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如皋话

中文名: 如皋话

性 质: 中国方言的一种

方言隶属: 江淮官话泰如片

经典词句: 杲昃-东西

如皋话,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如皋小片,是江苏省25个主要方言代表点之一。   如皋方言根据顾黔博士的意见,属泰如片中片。《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把如皋、泰兴、海安、如东归为如皋小片,实际上还包括东台东南部、张家港的段山一带,以如城话为代表。在方言历史演变中,这一小片相对保守,积淀丰厚。与吴语有一定相似度但差异显著。 如皋话分广义与狭义的区别。狭义指如皋市境内所使用的方言;广义又分两种,一种指代南通境内北三县的绝大多数地区所使用的方言,即如皋、如东(除大豫)、海安所使用的方言,   另一种可以指代泰如片中片即如皋小片,涵盖如皋、泰兴、海安、如东、扬中、东台东南部、靖江北部、张家港段山一带、江阴利港一带、常州沿江一带。[1]

目录

概述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的段山地区,总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00万人,以如城话为代表。   在方言历史演变中,这一小片相对保守,积淀丰厚。与吴语有一定相似度但差异显著。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很多如皋特有方言词汇也在逐渐消失,音变情况也时常发生。 早在6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如皋开始有了移民居住,后来不断有移民到此生息。6000年前的东夷人、4000年前的百越人,长期混居后成为淮夷人。3000年前建有氏族方国——郧国。郧城就在如城东门外三里的老坝头桥原址附近,这个地点就是如皋原来的范围,郧语就是如皋最早的语言。 如皋,春秋属吴国、战国初期属越国,战国后期属楚国,秦代属九江郡,汉初有东粤国(今温州一带)“举国徙江淮间”。这1000年间,南方各地不断移民,如皋话便从郧语转属南方方言区了。 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如皋建县。由于西晋永嘉丧乱,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中原人大批南迁,如皋及周边人口猛增。这些人把中原的文化民俗带进如皋,也把中原方言带进了如皋,如皋话虽有南方方言的底蕴,却也逐步改属北方方言区了。 如皋话之所以成为这种既有古老特征,又有移民特征的独具特色的方言,与郧语、南方方言、北方方言的长期揉和与融合是分不开的,也是历代如皋人在实践中创造发展的结果。如皋方言的音、形、义充分体现了如皋方言的古老特征与移民特征。 如皋方言的古老特征在记录词汇使用本字时最便于体现。一个本字的音、形、义和用例,经过分析研究,其来龙去脉就显现出来。词典中用本字的一类反映了如皋方言汉语词的古老性,无本字的一类除属纯方言词外,更有可能是郧语为代表的氏族方国语词。  

历史发展

如皋方言形成历经三个阶段。源头是淮夷语支,今口耳相传的方言词“杲昃”即为3000多年前域内氏族方国郧语。春秋战国时期,域内先后属吴、越、楚等国,后又受汉初“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间”影响,郧语与吴、百越语等相交融,是时属南方方言区。两晋至明清,如皋社会相对稳定,外籍难民不断迁入,经长期融合演变并固化,如皋方言继而转属北方方言区,但亦兼具某些南方语音特点和古郧韵味。   如皋话的源头是三四世纪汉语北方方言,它是在北方官话基础上不断受到吴方言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西晋以前,如皋、海安西部一带(当时如东一带尚未与陆地连接)属海陵县地,汉至三国,这一带战乱不断,居民稀少。至西晋永嘉之乱后,西晋王朝崩溃,导致南北分裂,北方战乱连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一带地区居民大增,而且其来源绝大多数是今山西等地,东晋义熙七年(411)设立如皋县、宁海县,可以说明这一点。北方移民带来的北方话,在这里扎根生存,逐渐取代吴语。如皋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定型的。如皋话与赣语、客家话存在着诸多联系。可以说这些方言的形成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即都是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上与吴语发生作用的结果。后来,北方移民以及扬泰地区(该地区吴语也同样逐渐被北方官话所代替)移民的不断迁入,加上宋、元、明、清南北各地仕宦商民的来往,特别是吴语底层因素的部分影响和数百年来南来吴语的侵入,终于发展成为通行于如皋、海安、如东一带的如皋话。  

口音划分

如皋方言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合声调内形和调值、“f”和“x”的区分、“l”母的分化及腭化程度等语音特点,大体可分为5个片。   如城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勇敢一带语音有不完善的翘舌音。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异,语音则有阳去42调,又受到平潮音的影响,称为圩田话。   北乡音和东乡音亦各有其特征。  

语音特征

如皋方言的语音特征主要体现在全浊声母清化,与吴语保留全浊声母完全不同,其韵母保存留上古韵部阴、阳、入齐全和单元音丰富的特点,多单韵母。这与移民构成及迁居时间、活动区域因素有关。  

词缀特征

如皋方言中,词缀数量多、使用频繁。前缀主要有"老"、"第"、"阿"等,中缀主要有"的(里)"、"不"等,后缀主要有"儿"、"子"、"头"、"佬(儿)"、"宝儿"、"家"、"俫"、"侯"、"不刺"等。与普通话相比,如皋话中的不少词缀具有自身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词汇来源

如皋方言夹有不少上古、中古的语音和词汇,“杲昃”即为3000多年前域内氏族方国郧语,今如皋方言中仍称“知道”为“晓得”“哲的”。同时有较多的文、白异读字,文读类似“官腔”“雅言”,白读纯系土话。  

语言亲缘关系

如皋话(以如城为代表点)与泰州话、客赣话、南通话都有某些突出的共同点。 ①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律送气。如病、旧、田、近、白等字。安徽徽州、山西洪洞也存在这一现象。 ②阳入调值高于阴入调值。泰州阴入3、阳入5;如皋阴入3、阳入4;南通阴入4、阳入5;华阳(赣)阴入3、阳入5;梅县(客家)阴入1、阳入4。 ③声调多至6个至7个。如东7个声调,如皋6个声调。7个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而6个声调的则是只有一个去声,古全浊上声字一部分并入阴上、阴去,一部分变同阴平,而没有变为阳去。   如皋话与吴语的联系,语音共同点如下: ①都有两个入声调。只是吴语的阴入高于阳入,而如皋话则是阳入高于阴入。 ②复元音有单元音化的趋势。 ③都没有翘舌音声母。 ④有阳声韵尾丢落,元音鼻化的现象。  

历史价值

如皋方言中保存着大量的远古词,南方方言词、北方方言词以及自生词,对研究如皋方言历史、汉语史,相关方言史都有很高的价值,它是如皋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韵声调序

001 [ts 1] 肤色黑:他的脸黑~~的。《集韵》:平声之韵庄持切:“~,手足肤黑。”按,如皋多指脸之肤色黑。 002 [ts 5] 草垛:草~。《广韵》去声 韵子智切:“~,委也。” 003 [ts 5] 无刻度的尺:掐个~儿划玻璃。《集韵》去声至韵直利切:“~,持物使相当也。” 004 [tsh 1] 1一种黏胶:桐油~。2以胶粘虫、鸟:弄桐油~~蚱。《广韵》平声支韵丑知切:“~,所以黏虫鸟。” 005 [tsh 2] ~沫,口泛白沫:发羊儿风的人嘴的~沫。《广韵》平声之韵俟甾切:“~,涎沫也。” 006 疵 [tsh 2] 1母斑:舅舅是青脸儿,他脸上的~有左半个脸大。《广韵》平声支韵疾移切:“~,黑病。”《古代疾病名侯疏义.尔雅病疏》:“(~)盖即今之母斑也。” 2缺陷:古瓷碗是金贵的,就是碗底儿上有一块~,这就跌嘎价咯。 007 [phi1]平而斜地切薄片:炒丝肉的瘦肉丝儿很细,要先~後切。《广韵》平声齐韵匹迷切:“~,~斫”。《方言据》卷下:“侧刀削物令薄曰~。” 008 [phi1]指有脓血、流滋水儿的头疮或小疮:瘌~儿疮。《广韵》平声脂韵孚悲切:“~,头疮。” 009 [mi2] ~子:引诱者。《集韵》平声灰韵谟杯切:“~。诱取禽者也。” 010 眯 [mi3] 1眼睑内有杂物:眼睛的~呀灰。2眼睛的一种痛感:眼睛~人子。《广韵》上声荠韵莫礼切:“~,物入目中。” 011 [mi3] 蚂~:蚂蚁。《广韵》上声纸韵绵婢切:“《尔雅》注云:‘今米中蠹小黑虫是也。’”又,余两切:“~,蚁名。”按,如皋两读两义正好与《广韵》交叉:余两切为[i 2],象虫。绵婢切为[mi3],蚁,但不单用,只见于蚂~一词。 012 [ni1] 打~:逢场作戏,开玩笑。《集韵》女履切,上旨娘:“~,言以示人。或从口。” 013 [ni2] 涂抹:他把石灰望墙上~。《集韵》平声指韵女夷切:“~,研也。” 014 [ i5] ~二爹、~报子,指其母有孕的幼儿羸瘦多病。《广韵》去声韵奇寄切:“~,息服。”渠羁切:“~小儿息。”《本草纲目.禽部.伯劳》”继病亦作~病。~乃小鬼之名,谓儿羸瘦如~鬼也。” 015 [ hi1] 杆秤的提纽:毫.~。《集韵》去声志韵渠记切:“~,秤 。” 016 [ i1] 露出缝隙:~缝;门~下来呀。《集韵》平声支韵虚宜切:“~,~,壁隙也。” u 017 [phu1]喘息:他刚扒[pa1]呀两层楼就则将~气。《广韵》平声模韵普明切:“~,豕声。”章炳麟《新方言.卷二》:“安庆、扬州皆谓发怒太息为~,读如铺。” 018 [fu2] 棺头:~头、题~。《广韵》平声戈韵户戈切:“~,棺头。”(编辑按:版头,今通作和头《现代汉语词典》) 019 [fu5] 鱼~子:细颈扁花瓶状的篾篓。《集韵》去声暮韵荒故切:“~,笼也。” 020 [vu5] 偎暖:把手放吖怀的~。《集韵》去声过韵乌卧切:“~,暖也。” 021 [lu2] 1统拿:满桌子的钱总挨他~啊去呀。 2抚摸:伢儿身上痒,不能抓,~~。3小窃:他~二摸三的,手脚不老实。《广韵》平声模韵落胡切:“~,~敛。” 022 [tsu5] 盛物:你把米~啊坛子的,腾下淘箩儿来~饭。《集韵》去声御韵陟御切:“~,吴俗谓盛物于器曰~。”(编辑按:今通作贮) 023 [su1] 1疏松,不坚固:老人的骨头发嘎~;这批砖头是~的,一碰就断。2朽烂:老房子的柱棵脚子发嘎~。《集韵》平声模韵孙租切:“~,烂也。”《补正俗字编》:“朽坏曰~。” 024 [kul][l 2/0] 贬指女性婚外恋的男性。,《广韵》去声暮韵胡误切:“ , ,恋惜也。出《声类》。” ,《广韵》鲁刀切,平声豪韵力报功:“ ,*2也。”《说文.女部》:“ ,固也。”按,匣母上古音[ g],清化音[k]。 025 [ly1] ~草:狼尾草,叶细长而韧,可扎粽子,旧时打油做“油把”。《广韵》去声霁韵郎计切:“~,紫草。”《辞海》:“狼尾草亦称~草。” 026 [ y5] ~子、~管儿:装梭用的纬纱缍。《集韵》去声至韵虽遂切:“~,卷丝为纬也。” 027 [y5] 添加:用绞肉机绞肉,要不断~料。《集韵》去声未韵纡胃切:“~,以手布物也。” a 028 [pha1]状短、矮:矮~~儿。《广韵》上声马韵傍下切:“~,短人立也。”《说文.立部》:“~,短人立~~。”段玉裁注:“~~,短 。” 029 [pa1]1猪。见于“ ~肉”一词,即汁猪头肉,一名香肉、烧腊肉。2母猪,见于“劁~猪”一词,意为已阉、正在肥育的老母猪。《广韵》平声麻韵指加切:“~,豕也。”《说文》:“~,牝豕也。” 030 罢 [pha1]1末:清明以後刀鱼就~市咯。2耗尽:这一仗把他打啊~呀。《广韵》上声解韵薄蟹切:“~,止也,休也。” 031 [va3] 剜、舀、:拿勺儿~糖。《集韵》上声马韵乌瓦切,:“~,吴俗谓手爬物曰~。”通“ ”。 032 [tsa1] 痂甲状物:猪油~儿。《广韵》平声麻韵侧加切:“~,疮痂甲也。”(编辑按:猪油~儿应作猪油渣儿) 033 [tsa5] 下大状:短脸~腮;下 有点儿~。《广韵》去声韵陟驾切,:“~,张也。”《玉篇》:“~,下大也。” 034 咤 [tsa5] 怒声:听他声音发嘎~,晓得他光吖火。《广韵》去声韵陟驾切:“~,《说文》曰:‘喷也,叱怒也。’~,同吒。” 035 [tsha1] 螯:蛤蜊。《集韵》平声麻韵昌遮切:“~,~螯,虫名,如蚬而大。通作车。” 036 [sa1] 母牛,母黄牛:~牛。《集韵》平声麻韵师加切:“~,牛名。”《本草纲目.兽部.牛》:“牛之牡者曰牯,曰特,曰,曰 ; 者曰~,曰 。” 037 [kha1] 塞、插:他怀的~啊两块番芋。《集韵》平声麻韵丘加切:“~,(扼)也。” 038 [ a2]不合:大门~啊在下。《集韵》平声麻韵牛加切,:“~, ~,不齐。” 039 [ hia5] 歪斜,倾斜:墙有点儿~。《广韵》去声韵迁谢切,:“~,斜逆也。” 040 [ya1] 手、足、唇等部位麻木僵硬:嘴边儿发~;~手儿:手畸型,或指其人。《广韵》平声戈韵於靴切:“~,手足曲病。” 041 绐 [th 1] 松(),垂:~舌头;椽子有点儿~。《广韵》上声海韵徒亥切:“~,丝劳也。” 042 [l 1][t 5/0] 1喻愚鲁,素质差:~和尚没得好道场做。2喻衣不谨饰:她拖鞋脚的一副~形。 《集韵》去声代韵乃代切:“ ,不晓事。” ,《集韵》去声代韵丁代切:“ , ,不晓事。” 043 [s 5] 魂魄:走~,落~,~去呀。《集韵》去声怪韵所介切:“~,鬼名。”《正字通.鬼部》:“鬼,人死魂魄为鬼。” 044 [k 1] 触动,使移位:~灰(扒草木灰);拿脚~他。《广韵》:上声海韵胡改切:“~,动也。”见024 045 [ 1] 1碰、撞:挑河、筑路常会~到住家人家。2磨擦:两个人~来擦去的,太露骨。3喻争吵的闹:做~。《集韵》平声韵鱼开切:“~,《博雅》:‘ 也。一曰~~,高。一曰磨也。’”按,如皋阳声正向阴声转化中。 046 [x 3] ~碗:柱形碗。《集韵》上声海韵许亥切:“ 或作~。”《玉篇.皿部》:“~,器,盛酒。”引作建筑涂泥具:木。 047 [p 5]凸眼球:近视眼的眼睛是~的;勒头~眼。《集韵》去声效韵皮教切:“~,目怒也。”按,浊母字受北方话影响,部分读不送气清音,则原调不变。 048 [ph 5]用假话套取真话:我拿话~他,把真话~出来呀。《广韵》去声效韵匹切:“~,起酿,亦大也。”《说文》:“~,大也。从大,卯声。”段玉裁注:“此为虚张之大。”《正字通.大部》:“方言:以言冒人曰~。” 049 一 [l 2/1][tsh 2/0] 指东西小而杂:这些~儿鱼只好把猫儿吃。,《集韵》平声豪韵郎刀切:“~ ,物未精。” 《类篇.小部》平声豪韵财劳切《集韵》无字,《类篇》无注。。二 [l 1][tsh 1] 指东西脏而杂:这一袋小麦又是秕子又是砂礓儿的真~。见045 050 [tsh 1] 1鸣叫:鸟儿~、虫豸~、猫儿~。2大声叫喊:你不松手我就~。《广韵》平声宵韵敕宵切:“~,鸣也。” 051 [s 5] 放~火:本地习俗,正月十五晚间用火把引燃田间、岸边宿草,以利翌年萌生。《集韵》去声效韵所教切:“~,炽火急燃谓之~。” 052 [s 5] 1快速:你~点儿去;她煮饭~大;快~。2敏捷:少年伢儿浑身 [t y *27]~。《集韵》去声号韵先到切:“~,快也。” 053 [k 3] 腹中绞痛:1肚阴平的~人子。2 ~肠痧:阑尾炎。《广韵》上声巧韵古巧切:“~,腹中急痛。俗作。” 054 [k 3] 1状扭曲交织,或喻事理不清:柏木的丝头是~的;~~儿帐。2蛮缠:~事;胡~蛮缠。《集韵》上声巧韵吉巧切:“~,接物也,一曰戾也。” 055 [ 1] 横击:~脚踝儿。《广韵》平声豪韵五劳切,:“~,击。”《集韵.爻韵》:“敲,《说文》:‘横也。’或作~。”见045 056 [ 1] 额凸而鼻眼部较凹的脸型:~~儿脸;脸有点儿~。《广韵》平声肴韵於交切:“~,深目。”又作 、 。 i 057 [pi 1]看,望:他病吖,你去~~他吧。《集韵》平声宵韵卑遥切:“~,恶视也。”《字汇.目部》:“~,望也。” 058 [ti 1] ~尾儿:1、尾残而短;2、喻人无後。《广韵》都聊切,平声宵韵:“~,短尾犬也。”一作,《集韵》平声萧韵丁聊切,:“ ,犬之短尾者。” 059 [thi 1] 剔:~刺;~螺蛳肉子。《玉篇》平声萧韵他凋切:“~,剔也。” 060 [thi 3/1] 1告发:~祸。3挑唆:~是非。《广韵》上声韵徒了切:“~,弄也,俗作挑。《说文》曰:‘相呼诱也。’” 061 挑逗:她有一双~人眼,会拿眼睛~你。《广韵》平声萧韵落萧切:“~,相~戏也。” 062 噍 [t hi 1] 倒~、转~:反刍。《广韵》去声笑韵才笑切:“~,嚼也。” 063 浇一 [t i 1] 面团含水多而烂:酵~。二[ i 1] 1汤液稀薄:玉米 儿粥~~儿的,喝起来爽口。 2喻人情菲薄:处~世。《广韵》平声萧韵古尧切:“~,沃也,薄也。”又,平声啸韵五吊切:“~,韩浞子名。又音枭。”《集韵》:“~,或从枭。” 064 [ i 1] 形容身体瘦长:身子单~。《广韵》相邀切,平声宵韵:“~,长 。” 065 潲[ i 5] 1调:~猪食;把厚面糊加水~开来。2状大雨骤停骤下:雨~。《广韵》去声效韵所教切:“~,豕食,又雨溅也。”《集韵.效韵》:“水激也。一曰汛潘以食豕。” ei 066 [mei2] ~头儿鱼:石首鱼之最小的一种。《广韵》平声尤韵莫浮切:“~,鱼名。”《六书故.动物四》: “~,似 而小。”明.冯时可《雨航杂录》卷下:“ 鱼即石首鱼也。最小者名梅首,又名梅童即~、~头儿鱼;其次名春来。” 067 [fei5] ~,芦~:芦。《广韵》去声废韵方肺切:“~,芦~。” 068 [fei5] 废木片:木匠作坊的,满地是木~儿。《广韵》去声废韵芳废切:“~,斫木札也。” 069 [thei1] 颈项。鹪土名黄~儿,因喉毛色黄。《广韵》去声候韵徒候切:“~,项~。” 070 [tshei2] 心悸:心的~人。《集韵》平声尤韵陈留切:“~,心悸。” 071 [sei1] 形容寒气袭人:冷风~~。《集韵》平声侯韵先侯切:“~,冷也。一曰水气。” 072 彀 [kei5] 从远处勉力触、取:毽子在屋上,要拿竹子~下来。《广韵》去声候韵古候切:“~,张弓。”《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中。”按即射程,箭所射到之处。《红楼梦》第八十九回:“这张琴不是短,因我小时学抚的时候,别的琴都~不着,因此特地做起来的。” 073 [khei1] 眼球深凹:他眼睛~呀肚的,活像个西洋人。《广韵》平声侯韵恪侯切:“~,目深~。”一作 、 。 074 [ ei1] 大汤久煮:~粽子,~牛肉。《集韵》平声侯韵於侯切:“~,也。” 075 [xei1] 称气喘病:糖~子(有痰鸣音的气喘病)。《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喘逆》:“喘逆,古名咳逆上气。有风寒,…… ~。”《广韵》平声侯韵呼侯切:“~,~ ,鼻息也。” 076 [xei2] 怒:你一提这句话,他就~起来呀;他眼睛朝你一~,真怕人子。《集韵》平声侯韵胡沟切:“~,~,怒 。” 077 [xei5] 愠怒,郁闷:他吃嘎个闷憋(暗中或软软地吃了亏、吃了苦头,却不好说出),心的~嗽。《广韵》呼漏切,去声喉韵:“~,耻辱。”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通谓蓄怒为~,或言~气。” 078 [xei5] 1吵骂:他一齐儿去同人家~呀一顿。2激怒冲动:他~上去动手就打。《广韵》去声候韵呼漏切:“~,怒也。”《说文.言部》:“~,或从句。” 079 [xei5] 吸含:砖头~水,石头不~水。《集韵》下遘切,去侯匣:“~,沾濡也。” uei 080 *! [khuei1] 用模具整烫:~帽子。《集韵》平声支韵驱为切:“~,柔革平均也。”清.翟灏《通俗编.杂字》:“今消皮家曰~皮及~帽、~鼓皆用此字。” 081 *" [th 2] 厚片:铜~儿。《集韵》徒禾切,平声戈韵:“*#,飞*$戏也。或作~。” 082 *% [th 5] 换毛发:~毛;~头发。《广韵》去声过韵汤卧切:“~,鸟易毛也。” 083 *& [l 3] 锯切:~肉。《广韵》上声哿韵来可切:“~,相击也,本斫也。” 084 *' [m 2] 切、削:~削;把鞋底边子~掉点儿。《广韵》平声戈韵莫婆切:“~,削也。”按,口语中有时读[m 2] 085 *( [s 1] 偷视,闪视:贼眼则~。《广韵》平声歌韵素何切:“~,偷视也。《集韵.戈韵》:“~,视之略也。” 086 *) [s 1] 1速行:他走起路来望前则~。 2滚:~铁环,~抛抛儿(游戏,抛滚铜钱、玻璃球等)。《广韵》平声戈韵苏未切:“~,~疾。” 087 ** [s 1] 1锯:~木料。2用钢丝锯镂:~花板儿。《集韵》平声侯韵先侯切:“*+,雕也。或从叟。” 088 *, [ 2] 额凸称前~,颅凸称後~,总称~头。《集韵》平声模韵讹胡切:“~,大头也。” 089 *- [x 1] 呼气:他手冷,支啊嘴上~气。《集韵》平声戈韵呼切:“~,吐气也。” 090 *.*1 [x 2][ *'1] 蚯蚓。*.,《集韵》河干切,平寒匣:“虫名。*.*1,蚯蚓也。或作*3。”*1,《广韵》上声阮韵虚偃切:“*1,蚯蚓也。吴楚呼为寒(*.)*1。”

常见如皋话

东西(物品)——杲昃 受苦,遭罪——挨搞,操去(caoqu) 人来疯——翻嫌 歪歪斜斜——乔要撇撒,时要撒拐 晚上——夜里(yelei) 橡皮——擦皮揩揩(kai) 看什么东西呀——瞟(biao)甚呢杲昃(gaozi)啊 很早——久里八早 捞枣儿 很大——无太(tai3)不太的 摇摇晃晃——摇的豁落的 嚣张——非样浮躁的 坏蛋-----大枪mei 打枪被 厕所——茅港 小板凳——爬爬凳 吃饭了吗----苟曾吃饭 难看——难向 丑相 大便--欧屎 乌死 小便--猜需 掐嘘 欧虚 三轮摩托——三卡儿(三轮摩托的士:兔头) 自行车——脚踏车 说谎——飘薄(pa2)汤 刚才——才儿 才珈儿 拖鞋---嗒板儿 偷还儿 脖子---颈康(jin-gang) 丈夫---男匠 老婆----女匠、马妈儿 没有——么(me)得 吹牛-----日怕、漂白汤(pio-pa-tang) 螺蛳——螺儿 回家——家(ga)去 异想天开---拿心 明天——门挠 晚饭——夜饭 吵架——淘气,刚丧 死相---死形架子 到你家玩---上nia耍子 温开水----va烫儿 小男孩---细男伢(nger) 小女孩----细丫(nga)头 费话多----穷嘴 吃东西----床倒头(一般用作戏谑) 睡觉----挺告、困告 摩托车---谋贴卡儿 故弄玄虚——拿乔、拽 蛤蟆------癞宝 青蛙-------田鸡 蚯蚓-------河仙 何养 蜈蚣---百脚 姐姐---假假 妹妹-----眯子 妹子 爷爷-----嗲嗲 外公----外外、外公、公公 伯父---大大 叔叔----姨(如城周边及北部) 堐堐(读音相似 西部及西南部) 别别(读音相似 西南部 石庄、 张黄、葛市 小部) 姑姑:嬢嬢 (部分地区称呼比爸爸大的叫姑妈,比爸爸小的叫嬢嬢) 姨:姨娘 姨妈 (部分地区称呼比妈妈大的叫姨妈,比妈妈小的叫姨娘或姨)、如城周边称叔叔为姨 做事不靠谱------撒(第2声)的不搭的 磨蹭——摸区子 不听劝阻的人-----捏鼻呛 做梦-----发演(发魇) 发影(西南部读音)

参考来源

  1. [1],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