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
 
行 1: 行 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是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 ]] 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ref>[https://www.gushimi.org/shangxi/18688.html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创作背景],古诗大全</ref>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5: 行 6:
 
| '''作品名称'''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创作年代''' || [[北宋]]
 
| '''作品名称'''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创作年代''' || [[北宋]]
 
|-
 
|-
| '''作品出处''' || 《[漱玉词]]》 || '''文学体裁''' || [[词]]
+
| '''作品出处''' || 《[[漱玉词]]》 || '''文学体裁''' || [[词]]
 
|-
 
|-
| '''作    者''' || 李清照 || '''词牌''' || 如梦令
+
| '''作    者''' || 李清照 || '''词牌''' || [[ 如梦令]]
 
|}
 
|}
  
 
==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
<br>
 
 如梦令⑴
 
 如梦令⑴
 
 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注释词译==
 
==注释词译==
 +
<br>
 +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br>
 +
 +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br>
 +
 +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br>
 +
 +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br>
 +
 +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 <br>
 +
 +
 +
'''<big>白话译文</big>'''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
    '''<big>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big>'''<ref>[https://www.gushimi.org/shangxi/18688.html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创作背景],古诗大全</ref>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
 
白话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
<br>
 +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9cb3b7c0e4a0.aspx   李清照简介],古诗文网</ref>。
 +
 +
==创作背景==
 +
<br>
 +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ref>[https://www.gushimi.org/shangxi/18688.html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创作背景],古诗大全</ref>。
 +
 +
==作品欣赏==
 +
 +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
 +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李清照 宋代女 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 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论 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 别是一家 ”之 以诗文之法作 词。 并能作诗 留存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 有《漱玉 》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 灵动自然。 词人 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 落花满地 却又不忍亲见 一个“试”字 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 刻画得贴切入微 真实可 感。 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让 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 卷帘人 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 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 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 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 海棠花一定凋谢得 成样子了 可是侍女卷起窗帘 看了看外面之后 却漫 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 既表明侍女对女主 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 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创 背景==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 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这首《如梦令·昨夜 疏风骤》 李清照 早期作品 根据陈祖美编 《李清照简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 打而凋谢稀少, 两种状态 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 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 、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 明春天的渐渐消逝 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 品欣赏==
+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 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3ffd5d0653a9.aspx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文网</ref>。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
[[ 宋代]][[ 胡仔]] [[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br>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
+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
 宋代[[ 陈郁]] 《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br>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
 
 明代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
 明代[[ 蒋一葵]] 《尧山堂外记》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br>
明代徐伯龄《蟫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
+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即工,亦“巧匠斫山骨”矣。
+
 明代[[ 沈际飞]] [[ 草堂诗馀正集]] 》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br>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署名陈世焜)卷十:“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白雨斋词话》卷六:“词人好作精艳语,如左与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云松’,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句虽工,然非大雅。”
+
 明代[[ 徐士俊]] 《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br>
 近代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
 
 现代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
[[ 明代]][[ 徐伯龄]] 《蟫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br>
现代吴熊和: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甚精,在修辞上有所新创。
+
 
 现代吴小如《诗词札丛》: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入。
+
 清代[[ 王士禛]] 《花草蒙拾》: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即工,亦“巧匠斫山骨”矣。<br>
 现代周汝昌: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
 
 +
 清代[[ 黄苏]] 《蓼园词选》: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br>
 +
 
 +
[[ 清代]][[ 陈廷焯]] 《云韶集》(署名陈世焜)卷十:“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白雨斋词话》卷六:“词人好作精艳语,如左与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云松’,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句虽工,然非大雅。”<br>
 +
 
 +
 近代[[ 胡云翼]] [[ 宋词选]] 》: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ref>[https://www.jianshu.com/p/3940560c808f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简书网</ref> <br>
 +
 
 +
 现代[[ 靳极苍]] [[ 唐宋词百首详解]] 》: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br>
 +
 
 +
[[ 现代]][[ 吴熊和]] :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甚精,在修辞上有所新创。<br>
 +
 
 +
 现代[[ 吴小如]] 《诗词札丛》: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入。<br>
 +
 
 +
 现代[[ 周汝昌]]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br>
 +
 
 +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ref>[https://www.jianshu.com/p/3940560c808f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简书网</ref>。
  
 
==参考文案==
 
==参考文案==
 +
  
  

於 2020年1月17日 (五) 12:45 的修訂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後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1]

作品名稱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漱玉詞 文學體裁
作 者 李清照 詞牌 如夢令

作品原文


如夢令⑴ 昨夜雨疏風驟⑵,濃睡不消殘酒⑶。試問捲簾人⑷,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⑸。

注釋詞譯


⑴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⑵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疏:指稀疏。

⑶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⑸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2]


白話譯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2]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3]

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後[4]

作品欣賞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起首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辭面勾勒寫詞時間與環境,昨夜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故把酒以消愁緒,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 「雨疏風驟」十分恰切地寫出暮春時節,風蕭蕭然而雨卻是疏落,渲染了詞人花下醉酒的悵然之感。即便把酒過後的酣睡濃甜,但仍難「消殘酒」,寫出詞人此刻的慵懶惺忪。

  詞人喚來侍女「試問捲簾人」 轉折巧妙精當,靈動自然。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地,卻又不忍親見,一個「試」字,將詞人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畫得貼切入微,真實可感。孰料, 「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讓詞人喜出望外卻又無奈黯然, 「卻」字道出了「捲簾人」不解詞人心以及詞人的意外之喜,詞人的細膩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對比。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着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5]

名家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

宋代陳郁《藏一話腴》內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語,《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余愛趙彥若《剪彩花》詩云「花隨紅意發,葉就綠情新。」「綠情」「紅意」,似尤勝於李雲。

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記》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夢令》,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一:「知否」二字,疊得可味。「綠肥紅瘦」創穫自婦人,大奇。

明代徐士俊《古今詞統》卷四:《花間集》云:此詞安頓二疊語最難。「知否,知否」,口氣宛然。若他「人靜,人靜」、「無寐,無寐」,便不渾成。

明代徐伯齡《蟫精雋》:當時趙明誠妻李氏,號易安居士,詩詞尤獨步,縉紳咸推重之。其「綠肥紅瘦」之句暨「人與黃花俱瘦」之語傳播古今。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前輩謂史梅溪之句法,吳夢窗之字面,固是確論,尤須雕組而不失天然。如「綠肥紅瘦」、「寵柳嬌花」,人工天巧,可稱絕唱。若「柳腴花瘦」,「蝶淒蜂慘」,即工,亦「巧匠斫山骨」矣。

清代黃蘇《蓼園詞選》:按: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澹,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清代陳廷焯《雲韶集》(署名陳世焜)卷十:「只數語中,層次曲折有味。世徒稱其『綠肥紅瘦』一語,猶是皮相。」《白雨齋詞話》卷六:「詞人好作精艷語,如左與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雲松』,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寵柳嬌花』等類,造句雖工,然非大雅。」

近代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6]

現代靳極蒼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現代吳熊和:這首詞表現了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全詞僅三十三字,巧妙地寫了同捲簾人的問答,問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寫得靈活而多情致。詞中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綠肥紅瘦」這句中,以綠代葉、以紅代花,雖為過去詩詞中常見(如唐僧齊己詩「紅殘綠滿海棠枝」),但把「紅」同「瘦」聯在一起,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淒婉,鍊字亦甚精,在修辭上有所新創。

現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此詞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筆寫穠麗艷冶之情,詞中所寫悉為閨房昵語,所謂有甚於畫眉者是也,所以絕對不許第三人介入。

現代周汝昌: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圖畫,並且還有對話,並且還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可能是現代的電影藝術的條件才能勝任的一種「鏡頭」表現法,然而它卻實實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詞人自「編」自「演」的作品,不謂之奇蹟,又將謂之何哉?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7]

參考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