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鲁阁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鲁阁战役,太鲁阁族称为抗日战争(太鲁阁语:Tmgjiyal mrata Nihung),日本帝国与太鲁阁族之间的战役,在1914年5月17日至8月28日发生于太鲁阁地区的战役,亦是二十世纪台湾本岛最大的一场战役。

日本帝国为彻底压制台湾生蕃建立其统治威信,并有效控制太鲁阁地区庞大的自然资源,而主动展开讨伐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也是五年理蕃计划中最受重视也是最后一场战役,战争前的准备期长达二年,多次的探勘、观测、地图描绘周详,五年理蕃计划中,一场战役动用的军、警、人伕最多,运送补给线最长,军需耗费也最多,作战时间长达三个月的一场战役,而被定义为“战役”主因是:太鲁阁讨伐战役军费财源,是经日本明治天皇首肯经帝国议会通过,以及佐久间左马太以总督之尊亲征,可代表日本帝国征服东台湾之历史战役[1]

蕃地调查与理蕃道路之修筑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太鲁阁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中最为凶猛的族群,其与日本关系宛如两个独立且敌对的国家,其次,太鲁阁地区,尤其是内太鲁阁,直到日本统治台湾的17年之后,仍然是一片空白,甚至,连素有“台湾蕃通”之称的“森丑之助”都没进去过,所以自明治43年(1910年)以来,日方对太鲁阁地区进行过多次蕃地及蕃情的调查,先有三次尝试性的探勘之后,始有大正二年(1913年)9月至11月的“太鲁阁讨伐之准备探勘”,共组成合欢山能高山、得其黎溪及愚屈、巴托兰等四个地区的探勘队,次年,日方又展开第五次的探勘行动,而在每次的探勘行动中,探勘队亦负有开凿、修筑道路之使命。综合这几次的探勘结果后,日方遂刊行出版“太鲁阁事情”一册,并分发给太鲁阁蕃地肃清准备之工作人员,先让他们了解欲攻打地区的地理环境,以避免重蹈在“新城事件”发生时,因不熟悉地形而攻打失败的覆辙。

台湾史上最大的山难

虽然日方展开了多次的探勘行动以及动员了军警、脚伕、赛德克族“托洛库群”,但因为太鲁阁族的地域性强加上地势险峻及天灾,使的日本方在探勘也吃了很大的苦头。1913年3月22日因为一场寒流来袭使的“合欢、奇莱北峰方面探险队”一夜之间冻死或坠崖死亡者多达89人,当时测量探险队队长野吕宁,事后把这件事记述非常详细,大正2年(1913年)3月,台湾高山还笼罩在酷寒的天气之下,身为测量技师的野吕宁明知此时不宜上山,然而五年理蕃计划已经到最后阶段了,再“角板山之役”、“李栋山之役”,这两场大型的战役完成后,事实上,剩下最后,也是最棘手的“太鲁阁战争”。比起前述的战役,无论是角板山、李栋山,早在清朝时代就已经有汉人进去采樟,其中,台湾巡抚刘铭传更数度讨伐角板山,所以,那个地方的形势,日本能够确实掌握,然而太鲁阁地区却是一片空白,可以说是军事上的黑暗地带,在战争开始之前,如果没有确实的地理资料,可以想见,日军将陷入盲目作战,因此尽管时机不宜,野吕宁还是得硬著头皮上山[2]

视频

太鲁阁战役 相关视频

世界奇观尽在太鲁阁
台湾纪录片太鲁阁原住民表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