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妆台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妆台记

妆台记,一作《妆台方》由唐人宇文士及所辑,已佚,详细记录了唐以前的宫廷及民间的妇女发式。

创作人 宇文士及

类型 古书

创作朝代 唐朝

特点 记录发式

对象     唐以前的宫廷、民间的妇女发式

目录

《妆台记》一

《妆台记》二

《妆台记》一

舜加女人首饰,钗杂以牙玳瑁为之。

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又有云髻步步而摇,故曰步摇。

始皇宫中悉好神仙之术,乃梳神仙髻,皆红妆翠眉,汉宫尚之。

后有迎春髻、垂云髻,时亦相尚。

汉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时王母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遂贯以凤头钗,孔雀搔头,云头篦以玳瑁为之。

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髟肖}髻、同心髻。

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插云头篦,又梳百花髻

晋惠令宫人梳芙蓉髻,插通草五色花。

陈宫中梳随云髻,即晕妆。

隋文宫中梳九真髻,红妆谓之桃花面,插翠翘桃华搔头,帖五色花子。

炀帝令宫人梳迎唐八鬟髻。

插翡翠钗子作日妆,又令梳翻荷鬓,作啼妆,坐愁髻,作红妆。

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即水精殿名也。

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

贵妃作愁来髻。[1]

贞元中,梳归顺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闹扫妆髻

《古今注》云:长安作盘桓髻、惊鹄髻、复作亻妥{髟奋}髻。一云梁冀妻堕马髻之遗装也。

晋永嘉间妇人束发,其缓弥甚,紒之坚不能自立,发被于额,自出而巳。吴妇盛妆者,急束其发而靡刂角过于耳。

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以当笄。

太元中,王公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

文帝元天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始自东府,流被民庶。

宋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异服,妇人则簪步摇钗,衫袖窄小。

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

蜀孟?末年,妇女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

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日不走落。

梁简文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拨者,捩开也。妇女理鬟用拨,以木为之,形如枣核,两头尖,尖可二寸长,以漆光泽,用以松鬓,名曰鬓枣。竞作万妥鬓,如古之蝉翼鬓也。

后周静帝令宫人画眉墨妆。

汉武帝令宫人作八字眉。

汉日给宫人螺黛作翠眉。

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蛾妆。齐梁间多效之。

唐贞元中,又令宫人青黛画蛾眉。

古今注》云:梁冀妻改翠眉为愁眉。

魏宫人画长眉。

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五代宫中画眉,一曰开元御爱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东坡诗: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

唐末点唇,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

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恪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

双唐、眉花奴。

妇人画眉有倒晕妆,古乐府有“晕拢鬓”之句。

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也。

隋文宫中贴五色花子,则前此已有其制矣,乃彷于宋寿阳公主梅花落面事也。

宋淳化间,京师妇女竞翦黑光纸围团靥,又装缕鱼腮骨,号鱼媚子,以饰面,皆花子之类耳。

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

《妆台记》二

唐贞元年间,皇帝又让宫人用青黛画蛾眉。

《古今注》说:“梁冀之妻,将翠眉改为愁眉。”

三国魏时,宫人画长眉。

《西京杂记》说:“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的眉色,如同望远山,轻淡有致,当时的人们尽皆效仿,画远山眉。”

五代时,宫中画眉形式多样:一叫开元御爱眉;二叫小山眉;三叫五岳眉;四叫三峰眉;五叫垂珠眉;六叫月 棱眉,又名却月眉;七叫分梢眉;八叫涵烟眉;九叫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叫倒晕眉。(部分眉式见图8)苏东坡在诗中说:“成都画

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

唐朝末年,女子点唇,所用的胭脂晕品为: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恪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眉花奴

妇人画眉有倒晕妆,古《乐府》中有“晕拢鬓”的诗句。

现在的妇女用花子做面饰,这种做法,最初由唐代的上官昭容创制,是为了用来掩盖受墨刑后留下的痕迹。

隋文帝宫中,女子贴五色花子。此前已有这样的形制,乃是仿效南朝刘宋寿阳公主“梅花落面”一事。

宋代淳化年间,京城中的妇女竞相把黑光纸剪成图案,点缀在酒窝处;又点缀雕镂的鱼腮骨,称之为鱼媚子,用来装饰面部。这些都属于花子一类。

美人在进行面部化妆时,先傅粉,再把胭脂放在手心调匀,然后搽到脸上。两颊施胭脂比较浓的,为酒晕妆;淡的,为桃花妆;薄薄地施一层胭脂,再罩粉一层的,为飞霞妆。梁代简文帝的诗说:“分妆间浅靥,绕脸传斜红。”“斜红绕脸”,

就是古代女子的妆容。

妇女染红色指甲。据《事物考》记载,杨贵妃一出生,手指甲和脚趾甲就都为红色,人们称其为白鹤精,宫中女子竞相仿效,涂染红色指甲和趾甲。

刺绣图张淑媖

一之品行

刺绣的女子,必须具有纯美的内心、美好的气质,就像静女、文姬那样;或者是神韵潇洒远逸、有林下风度气质的人。

二之图案

除了可以绣佛像外,洛神、龙女、绛树、青琴等图像也可以用来刺绣。其他的如楚江秋、汉宫春晓、藤王蛱蝶、裴家鹦鹉、并蒂芙蓉、七十紫鸳鸯以及碧云、断雁、绮石、红蕉等都是刺绣可选之图。

三之针法

落针之时,要有轻有重,就像书法一样错落有致。线的分布,要有疏有密,就像画家写生一样有条不紊。这就不是以纺织、缝纫为业的绣女们所能做到的了。

四之材料

刺绣的材料有吴绫、蜀锦、雾縠、冰绡、雪兰、罗巾。

五之器具

刺绣的器具有金针、豹、绣丝、五色线、金错刀。

六之陈设

刺绣时,屋子之中的陈设有:名香、瓶花、画着画的屏风、涂漆的木几、如烟的碧纱、蔷薇露、拭巾、年少的侍史。

七之禁忌

斋戒,生病,疲乏倦怠。

八之气候

暄风,爽日,漫长的秋夜,清寒的春日,花压栏杆,竹影曳窗,风帘燕入,喜蛛坠巾。


参考资料

  1. 妆台记,搜狗, 200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