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大钟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原名觉生寺,因寺内存放永乐大钟,故又俗称大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本为皇家汉传佛教寺庙,1985年辟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1996年,觉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

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至持续至清末。觉生寺曾为清代京师最重要的寺庙之一,据清代《京师寺庙细数折》所载,京师共有寺庙291处,而觉生寺仅名列于万善殿和万寿寺之后[1]

大钟寺在清末渐渐从皇家寺庙过渡成为平民化的寺庙,除了成为修道场所外,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更会举行盛大庙会,并且是北京“八大传统庙会”之一。民国立国后,大钟寺曾先后在1929年及1936年向北平市公安局和社会局进行登记,获得了礼佛的执照。

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后,大钟寺曾在1957年10月28日被北京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惟寺庙长年无人打理,日久失修,而且还被工厂占用,寺内除了永乐大钟尚仍留存外,其他文物一概尽失。后来文化大革命完结后,大钟寺寺内建筑凄凉破败,极需维护,北京市政府遂于1980年2月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后又于1984年11月批准成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始对全寺展开修缮工程,终于在1985年10月正式开放,并举行了建馆典礼。

在1996年,觉生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受到了国家的保护。现时大钟寺虽已改成博物馆,但每年农历正月也会举行昔日的庙会。

视频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相关视频

今日京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博物馆时光 | 大钟寺博物馆:钟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