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稻埕码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稻埕码头黄昏景色照片来自

大稻埕码头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万华(艋舺)同安人发生激烈的械斗,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开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兴建,淡水港开放后,大稻埕在刘铭传的治理下成为台北城最繁华的物资集散中心,以茶叶、布料为主要贸易交易,当时的延平北路及贵德街一带便是商业活动的重心,也让大稻埕早年的历史多采多姿、令人回味。大稻埕码头位于淡水河畔,现今五号水门处(环河北路、民生西路口)。大稻埕的发展历史,与大稻埕码头有著密切的关系,淡水开港通商,外商洋行纷纷到此开设商号,促成大稻埕往后的繁华。现今虽然码头功能不复当年,但已转型为民众休闲游憩的去处。近年来大稻埕码头除了迎节庆放烟火之外,沿岸并辟建自行车道,民众可以悠闲骑单车享受河畔之旅,同时欣赏大稻埕的古意景致。[1]


在台北尚未开发的时候,大稻埕原本是平埔族原住民‘圭母卒社’的聚集生活的地方,直到了康熙48年(西元1709年),当时在台居民陈赖章向政府申请了官方开垦直到,开拓大加腊堡地区,包含了大稻埕一带,汉人才渐渐进入这里,开始了农业公正的生活,当时这个地区有一个很大的晒谷场,供这里的居民使用,因此就将这里称为‘大稻埕’。


大稻埕的兴衰

从汉人进入开荒拓垦后,一直平静的生活在大稻埕地区,直到了1920年,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实施了台湾地方官制以及行政区域改制等计划,废除当时台北厅直辖之艋舺、大稻埕、大龙峒三区,设立了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虽然大稻埕的区域已被裁废,但是大稻埕并不因此就成了历史名词,时至今日,大稻埕仍然是台北人怀念的所在。


大稻埕码头的繁荣

大稻埕的范围为民权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临淡水河,东至重庆北路,往北是大龙峒,往南经北城门进入城中区,出南门后到艋舺,而大稻埕码头位于淡水河畔的5号水门处,环河北路与民生西路口;大稻埕码头的兴起,也与大稻埕地区的发展相当有关,因为大稻埕紧邻淡江,而称大稻埕为稻江,1858年,清廷因英法联军之一役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在1860年,淡水正式开港通商,促成大稻埕往后浓郁的异国情调与繁华景象,实际起卸的口岸,则包括艋舺和大稻埕,艋舺因居民排外性强,加上河口淤积等因素,把通商机会和台北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拱手让给大稻埕;往后,英、美等国商人,纷纷在大稻埕沿河的贵德街和南京西路上设立洋行,而外商鼓励北部农民大量种茶,以便销往自国;在外国洋行带印引下的茶叶贸易,不但使市场扩大,也促使这里的经济发展开始繁荣兴盛;更在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前后,划定大稻埕的淡水河沿岸为外国人居留区,并改善货运、码头设施及电力通讯等,更是奠定了大稻埕商业繁荣的基础。


大稻埕-大台北的怀旧风味

大稻埕在台北市政府的规划下,在特定的节日也有烟火活动,让民众在淡水河畔欣赏美丽的烟火表演;此外,附近的‘大稻埕历史街’也是著名的景点,‘海关博物馆’更是展示著世界各国的海关制服以及相关文献、文物,‘永乐市场’、‘迪化街’更有许多充满人文风情的建筑,让民众在都市的忙碌生活中,能够体验早日的纯朴风情。[2]


大稻埕风华

大稻埕码头位于淡水河畔的5号水门处,环河北路与民生西路口,日落大稻埕是北部摄影人就近最佳绝景处,黄昏时可见三五成群影友背著大脚架,寻找最佳位置,仡立岸栏专注取景。大稻埕曾经是繁华的贸易港口,但现在已慢慢没落,被遗忘在大稻埕的历史里。民众来趟丰富的历史文化巡礼,日治时期的迪化街称为“永乐町”,两旁的华丽洋楼引领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古早的年代,不仅建筑是古色古香。以南北货行变成今日迪化街最具代表性,永乐市场是纺织界的天堂,相隔不远台北市最著名的夜市之一, 宁夏夜市以乡土小吃名闻遐迩,古迹与美食可窥探其中丰富内涵, 能带予您意想不到的惊喜!


大稻埕码头大游河之旅日益热门,形成北市具特色水岸景观休憩区。“大稻埕花火节”议会要求市府每年固定举办成为台北市传统,成为北市观光特色,繁荣大稻埕商圈。稻埕霞海城隍庙位于台北市迪化老街上,是台湾的国家三级古迹。高龄超过70的大同分局,化身为文物馆,名列市政三级古迹。迪化街最大的特色,最能感受年节气氛的年货大街,古朴清代闽南式店铺的建筑,街道布满旗帜与灯笼,创造采买年货者另一个视觉景观。“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原名为“台原大稻埕偶博馆”,这里是一座结合了历史与创新、学术与趣味、最特别的偶戏博物馆。[3]


关于大稻埕

大稻埕为台湾台北市地名,今属大同区境内。起初因一大片晒谷广场而得名,自清末至日治期间,大稻埕在经济、社会及文化活动上,都有傲视全岛的发展及成长。不仅商业活动频繁,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地理位置而言,大稻埕对照今日的范围,盖指民权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庆北路以西、西临淡水河。该区地理位置位于台北城北方,经北门可进入城内,北方则有大龙峒。西临淡水河则有舟楫之便,大稻埕兴盛的命脉——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驶至唐山互市,甚至可远达欧美。


移民聚集
1851年,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蓝田为了躲避海盗,从基隆搬到大稻埕,兴建了三间闽南式建筑,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铺。1853年 艋舺发生漳泉移民之间的分类械斗事件“顶下郊拼”,下郊的泉州府同安和漳州人被顶郊的泉州三邑人(晋江、南安、惠安)所驱赶,先是奔往北方的大龙峒,但不受当地同安移民接纳,再转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邻店屋,形成街市,重建庙宇,利用淡水河来从事对渡贸易,形成以同安人为主的河港聚落区。此后,在台北盆地附近(尤其是艋舺和新庄),每遇械斗事件,便有不少人逃抵大稻埕,在原有的同安人街市外围,陆续建立起“汉人居住区”。使大稻埕从一开始,便呈现四方杂处、开放包容的特色。1856年 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庙,标志著该区已经慢慢进入一个崭新的年代。


淡水开港的影响
整齐开阔的六馆街, 位于台北大稻埕, 摄于19世纪末期两次英法联军之后,清廷与列强签订条约,开放安平、淡水等港口为国际通商港口。因此,在1860年,淡水正式开港。但是实际起卸的口岸,则包括艋舺和大稻埕。不久之后,艋舺因为河沙淤积,市况渐衰,船只大都停靠在大稻埕。大稻埕于是逐渐取代艋舺,成为北台湾的商业贸易中心。


1865年,英国人杜德来台湾考察,之后引进泉州安溪乌龙茶茶苗,贷款给农户栽种,再收买茶叶烘培精制,是为台湾精制茶叶之始。安溪乌龙茶不但味道甘美,而且茶水分呈白、金、黄、绿、红五种颜色,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品尝之后,直夸这是Oriental Beauty(东方来的美人),于是“东方美人茶”的美名大作,国际行情水涨船高,欧洲人趋之若鹜。而因此,外商五大行:德记、怡和、美时、义和、新华利,先后来到大稻埕设立分公司,向英、美等国输出茶叶,享誉国际的大稻埕茶市从光绪年代一直延续到日治时期。在洋行带引下的茶叶贸易,不但使市场扩大,也迅速造就大稻埕惊人的财富。1897年,日本总督府调查,发表大稻埕有茶商252家。此外,通商所影响的不仅是经济,亦将异国风格的建筑、宗教等文化带入了大稻埕地区。


鼎盛时期
1882年,清法形势吃紧,台北毫无防备,乃计画筑城,位置就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间。1885年,中法议和,朝廷决定将台湾增设为行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刘下定决心要大力推动新式建设,大稻埕即以其北部货物集散中心的优越地位,成为兴建台北火车站的首要考量之处。刘最后选定大稻埕的南端(前铁路局遗址)兴建“台北火车票房”(今台北车站前身),此举更加带动了附近商街的繁华。除了铺设铁路以外,刘铭传也在大稻埕设茶釐局、军装机器局等公家机构,在该区形成一个“官府建制区”。渐渐地,台北在政经地位与台南并驾齐驱,乃至成为台湾第一大城。也是在这个时候,富绅林维源与李春生合资建昌公司,在大稻埕开辟建昌街(今贵德街),兴建洋楼店铺作为外侨区,出租给外商使用,此后各国领事先后在此设立,商机蓬勃洋风鼎盛。


日治时期以后的变迁
成为“当地人市街”
在台湾日治时期初期,大稻埕的茶叶贸易依然兴盛。日商全力抵斥洋行势力,转而以日本、东南亚为主要进出口市场。大稻埕除了传统的茶叶买卖以外, 南北货、中药、布匹批发业,更因台湾纵贯铁路的全线完成,而更加彭勃发展。 日治时期中期以后,大稻埕市况的繁荣,逐渐被日本人极力建设的城内(今中正区,原城中区)所取代。在这种情形下,大稻埕和城内,可以说是一为经济中心,一为行政中心。在日治时代进行市区改正计划的时候,西方的都市计画观念并未引入“城外”,导致城内逐渐成为日本人统治重心,而城外的大稻埕则阴错阳差地成为台湾人的“当地人市街”, 并保留了最原始的街道景观与生活样貌。不过在圆环、后车站地区有数个冲绳人社区。


1920年11月1日,日本人实施台湾地方官制及行政区域改制,废除原由台北厅直辖的艋舺、大稻埕、大龙峒三区,设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町名改正以后,大稻埕的行政区划约为港町、永乐町、太平町、日新町、下奎府町、建成町、上奎府町。虽然在行政上“大稻埕”已经被裁废,但是该区并不因此就成了历史名词,台湾人依旧在日常生活上用“大稻埕”这个名字来指涉该区。


大稻埕与新文化运动
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各地各种新兴思潮翻涌的年代。日本国内掀起要求民主的大正民主,当时台湾的知识份子,在日本殖民政府的统治下,更深刻感受到这股新思潮的冲击。于是许多新的尝试和活动,都先在富庶的大稻埕登场,然后再向全岛各地扩散。对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贡献极大。比如说“淡水戏馆”、“港町文化讲座”、“永乐座”等,均是当时盛极一时的文化活动地点。“永乐座”是大稻埕最负盛名的戏院,除了传统的戏曲以外,也是现代化话剧上演的舞台。位于现今民生西路上的静修女中大礼堂,则是当时领导台湾文化革新、社会改革运动的“台湾文化协会”举行成立大会的地点。


游览景点
今日的大稻埕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见证昔日风华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年货大街。日治时期以南北杂货、茶行为主,之后米业、中药等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永乐市场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湾1960年代经济奇迹的纺织工业之大本营,惜目前多凋零。


大稻埕有一著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乡五乡庄居民的镇守之神。现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并配祀三十八义勇公〈即自艋舺护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袭死难者〉等。庙的格局较小,只有正殿与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众多。另外,位于南京西路上的台北法主公庙,为1869年安溪茶商所建,与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大稻埕慈圣宫合称大稻埕三大庙。历史惨剧二二八事件的引爆点,林江迈贩烟被殴处,即在台北法主公庙对面前美人座大酒家左边骑楼柱,目前改建大楼中。还有位在延平北路135巷,早期为地方上有名的妓女巷,在陈水扁市长时代大力扫黄之后现在已不复存在,但是还是有当年的妓女户建筑存在上面还有乙级的字样,为很珍贵的历史见证。除此之外,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位于大稻埕老市区,主体建筑样式据悉为李春生参考福建厦门一带西方传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早期的大稻埕虽然是台湾新文化的启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绩,各处总是有著京剧、话剧、布袋戏歌仔戏等在上演。经过了数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规划了归绥戏曲公园,提供各种地方剧一个适当的表演舞台。[4]


地址

台北市大同区民生西路底(五号水门内)


景观特色

为台湾多项特定节日施放烟火之地点,码头边夕阳美景也常让不少摄影好手聚集取景。


停车场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
1.行驶国道1号(中山高),于台北交流道(重庆北路)出口下交流道,直行重庆北路后右转民生西路,直行到底进五号水门即抵。
2.行驶国道1号(中山高),于台北交流道(重庆北路)出口下交流道,直行重庆北路后右转民族西路,左转环河快速道路后行驶至民生西路交界处之五号水门右转即抵。


【大众运输】
捷运:
捷运双连站下车,于出口2出站后朝西至公车站牌“捷运双连站”转乘518、811、红33并分别于下述各站下车后步行即可前往。


【公车】
民生西路口(大稻埕码头)─518、539、785
迪化街─811、红33
民生重庆路口─1210、1811、1812、1816、1818、2001、2011、9002
静修女中─42、518、811、红33
保安街口─9、206、255、274、641、669、704[5]



视频

2018大稻埕码头烟火 无Lag清晰版


你所不知道的台北大稻埕 最佳IG打卡景点|花漾旅途|台北|The hottest Instagram check-in place in Taipei Dadaocheng|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