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宁绍平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绍平原

宁绍平原,是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的一片东西向的狭长海岸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因古时东为宁波府,西为绍兴府而得名。由钱塘江曹娥江姚江奉化江甬江等河冲积而成。[1]

宁绍平原自西向东包括绍兴平原(旧绍兴府萧山县山阴县会稽县上虞县)、三北平原(旧绍兴府的余姚县、旧宁波府的慈溪县和镇海县这三个县的北部)、三江平原(姚江、奉化江、甬江流域)。主要行政单位包括宁波和绍兴两市市域中北部、杭州市域东南的萧山滨江江东

宁绍平原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是越文化的诞生地和发祥地,是吴越文化、江浙民系(吴越人)的摇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宁绍平原 [2]

外文名称 Ningshao Plain

北起 钱塘江南岸

南接 四明山和会稽山

总面积 4824平方公里

宁绍平原1.jpg

宁波 三江平原、三北平原、姚江平原

绍兴 曹娥江平原、绍北平原

杭州 萧山平原、江东平原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北部

历史沿革

全境绍兴

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前,宁绍平原全境都属于绍兴管辖。

新设明州

宁绍平原2.jpg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采访使齐瀚向朝廷奏请,划越州东部的区域另设明州(宁波)。

宁绍台道

清朝宁绍平原地界属于宁绍台道管辖。宁绍台道为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宁波(今浙江宁波市)。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辖定海直隶厅(原属宁波府)。民国初废。

行政督察区

1947年,鄞县、镇海、慈溪、余姚、奉化、象山、绍兴、上虞、新昌等县都隶属于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余姚。到1948年,第三行政督察区被改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增辖诸暨县。

地理环境

一衣带水

北部滨海沙堤区,由潮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西段南沙平原晚至18世纪才逐渐稳定;东段三北平原稍早,今临山、泗门、周巷、浒山、鸣鹤场、蟹浦一线,系北宋庆历七年(1047)所建的大古塘旧址,其北新塘逐年扩建,在临山一带多达12条,最外一条海塘已距大古塘23公里,年均外涨35~40米。

中段向北突出于杭州湾中,形成三北平原。

浙东运河

宁绍平原3.jpg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济发展

宁绍平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因水网稠密,农田肥沃,人们勤劳,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以宁波、绍兴和萧山为代表的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

以2015年为例,当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42886.5亿,宁波市人均GDP为16467.61美元,绍兴市人均GDP为14470.35美元,别位列浙江省第二和第四。

上图反应的是2015年浙江省各县市区人均GDP排名。农业渔业

宁绍平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农田耕作精细,是浙江省重要粮、棉、麻和淡水鱼产区之一。其中北部沙堤区内侧属潟湖-湖沼平原,地面高程稍低于沙堤区(约5~7米),萧山、绍兴一带河湖并连,素有"水乡"之称。

宁绍平原4.jpg

商业

交通设施

杭甬高速

杭甬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内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市至宁波市,其中红垦至高桥路段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G92(杭州湾环线高速)的组成部分,彭埠至红垦、高桥至宁波东属于浙江省级高速公路,编号分别为S2和S5。

杭甬高速公路全长145公里,于1996年全线通车,其中有7公里利用了1992年建成的钱江二桥及附属路段。建成初始为双向四车道,已于2007年12月全线扩建完成双向八车道。

萧甬铁路

萧甬铁路是浙江第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是中国民营资本修建铁路的一个典范。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即杭州南站),终点在宁波站,全长147.32千米,建成于1937年。萧甬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7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首家在既有线上改制的合资铁路公司,由上海铁路局、浙江省铁路建设投资总公司、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股东出资,公司注册资本金24.796亿元。公司管辖线路东起宁波站,西与萧山站接轨,营业里程147公里。管内共有13个客、货运车站,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货物运输保险;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杭甬客运专线建成后以客运为主,而原来的萧甬铁路经过电气化改造,将实现客货分离,主要承担货运功能。

宁波、绍兴利用萧甬铁路既有的富余能力开行市域城际通勤列车,为城区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杭甬高铁

杭甬高铁,又称杭甬客运专线,是国家高速铁路客运网和规划建设中的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沪深沿海高铁的一段,西起杭州东站,向东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通过萧甬铁路从庄桥引入改建的宁波站,宁波段长约64.5公里,其中新建铁路56公里,利用庄桥至宁波站既有铁路约4.2公里。

宁绍平原5.jpg

杭甬客专全长149.89公里,总投资约212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设有杭州东站、杭州南站、绍兴北站、绍兴东站(原上虞北站)、余姚北站、庄桥站和宁波站7个站。

杭甬客运专线于2009年4月1日开工,已于2013年7月1日运营,宁波至杭州只需1.5小时,比城际列车缩短1小时30分钟。将开行双向电气化动车组,设计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350公里,初期运营速度310km/h,全程四十分钟之内。杭甬客运专线与京沪高速铁路一样,采用无咋轨道,全线实行全封闭、全立交,其中,桥梁、隧道121.8公里,占总长度的83%。

杭甬高铁开通运行,会大大缩短城市间居民出行的时间,城市间的同城效应会显现。杭甬高铁开通后,无论是绍兴到南京,还是到上海,两地间行车时间都将缩短到一个多小时,这意味着,高铁让绍兴与沪宁间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同时,绍兴到杭州、宁波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长三角城市间同城效应将得以最大化显现。

美食特产

三北豆酥糖

梁弄大糕

绍兴梅干菜

新昌香糕

历史文化

宁绍平原6.jpg

浙东学派

宁绍平原是浙东学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盛极一时的清代浙东学派(或称浙东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源起于宋(代),发达于明清时期。其代表人物多为活动于今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的学者。

浙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不守门户之见,博纳兼容,贵专家之学,富创新精神,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社会服务。其为"宋学"及明清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海外学术(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很大。

四明学派

四明学派是南宋时期以传陆九渊心学为宗旨,以尊德性为目的的学术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人们尊称他们为"甬上淳熙四先生"。

宁绍平原7.jpg

学派活动区域近似于浙江东部宁波即明州一代,是谓时"浙东学派"之主力之一。绍兴、宁波和台州地区有四明山脉,故该区域亦称"四明"或四明地区,学派以山得名。

姚江学派

姚江学派,又名阳明学派,创始人为明代大儒王守仁,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该学派为阳明学派。该学派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后分化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和泰州王学等七派。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其中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蕺山学派

蕺山学派,是指明代末年由著名儒家学者刘宗周创立的一个学派,因刘宗周长期讲学于家乡浙江山阴(今绍兴)城北蕺山,学者习称其为蕺山先生,故得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