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孔狄亚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埃蒂耶那·博诺·德·孔狄亚克 (著名作家、哲学家)
出生 公元1714年9月30日
格勒诺布尔城
国籍 法国
职业 作家哲学家
知名于 18世纪著名法语作家、哲学家
知名作品 《论人类知识的起源》
《论缺点和优点毕露的诸体系》
《感觉论》



埃蒂耶那·博诺·德·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公元1714年9月30日-公元1780年8月3日),18世纪著名法语作家、哲学家,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逝世于法国拉伊昂瓦勒城,享年65岁。

生于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在里昂的耶稣会专科学校念书,热衷于文学、哲学和数学。他与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卢梭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交往甚密,并为《百科全书》撰稿。1767年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772年隐退。

人物履历

1714年生于法国南部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在里昂的耶稣会专科学校念书。后来他的长兄马布利神父让他进巴黎的圣苏尔比斯修道院。但他对神学的兴趣不大, 而热衷于文学、哲学和数学。他与狄德罗卢梭达朗贝尔等交往甚密,并为《百科全书》撰稿。1767年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772年隐退。

成就

哲学著作 主要哲学著作有;《论人类知识的起源》(1746)、《论缺点和优点毕露的诸体系》、《感觉论》(1754)等。

理论由来

孔狄亚克把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为 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他指出:心灵有自己发展的能力,知识是由感觉引起的观念形成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由感觉转化来的,都是变相的感觉;心理的复杂性不是由于感觉有多种,一种感觉也一样可以转变出一切高级的心理功能,如记忆、判断、抽象等作用。他指出:感觉越新近,越容易回忆;感觉越生动,也越容易回 忆。孔狄亚克还指出:感觉过程总是伴随愉快和不愉快。愉快的经验就延续和重复,不愉快的就可能停止。这样孔狄亚克样就形成了感觉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体系。

个人观点

孔狄亚克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虽然肯定上帝是宇宙的始因,却又极力推崇和宣扬洛克的经验论,并且进一步发展了经验论的原则,同时批判了17世纪的"形而上 学"。他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获得的,感觉是认识的基础。他说当事物对感官发生作用时,心灵才接受到某种东西。"我们看一看一个人刚刚出世的最初时刻的情况。他的灵魂首先经历到各种不同的感觉,例如光、颜色、痛苦、快乐、运动、静止:这些就是他最初的思想。"遵循这一 感觉论原则,孔狄亚克证明,心灵的反省活动也是来自感觉的。他指出,当事物对感官发生作用时,心灵才接受到某种东西灵魂首先经历的是各种不同的感觉,心灵 的反省活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种种配合,寻找它们所包含的各种关系"。所以,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没有一个观念不是获得的,它们都来自感觉。从这样 的观点出发,孔狄亚克否定了洛克认为知识有两个来源,即感觉和反省的看法。他指出,其实知识只有一个来源,这就是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反省在原则上只不 过是感觉本身,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与其是观念的来源,不如说是观念借以从感觉导出的途径。"他指出:洛克关于知识来源的不确切之处看起来是轻微的,但在他的 体系中却布满了许多暖昧的阴影,使他不能把经验论原则贯彻到底。

从唯物论的感觉论立场出发,孔狄亚克批判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他指出:笛卡尔认为感觉只会把我们带入迷途,不能提供事物的确定的观念,因而他们就大叫大 嚷,为了追求真理,要宁愿舍弃感觉。孔狄亚克说,难道用天赋观念就能更有把握地确定事物的面目了吗?其实天赋观念根本不存在。人们所说的天赋观念往往是一 些抽象的观念,因为不容易观察出这些抽象观念是怎样起源于感觉的,就误以为是天赋的。孔狄亚克指出:哲学家们从这种天赋观念出发,在认识上就必定要铸成大 错。因为它使人们不从感觉经验出发,而是远离感觉经验,热衷于空洞的定义和抽象的原则。这只能产生一些荒唐的意见,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两种观念说

孔狄亚克指出:感觉不是观念,感觉通过记忆保存下来的,才是观念。观念可以分为两类:单纯观念和复杂观念。由单一的感觉形成的是单纯的观念;由若 干感觉结合而成的是复合的观念。例如白色、坚固、形式是一个个单纯的观念,而白纸这个观念就是坚固、白色、形式等单纯观念的集合,就是复合观念。他指出:抽象观念乃是复合观念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一些由存在于若干个别观念之间的共同之点形成的观念。例如动物这个概念……是从那种同等地属于人、马、猿等观念 的因素里抽出来的"。这种抽象观念,对于整理我们的知识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种抽象观念指出了每一个具体的特殊的观念属于哪一类。但抽象观念本身导源于具 体、特殊的观念,因而不能把它们看做新发现的原则。这里我们看到,孔狄亚克并不认为从简单观念到抽象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运动,而只是 在量上的变化,因而表现了狭隘的经验主义倾向。

这种狭隘的经验主义倾向,还使孔狄亚克的认识论导向不可知论。孔狄亚克指出:感觉是我们认识的源泉,由感觉形成的观念是表象对象的性质的。起初,从外物获得 的嗅觉、听觉、视觉和味觉似乎还是我们自己的各种存在方式,但后来和触觉相结合,就联结到对象上了,我们就习惯地把这些感觉看做是外界对象的表现。但是, 不同的感觉只是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质,例如凭嗅觉只不过是气味,凭味觉只不过是滋味,凭听觉只不过是噪音和乐音等,它们只是就事物与我们的关系来描绘 事物,这些观念并不能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身是什么,即不能获得对事物的完整的观念的认识。因此哲学家要获得对事物的本性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孔狄亚克的这种不可知论倾向,在当时就受到了狄德罗霍尔巴赫等哲学家的批评。

人类观念的社会基础

孔狄亚克指出:观念在内心生活中犹如事物在物质世界中一样,服从一种相互联接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交际、往来。人类观念的最大基础就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相互的思想交流之上。没有这样的基础,也就没有人的观念的正常活动。孔狄亚克举例来加以证明。他说,从森林里找到的一个由熊喂养大的孩子,虽然他是 人,但由于幼小就被剥夺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他就失去了正常人观念活动固有的特征,因而他不可能具备人类的观念。在这里,孔狄亚克看到语言在形成人们观念 中的作用。他认为人们是借助于语言符号来组成自己的观念的,这证明了精神的能动作用。但语言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漫长的历史演化发展的结果。一定的语言符 号都与该符号创制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为了精确地表达语词,就必须把自己置身在感觉和观看事物的环境里。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滥用符号引起的意义的模糊。

孔狄亚克的学说有着他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我们看到,他坚持唯物论的感觉论,批判了17世纪流行的天赋观念论,对认识论的多方面都作了较具体的论述,并有 新的建树,推进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马克思对此作了较高的评价。他说:"曾直接受教于洛克和在法国解释洛克的孔狄亚克立刻用洛克的感觉论去反对十七世 纪的形而上学。他证明法国人完全有权把这种形而上学当作幻想和神学偏见的不成功的结果而予以抛弃。"

参考资料

  1. 孔狄亚克 . 价值中国网 [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