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橋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津海河橋樑 |
天津市內跨越海河幹流和市區內主要支流的各式橋樑。天津市由於處于海河流域下游的九河下梢,自古建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橋樑。自從2002年起,天津市開始對海河進行綜合開發以後,除對原有橋樑進行修繕、提升和改造之外,還邀請英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橋樑建築設計公司共同對天津海河的橋樑進行設計並新建了一批具有景觀作用的橋樑,使得天津市區內的海河上游,平均不到0.8公里就有一座橋樑,在改善交通的同時也提升了海河的景觀。天津海河上「一橋一景」的景致,已經成為天津著名的旅遊景觀。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天津海河橋樑
門票價格:免費
地理位置:天津市津南區外環南路
歷史
歷史上,天津早期的橋樑大都是木橋或石橋。當時一些較大河流如海河、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等都是依靠渡船來連接兩岸交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現今的紅橋區西沽,天津修建了最早的浮橋。天津的浮橋大多是用木船連綴而成,有船經過則開橋,船過以後則閉橋使人車通行;浮橋的引橋及搭板也是木結構,能適應海河每日潮差的變化。此後,東浮橋、鹽關浮橋、院門口浮橋、北大關浮橋、大紅橋浮橋、大夥巷浮橋等相繼建立。而「浮梁馳渡」也成為清朝時「天津八景」之一。
光緒十三年(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大紅橋建成,在今後的百餘年間成為周邊的地標,天津市的紅橋區也因此得名。1888年,天津第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在直隸總督行館前的南運河上建成,取名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1906年,由天津與奧地利、意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金湯橋在海河上建成。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樑中的一個新品種。1926年,在老龍頭火車站旁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當時該橋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此後,這座橋又先後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是現今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1985年,海門大橋成為中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 天津近代開埠之後由於租界的建設,使得天津擁有了一些西方開啟式鋼橋如吊旋的解放橋、金鋼橋,平轉的金湯橋,平拖的金華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天津的橋樑建設快速發展,而且每座橋都有不同的風格與樣式,有「一橋一景」的美譽。
在天津市區海河幹流之上的橋樑有金鋼橋、獅子林橋、金湯橋、進步橋、北安橋、大沽橋、解放橋、赤峰橋、金匯橋、大光明橋、金阜橋、直沽橋、海津大橋等,市區內跨越海河主要支流子牙河還有河北大街立交橋和永樂橋兩座大型橋樑。在濱海新區海河上的橋樑有濱海大橋、海門大橋、海河開啟橋、海河大橋、南疆公路大橋等。其中,永樂橋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的橋上摩天輪;作為歷史文物的金湯橋和解放橋在節假日會不定期地向市民和遊客展示性開啟;2006年大沽橋榮獲世界著名橋樑大獎——尤金·菲戈獎。
海河綜合改造開發
2002年底天津市政府通過了《天津海河綜合改造開發總體規劃》,擬將海河建成獨具特色的服務型經濟帶、景觀帶和文化帶,使其不僅具有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等功能,更具備旅遊、休閒和發展服務業的功能。海河綜合改造開發項目包括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堤岸改造、橋樑改造、建築保護與設計等內容,而橋樑的建設、改造和夜景照明是海河綜合開發工程的一個重要的項目。自2002年開發海河至今,天津市中心城區形成了海河景觀照明「魚骨形」結構,即以海河及其延長線景觀照明構成天津夜景照明的主軸線,並由軸線通過道路界面發散為呈「魚骨形」交叉結構的主軸照明格局。每一座橋都是夜景的交叉節點,以橋樑為代表之一的海河夜景已經成為天津市重點的旅遊線路,並成為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等重大活動的招待來賓的旅遊項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