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孙处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处约(603年-671年6月15日),字茂道,后为避武则天武士彟讳,改以字行[1]汝州郏城人,祖籍千乘乐安。拜名士石仲览为师。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经历

唐太宗年间

永徽元年(650年)孙处约因考得射策甲科,授著作佐郎,又迁授礼部员外郎,转考功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骑都尉,又累授守考功郎中、上囗[3]都尉,为瀛州参军、书佐。

孙处约做宰相。孙处约却说:“能做个舍人,在殿中周旋吐纳就可以了。”[2]

贞观元年(627年),授校书郎,奉敕充修等五个朝代史书。任皇子齐王李祐的记室。李祐失德,孙处约数次上书相谏。又转韩王府记室。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祐谋反失败伏诛,太宗亲自查验李祐的文书,发现孙处约的谏书,很是赞赏。

唐高宗年间

永徽元年(650年),孙处约因考得射策甲科,授著作佐郎,又迁授礼部员外郎,转考功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骑都尉,又累授守考功郎中、上囗[3]都尉,为瀛州参军、书佐,又入调,当时来济已在吏部任职,说:“如你所愿。”以为通事舍人[2]。迁守给事中、中书舍人,来济降阶劳问其平生。同年,宰相中书令杜正伦[4]。奏请再任一名中书舍人,唐高宗答:“孙处约一人就足以办事。为什么还要更多的人?”

显庆三年(658年),诏加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其馀官职依旧。同年从幸合壁宫。不久迁朝议大夫、司礼少常伯、囗车都尉[3]

轶事典故

唐太宗贞观年间,孙处约、高智周郝处俊、来济四人共同依附江都石仲览。石仲览有器识,知道这四个青年人日后必定飞黄腾达,于是倾财相助。有一天,石仲览请他们四人谈谈各自的理想和抱负。郝处俊说:“丈夫惟无仕,仕至宰相乃可。”高智周和来济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只有孙处约出言谨慎,说:“得为舍人,在殿中周镟吐纳可也。”[2]也就是他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名中书舍人,在金銮殿为朝廷起草公务文书。

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来济已官至中书令(宰相)、检校吏部尚书(吏部是古代中央主管干部人事工作的部门),而孙处约这时才以瀛州书佐的身份调入朝廷工作。在安排孙处约的工作岗位时,来济在他的调令上批了“如志”二字,也就是根据他本人多年前的愿望,安排他到中书省工作,担任中书舍人。据史书记载,后来不但来济、高智周和郝处俊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愿望,当上了宰相,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孙处约也被任命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当上了宰相,于是史书上说他们“后皆至公辅矣”。 孙处约如愿以偿当上中书舍人,如果说是沾了朋友来济的光,得到了他的特殊照顾,那么后来也能当上宰相,则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参考来源

  1. 樊英峰主编. 《乾陵文化研究 三》. 西安: 三秦出版社  . 2007: 177–181. ISBN 7-80736-349-5 (中文(简体)‎). 
  2. 2.0 2.1 2.2 《新唐书》卷一百零五
  3. 3.0 3.1 墓志阙字。
  4. 因杜正伦仅在657—658年间为中书令,此事肯定在此期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