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碼頭(廣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字碼頭(廣州) |
---|
天字碼頭,俗稱「廣州第一碼頭」,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有渡輪渡過珠江來往對岸海珠區的紡織碼頭及提供水上巴士服务,現除了用于渡江外,最大的用途是用于旅游觀光。在天字碼頭的遊船有信息時報號、廣東電台號、花城明珠號、珠水明珠號、珠江明珠號、翡翠號、天字一號、天字三號和銀鷗遊艇等。
據乾隆《廣州府志》記載,雍正七年(1729年),布政使王士俊在天字碼頭建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官員卸任離廣州時,也在此亭恭請聖安,然後才下船啓航趕路。當時,這碼頭只供官員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由於它具有如此顯赫的特殊身份,所以稱為天字碼頭。亦有人認為:原來古人編排號碼多用《千字文》作順序,其開頭是:“天地玄黃……”即是第一號碼頭,亦是説最好、規模最大的碼頭。説起來,這個碼頭是一名水手獨資建造的。
历史
天字碼頭是廣州東堤有座氣派非凡的碼頭,清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清朝中葉曾被指定為官方碼頭,但凡官員從水路到廣州或離開廣州,都在此上落。碼頭前面有接官亭,作為迎來送往官員之用。是廣州使用歷史最久的碼頭。廣州從明代起就有碼頭興建,到了今天,很多古碼頭已不復存在,惟獨這200多年前的古碼頭仍屹立在珠江河畔。其次是地理位置適中。
1839年(道光十九年)3月10日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就是在天字碼頭登岸,鴉片戰爭爆發後被皇帝免職,充軍伊犁,而離開廣州時,他也在此下船的。
辛亥革命前夕,清廷派鳳山為駐粵將軍,當其在天字碼頭上岸不久,就被革命黨人的炸彈炸得橫屍路旁,為清政權敲響喪鐘。民國時某酒樓有一菜式名“鳳山入城”就是“炸蛋(彈)”。辛亥革命之父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多次途徑天字碼頭,最後也曾在此坐船逃往香港。這也可見天字碼頭非同一般,因此知名度很高。
歷史意義
“天字碼頭”四個字,不僅僅是一座碼頭的名字,更是成為一種情結。中山大學教授康保成認為,按照界定,天字碼頭不能算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促使我們思考“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中只有十個類別的侷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延應該拓寬”,康保成説,“天字碼頭集中反映出來的‘集體記憶’其實非常重要,對於一個城市的市民來説,這種情感是很珍貴的。”康保成表示:“應該修改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外延應該把這部分加進去,就是‘集體記憶’、‘集體情結’等。”[1]
鄰近建築
旅遊路線
珠江日遊天字碼頭上船(或大沙頭碼頭、西堤碼頭),遊覽白鵝潭至廣州大橋段或至黃埔軍校、蓮花山、上下橫檔島、內伶仃洋珠江出海口,通過珠江這條廣州人民的母親河看看廣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珠江夜遊天字碼頭上船(或大沙頭碼頭、西堤碼頭),遊覽白鵝潭至廣州大橋段珠江,充分領悟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珠水夜韻。 珠江兩岸遊(乘公交車131A、131B)新鴻花園→廣州大橋底→珠江廣場→中大北門廣場→珠江泳場→濱江東→石湧口→濱江→草芳圍→海珠橋底→塹口碼頭→海幢碼頭→大基頭→南方大廈→愛羣大廈→靖海路口→文德南→東堤→大沙頭碼頭→大沙頭→沿江東→省中醫二沙分院→星海音樂廳→二沙樂→新鴻花園→赤崗塔→藝苑→赤崗東→赤崗
水巴線路
水上巴士航線共有12條航線、25個碼頭、38艘營運船舶,總里程46.8公里,是廣州市繼公共汽車、出租車、地鐵後的第4套公交系統,為緩解陸上交通壓力、服務市民出行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 S2線路
途徑站點:芳村-黃沙-西堤-天字-大元帥府-中大-廣州塔 航線時間:07:10-18:30(芳村)07:00-18:30(廣州塔)
- S7線路
途徑站點:天字-紡織 航線時間:06:45-20:30(天字)06:38-20:22(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