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同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同郊

来自 人民网 的图片

孙同郊,女,1928年12月出生于江苏奉贤(今属上海浦东),中国共产党党员,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1979年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至今,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2],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3]

孙同郊于1953年从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1955年,为支援西部医学事业来到四川泸州;1956年,投身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创建 ;2002年,遴选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

孙同郊擅长诊治肝胆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妇科病,发展和丰富了“和调”思想。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出生日期----1928年12月

出生地点----江苏奉贤(今属上海浦东)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疗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医学院

人物简介

主编了《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专著。曾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l 0余项,其中:1986年主研的《乙型肝炎中医诊疗程序》,获泸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1989年主研的《养肝止痛液治疗急症疼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3等奖;1991年主研的《复方健肝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3等奖;1993年主研的《痛立舒口服液治疗急性疼痛的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3等奖:1991-1995年主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攻关课题子课题-《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通过专题组验收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鉴定,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3等奖;1996年起进行"解毒护肝冲剂"新药的研究,现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Ⅲ类新药Ⅱ期临床批文,目前正由国家级新药临床药理基地湖北中医学院牵头组织有关医疗单位进行Ⅱ期临床研究。先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同郊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擅长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内科杂病,主攻中医内科肝胆病的防治。

承担项目

截至2016年10月,孙同郊主研多项省、部级课题。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1月,孙同郊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1986年主研的《乙型肝炎中医诊疗程序》,获泸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1989年主研的《养肝止痛液治疗急症疼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3等奖;1991年主研的《复方健肝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3等奖;1993年主研的《痛立舒口服液治疗急性疼痛的研究》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3等奖,1991-1995年主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攻关课题子课题《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通过专题组验收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鉴定,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3等奖;1996年起进行“解毒护肝冲剂”新药的研究,现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Ⅲ类新药Ⅱ期临床批文,由国家级新药临床药理基地湖北中医学院牵头组织有关医疗单位进行Ⅱ期临床研究。已制药有限公司签定转让合同。

截至2016年10月,先后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奖近10项。

学术论著

截至1998年退休,孙同郊先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包括《慢性乙肝湿热中阻证辨证客观化相关因素多元统计学分析》《孙同郊治疗脂肪肝经验》《降脂颗粒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等。 著作有《孙同郊临证随笔》《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专著。

人才培养

平台建设

1956年,作为中国第一批“西学中”人才,孙同郊牵头创建了泸州医学院中医系(现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全国第一家西医院校附属中医医院,最早倡议建立中西医结合专业,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为全国开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奠定了基础。

孙同郊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以孙同郊为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学科,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原发性肝癌)。

出版教材

截至2012年3月,孙同郊主编了《中医学导论》《中医学》,被20多所医学院校选作教材。

学生培养

孙同郊自1954年就开始从事中医教育事业,1977年从事中医本科教学,199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2年成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5] 。孙同郊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先后培养出优秀中医人才万余人。

截至2016年10月,培养师承弟子1名、研究生30余名。

荣誉表彰

1998年--四川省名中医

2001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6年--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11年--四川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奖[4]

2011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5]

2017年7月--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2017年8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6]

2022年7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社会任职

孙同郊先后任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泸州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等职。

个人生活

西医转攻中医

孙同郊就读于南京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53年毕业于西医系。毕业后,孙同郊放弃沿海优越的工作条件,先后到南昌、重庆等地工作。为了支援西部医学事业,1955年,孙老被安排到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西南医科大学的前身)工作,从此她留在了泸州。那时候,泸州医学院人才匮乏,条件相当落后。 1956年,全国推行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孙同郊在北京接受中医专家赵锡武的启蒙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批西学中的人才。回来泸州后,1977年她参与泸州医学院中医系的创建工作。此后,孙老在教学、科研、临床上奋斗不息。

服务群众

1998年退休后,70岁的孙同郊依然每周两次到院为患者看病,每次总是早早就到诊室不送走最后一位群众绝不下班,常因看诊错过吃饭时间,医院担心孙同郊身体吃不消,将她的门诊号限量但只要群众需要,孙同郊就会尽量加号。

医者大爱

孙同郊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请孙同郊就诊的病人,绝大多数是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孙同郊一般都采用中医的辩证施治,选择价廉效高的中药处方,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了病人的负担。 因慢性乙肝被困扰多年的刘某某,在服用孙同郊研制的解毒护肝冲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刘某某心存感激,多次送礼物但都被孙同郊婉言谢绝。刘某某就天天守在孙同郊来门诊的路上,结果还是不收,为了躲刘某某,孙同郊故意绕道走。

平日里,孙同郊看患者家住得远,还给返程路费;孙同郊知道患者家里穷,每次来都免了挂号费。

人物事迹

孙同郊的老家在江苏,1955年,她和丈夫任定一被组织安排到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泸州医学院的前身)工作。那时候,学校条件相当落后,几排简陋的平房,便是教室和教师宿舍。他们扎下根来,几十年矢志不移。

1956年,全国推行学习西医的人员学习中医,孙同郊有幸师从著名的中医专家赵锡武在北京学习,学成后有很多人劝她留在北京,但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泸州,并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她的西医技术很不错,后来学了中医后,技术愈发精到,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就跟着她学习。"原泸州医学院院长李业这样评价孙同郊。

悬壶济世佑护生命

川南地区,肝病者居多。孙同郊认为系湿热疫毒所致,面对肝病顽症,孙同郊注重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和参考微观检测指标,灵活立法处方用药。依靠中药,不用透析,很多乙肝、胆囊炎、肝硬化患者服用中药疗效显著。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选择价廉效高的中药处方救治了大量慢性肝炎患者,总结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方法。孙同郊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疗慢性肝炎良方--解毒护肝冲剂,以清热解毒除湿、活血、扶正法治疗慢性肝炎,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孙同郊的药用特点:价廉效高,个性化方案,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她是肝病患者眼中的福音。

从医50载,孙同郊一直致力于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工作,采用"益气活血汤"治肝硬化和"逍遥散"治杂症等妙方屡显奇效,并不断研制出新药方,先后承担十余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省政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呕心沥血培育英才

几十年来,孙同郊为医学教育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当年,她和同事们白手起家,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自己动手烧石灰、盖房屋,平操场,制标本,编教材……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直至1977年泸州医学院正式成立中医系,都无不渗透着孙同郊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学生的培养,孙同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治学严谨的她,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写论文,她帮学生查资料,亲自执笔修改;学生做实验研究时,她亲自指导,现场示范。孙同郊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她的师承教育导师介绍中,她的学生提到她享誉省内外,她知道后立即打电话要求她的学生不要这样写,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今孙同郊虽年事已高,但她仍坚持带硕士研究生。

她,桃李无数,学生遍及全国乃至世界,不少成为卫生系统的领导、医学院校的博导等。80岁生日之际,她收到众多门徒的感恩与祝福。她的学生贺信中写到:"随师3年,日间临证,夜间读书;鸡鸣冷月,黄卷青灯,用功不为不苦。恩师精勤教诲,给予我们人品医德之熏陶,实乃人生之莫大荣幸。"

大医大爱视病如亲

在泸州市水井沟附近做生意的一位患者,服用孙同郊研制的解毒护肝冲剂后,困扰多年的慢性乙肝明显好转。这位患者心存感激,要送礼物表达心意,每次都被她婉言谢绝。为坚持答谢,患者几乎天天守候在她去门诊的路上,然而,孙同郊每次都绕道而行。

一次,孙同郊在赶着上门诊的途中摔倒了,造成肋骨骨折,耳朵出血。但是她坚持到门诊诊治病人。"如果我不来,病人怎么办?他们大老远赶来,不容易呀。"许多癌症晚期的患者,卧床不起,在家静养,家人想请她诊治,她二话不说,上门诊治。肝病多少带一些传染性,孙同郊常常对找上家门来看病的人热情相迎,仔细诊治,心无芥蒂。

孙同郊的生活很简朴,家中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籍和资料,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面对贫苦病人,她往往直接拿着处方自己付账,取了药后交给病人,甚至还为实在困难的农村病人支付返程路费。经物价部门批准,专家的门诊挂号费提高,专家个人的挂号费收入也可以提高一倍,但孙同郊坚决不同意涨价,她认为这会增加病人负担。

因疗效显著,有一位患者家属将一个红包强塞进孙同郊的口袋里就开车跑了。她对此连续两天都闷闷不乐,最后让科里的医生设法找到患者的家退还了红包才得以安心。孙同郊的诊室时常会有病人悄悄放下鸡和鸡蛋,这又让她为难了,要退吧,又不知馈赠礼物的患者是谁,没办法,就转送给进修医师和实习医生,让他们改善生活。

为将孙同郊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开展了"同郊风范"命名的优秀文化挖掘、整理、传承的战略工程,将她的优良品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文化传统,并进行系统的文化素养培育,教化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以孙同郊为楷模,树立救死护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

人物评价

孙同郊德艺双馨,不愧为“敬业道德模范”, 临床仁心仁术,佑护生命;科教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待人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对党赤胆忠诚,对患者甘于奉献,“同郊风范”是她治学为人的真实写照。(人民网 评)

孙同郊的从医生涯践行了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她“德高、上善、精勤、创新”的“同郊品质”,生动地诠释了“大医精诚”!(中国文明网 评)

孙同郊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胆疾病的医学专家之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从青春韶华到皓首苍颜,孙同郊始终心怀救人济世之志,为无数病患撑起生命的绿荫,为后学开拓前进的道路,用大医大爱与患者“肝胆相照”。(新华社 评)

视频

《基石·济世》

仁心仁术济苍--孙同郊 2016年8月25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