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孫霖
別名 武水,號羨門居士
出生年 不詳
死亡年 不詳
官宦經歷 不詳
編著作品 〈赤嵌竹枝詞〉

孫霖(?~?),字武水,號羨門居士浙江吳興人。

生平

連橫《臺灣詩乘》謂其於乾隆初期來臺灣,曾繪製渡海圖,並徵詠詩。其作〈赤嵌竹枝詞〉註中曾述及巡道覺羅四明、臺灣知府余文儀、臺灣知縣陶紹景禁演夜戲事,可推斷其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或稍後渡臺。[1] [2]


七言絕句

赤嵌竹枝詞十首之一
竹枝環繞木為城,海不揚波頌太平[3]。滿眼珊瑚資護衛,人家籬落暮煙[4]橫臺郡以木柵為城,環植刺竹[5],迄今四十年矣。遇颶風劇,多摧折。是在守土者敷陳[6]妙策,以石易之。綠珊瑚,一名綠玉樹。槎枒[7]交錯,青蔥籬落間,洵[8]異產也。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參冊。赤嵌指現在的臺南市。竹枝詞原是流傳於巴渝地區的民歌,後由文人仿作,用來表現當地的風俗民情。府城早期並無堅固城牆圍護,郁永河於康熙36年(1697)來臺時,作〈臺灣竹枝詞〉十二首之三,自註云:「官署皆無垣牆,惟插竹為籬」。雍正元年(1723)始以木柵建城牆,11年(1733)改種刺竹。乾隆24年(1759),知縣夏瑚在刺竹外更種綠珊瑚,環護木柵。至於堅固的土石城垣,一直要到乾隆53年(1788)始興建。孫霖來臺時,已可見到府城城牆外加種的綠珊瑚,依詩中自註所言,距離以木柵築城已有四十年之久。詩中描繪出刺竹與綠珊瑚扶疏的府城景觀,並以城內居民的籬落暮煙呈現太平景象,同時提出以石築城的積極性建議,為府城城牆建置留下珍貴的文學紀錄。

【延伸閱讀】
1.   郁永河〈臺灣竹枝詞〉十二首之三,《全臺詩》第壹冊。

2.   六十七〈即事偶成二律〉二首之一,《全臺詩》第貳冊。

3.  朱仕玠〈屍位學署岑寂無聊泛泛隨流跡近漁父每有聞見輒宣謳詠因名瀛涯漁唱〉百首之四,《全臺詩》第貳冊。

七言絕句

赤嵌竹枝詞,十首選二
二八嬌娃刺繡工[9],呼孃習慣便成風。新妝一隊斜曛襯[10],小蓋相攜面半蒙[11]。(臺邑婦女工刺繡,誕生之日,即呼為某孃。其俗:多靚妝[12]入市,攜小蓋障面,迤 [13]而行,無間晴雨[14]。張丈鷺洲詩云:「一隊新妝相掩映,紅渠葉底避斜曛」[15]。情態畢肖[16]。)(其四)

結緣纔過又中元[17],施食層臺市井喧[18]。三令首除羅漢腳[19],只教普度鬧黃昏[20]。(臺俗:七夕,家供織女,稱七星孃。食螺螄以為明目。煮豆拌,裹洋糖,同龍眼、芋頭分餉,名曰結緣。是夜,士子為魁星會[21]。中元節,好事作頭家,醵金[22]延僧施燄口,燃紙燈於海邊,謂之普度。是月也,最多『羅漢腳』,搶孤打降[23],結黨滋擾。觀察覺羅四公、刺史余公、明府陶公並委員巡查,禁演夜戲。)(其五)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參冊。首見於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孫霖〈赤嵌竹枝詞〉曾述及巡道覺羅四明、臺灣知府余文儀、臺灣知縣陶紹景禁演夜戲事,可推斷其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或稍後渡臺。其〈赤嵌竹枝詞〉描寫了十八世紀臺灣社會的風俗習慣。前首寫臺灣婦女精於刺繡,並多裝扮華麗。後首敘述了當時臺灣社會七夕中元的習俗,並寫道二節日僅相距幾日,市井喧囂熱鬧非凡,但由於羅漢腳常在七夕和中元熱鬧慶祝時結黨滋事,致使官府下令禁演夜戲。藉由本詩可以瞭解當時臺灣社會的習俗活動,亦能看出當時臺灣社會內羅漢腳對於治安的影響。此詩也首次出現關於「搶孤」的描述,有助於研究者對於臺灣習俗的瞭解。

【延伸閱讀】
1.黃贊鈞〈搶孤〉、〈普渡竹枝詞〉,《全臺詩》第貳拾陸冊。

註釋

  1. 參考連橫《臺灣詩乘》,臺銀本。
  2. (施懿琳撰)
  3. 海不揚波頌太平:揚波,掀起波濤。指天下太平,沒有動亂。
  4. 暮煙:傍晚的雲霧。
  5. 刺竹:為臺灣特產,枝葉茂密,有刺堅利可傷人,故多種植作為圍牆,以防禦盜賊。除官署外,也可見於一般民宅。
  6. 敷陳:鋪敘陳述。
  7. 槎枒:音ㄔㄚˊ ㄧㄚˊ,樹木枝條參差錯雜。
  8. 洵:真實、確實。
  9. 二八嬌娃刺繡工:二八,指十六歲。刺繡工,謂擅長於刺繡。
  10. 迤 :或作迤里、迤邐,緩行貌。
  11. 小蓋相攜面半蒙:蓋,遮陽障雨的用具,指車篷或傘蓋,此處應指傘蓋。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載:「臺俗:婦女靚妝入市,無肩輿,以傘蒙面而行,時伸時縮,以窺行人。」
  12. 靚妝:濃妝豔抹,裝扮華美。
  13. 迤 :或作迤里、迤邐,緩行貌。
  14. .無間晴雨:間,阻隔、間隔。無間晴雨,謂不管是晴是雨,新妝入市的行為都沒有間斷。
  15. 一隊新妝相掩映,紅渠葉底避斜曛:語出張湄〈蒙面〉一詩。渠即蕖,紅蕖,即紅荷花。此二句謂黃昏時,婦女盛妝入市,以紅荷之葉為傘,半遮半露,又是嬌羞又是張揚的神態。
  16. 情態畢肖:情態,即神態。畢肖,完全相像。此句謂張湄〈蒙面〉一詩將臺地婦女蒙面的神態狀貌描述的維妙維肖。
  17. 結緣纔過又中元:結緣,即七夕,農曆七月初七。臺灣習俗於七夕當日供奉織女以乞求智巧,並吃螺螄,藉以明目。亦用龍眼、芋頭、糖拌煮黃豆,互相饋贈,謂之「結緣」。中元,農曆七月十五日。
  18. 施食層臺市井喧:施食,佛教儀式,為轉障消災延年益壽而向餓鬼施食的一種儀式,俗名放焰口,又稱瑜伽焰口,亦即民間所謂之普渡。層臺,高臺。市井,原指買賣貨物的場所,後泛指街頭、街市、城市等。喧,熱鬧。
  19. 三令首除羅漢腳:三令,意即三令五申,再三命令與告誡。羅漢腳指清領時期臺灣社會裡無妻室、無田產、居無定所、游手好閒的單身男子。常在中元普度時結黨滋事,因此官府只好下令禁演夜戲,避免影響社會安寧。施燄口、燃紙燈等都是普度活動之一。
  20. 只教普度鬧黃昏:此句承上句而來,謂由於官府已禁夜戲,因此普渡活動只能進行黃昏而已。
  21. 魁星會:魁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星,讀書人視為主文章興衰之神,常於七夕當日備餚酒祭拜,謂之魁星會。
  22. 醵金:集資,湊錢。
  23. 搶孤打降:孤,指救濟孤貧的物品,普度的祭品亦稱作孤品。搶孤,指在中元普度後,將祭祀的供品放在架高的棚臺上,由眾人各憑本事互相搶奪。打降,打行,為明清之際一種替人充當保鏢、打手的行幫,或可視之為今日所謂「暴力集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