关新药不断涌现。然而约有1/3的接受雌激素受体靶向药物(如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以及氟维司群等)的患者会产生耐药。 耐药产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ER受体及其共调节因子的突变;2. ER调控的相关旁路异常激活;3. 肿瘤细胞内的生存及凋亡基因表达失衡。研究发现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ERα表达缺失率为15-20%,且部分截断突变的ERα蛋白也导致内分泌耐药。 此外2103年发表在J ClinOnc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异常表观遗传学调控导致ERα表达沉默也是导引发现耐药的原因。在异常激活的旁路引发的内分泌耐药中,多见于生长因子受体通路、PIK3/AKT/mTOR通路以及细胞周期蛋白相关通路的紊乱。 研究发现,联合使用HER2靶向药物赫赛汀阻断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可逆转内分泌耐药;ER突变的患者中,其PIK3CA及PTEN基因突变的频率相比三阴性患者显著增高;NCT00721409临床研究发现(CDK6抑制剂)palbociclib联合来曲唑可显著延长ER阳性患者的无进展期。

在接受他莫昔芬患者中,细胞周期因子E2F7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这预示着周期相关通路也是ER受体的一个重要旁路;另一项研究发现miRNA-15a/16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使乳腺癌细胞发生死亡逃逸,从而引起内分泌治疗耐药。

内分泌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针对更多靶点的新药(如CDK、PI3K及HDAC的抑制剂)研发显得十分必要。相关药敏性预测靶点的发掘也应得到重视,从而为提高患者内分泌治疗获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以及干预手段。

激素受体阳性进展乳腺癌内分泌耐药逆转及靶向联合治疗 美国加洲大学San Francisco分校(UCSF)Helen Diller肿瘤中心乳腺内科主任Hope S.Rugo教授就如何减少及逆转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耐药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享。关于内分泌耐药机制,Rugo教授分别从ERa受体丢失和PI3K/AKT/mTOR、cyclin、生长因子受体通路等信号转导及基因修饰方面,结合正在进行中的新药上市前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如恩替诺特、Buparlisib(BKM120)、Palbociclib(PD-0332991)、Ribococlib(LEE011)、Abemaciclib(LY2835291)、Lucitanib等,多数新型药物尚处于I-II期临床前研究,部分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关于目前已步入临床实践用药的依维莫司疗效及毒副反应方面也有新的进展,有BOLERO-2研究结果更新,更有新的临床实验在启动。

307医院王涛教授则介绍了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及氟维司群等内分泌药物在进展期乳腺癌各个阶段的应用,内分泌联合靶向药物(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的应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邵彬医生对于mTOR、CDK4/6、PI3K抑制剂在进展期乳腺的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指出PI3K/AKT/mTOR通路及CDK4/6相关的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在内分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内分泌治疗联合这些靶点的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其联合治疗的时机及疗效预测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HER2阳性进展乳腺癌的全程管理 Her2阳性进展乳腺癌管理方面,Rugo教授介绍了Cleopatra、EMILIA、JO22997等多个重要临床试验,阐述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的作用机制及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并简单归纳了常见的毒副反应,实验组在该类试验中均得到了延长的PFS及OS,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亦得到临床获益。并总结了2014/2015治疗Her2阳性MBC的公认方式,认为一线治疗方案为紫衫类化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二线治疗药物为T-DM1,后续线数治疗方案可以是卡培他滨或长春瑞滨或其他化疗药物联合1-2个抗Her-2靶向药物,期间可以增加内分泌治疗作为维持治疗方式。此外,还介绍了几个最新的药物研制进展,包含CD16A、MGAH22、ONT-380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新加坡的黄醒荣教授总结了目前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抗Her-2治疗的选择及推荐。

视频

2017HASCO宋尔卫分享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

视频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致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