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赫胥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德魯·赫胥黎 | |
---|---|
安德魯·赫胥黎 | |
原文名 | Andrew Fielding Huxley |
出生 |
英國倫敦 | 1917年11月22日
逝世 | 2012年5月30日 | (94歲)
國籍 | 英國 |
職業 | 生理學家、生物物理學家 |
知名於 | 獲得196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安德魯·赫胥黎爵士,OM,FRS(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1917年11月22日-2012年5月30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是一位生理學家與生物物理學家,他也是赫胥黎家族的成員之一,父親是小說家裡歐納德·赫胥黎(Leonard Huxley),祖父是19世紀的著名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1963年與艾倫·勞埃德·霍奇金共同研究神經的動作電位,兩人因此與研究突觸的約翰·卡魯·埃克爾斯共同獲得196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
個人生平
- 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倫敦。
- 1935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本想成為工程師的他,在上了生理學選修課之後改變了人生軌跡。
- 1938年取得學士學位。
- 1955年成為皇家協會會員。
- 1960年至1983年任教於倫敦大學,之後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
- 196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974年,赫胥黎被封為爵士。
- 1980年到1985年擔任會長,這期間,英國的科學總是受壓於政府,而赫胥黎總是小心翼翼卻又一針見血地坦言英國科學界的諸多問題,其在世界上的角色等。
- 2012年5月30日赫胥黎在劍橋郡艾登布魯克斯醫院逝世,享年94歲。
科學研究
1939年,赫胥黎和霍奇金,這兩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的研究生便開始共同解決此難題。有意思的是,他們的「聯盟」一度被二戰打斷,因為霍奇金要去為空軍研究雷達,赫胥黎要去研究反空襲的槍支大炮中的雷達傳輸。不過霍奇金在其自傳《機遇與設計》(1992)(Chance and Design)中寫道:「戰爭中搬弄各種精密器械,讓人心靈手巧,對於之後的神經學實驗倒是頗為有用。」
軍隊歸來之後的六年間,赫胥黎和霍奇金建構了自己的神經學實驗,他們證明神經脈衝傳輸,並沒有通過神經纖維的中心,而是像不同種類鈉離子之間形成的小瀑布那樣,在神經纖維外部的隔膜中進行,當神經軸突受到較大的點刺激之後,離子通道大門洞開,導致細胞外的離子湧入細胞內部。這一革命性的發現和其中詳細的數學理論為他們贏得了諾貝爾獎殊榮。儘管當時他們兩人並沒有證明離子通道的存在,卻從實驗數據中猜測到這樣的離子通道一定存在,並且由某種帶點的門粒子作為通道的「開關」控制,而離子通道的研究成為20世紀後期生物學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德國生理學家內爾和薩克曼便是憑藉證明此離子通道存在獲得1991年的諾貝爾獎。
1952年,在劍橋大學教授生理學的赫胥黎,剛完成神經學的實驗之後,又立即把目光投向當時科學界的另一個難題——肌肉收縮是如何發生的?研究這個問題必須要找到準確觀察肌肉緊縮時期纖維中的細絲網絡,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顯微鏡,而研製新顯微鏡的誘惑,是赫胥黎無法抵擋的。他設想怎樣更簡單並更精確地通過傳統顯微鏡學來區分單個條紋的肌肉纖維中各個部分,因而設計製造了自己的顯微鏡,用它們來觀察肌肉緊縮的構造,並在1954年提出了微絲滑行學說(sliding filament theory)。
顯赫家族
科學家赫胥黎總是充滿了超乎常人的「十萬個為什麼」之好奇心 ,並且將其付諸實踐,這也賦予了他設計和製作各種特殊實驗器材的能力,讓他在諸如神經功能和肌肉結構這樣的先鋒領域得以前行。而他的家人也同樣「聲名顯赫」。
19世紀時,那個和 達爾文同仇敵愾、為進化論振臂高呼的生物學家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便是赫胥黎的爺爺;赫胥黎的爸爸,則選擇了小說家路線;那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 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步父親後塵, 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跟爺爺前進,同為生物學家。不過,當被問到此種家庭環境是否印證了龍生龍鳳生鳳的道理,促使他成為一名生物學家時,赫胥黎卻說:「得了吧,幾率小得要命,老托馬斯40多個子孫也就出了兩三個科學家。」[2]
相關影片
參考資料
- ↑ Andrew Huxley 諾貝爾官網
- ↑ 安德魯·赫胥黎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