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爷庙 (元洲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元洲仔大王爷庙是香港一座庙宇,位于新界大埔区元洲仔,邻近现时的前政务司官邸,建于清朝中叶。大王爷庙是大埔的一座水神庙,大王爷是王爷神,亦曾是昔日大埔的鹤佬渔民敬奉之乡土神、水神。随著地方发展,元洲仔已完全改变,再无艇户棚屋,渔民不少已迁进高楼大厦,但乡民仍敬神不绝。每年农历五月初六开始(正诞在初八),为大王爷诞,在天后宫前风水广场有神功戏贺诞,各花炮会及信众,都会在这几天来到戏棚神坛参拜,为大埔区的一大盛事。其中部份花炮会,为了方便村民信众,选择在周日举行庆祝活动。
历史介绍
大王爷的前身,为深圳河[1] 北岸的赤尾村村民,于清朝中叶期间,在元洲仔北岸竖立的一块碑石,附近的水陆居民往往向此碑文烧香祝祷,认为十分灵验。因此到了清朝末年,由大埔五姓渔民发起募捐(五姓分别是苏、徐、李、锺及石)。他们组成“侨港惠阳苏徐李锺石姓宗亲联会”,在现址移碑建庙。该庙在1988年曾进行重建,2014年又由大埔五姓渔民筹款重建。
神诞
在1930年代开始,每逢农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五月初六,大王爷庙都会庆祝大王爷诞,其中五月由初六起便会搭棚演粤剧及白字剧,神棚设于汀角路“风水广场”近大元邨,还有巡游及抽花炮等活动,初六称为“请神”,初八为“正诞”,直到十五早才送神回庙,是大埔区水陆居民一大盛事。
鹤佬贺诞是具特色的传统活动。醒狮部分除了一般的龙狮外,还有鹤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狮和貔貅,共计三十多头动物。其中鹤佬麒麟,舞动者随著锣鼓唢呐的伴奏乐声,大动作地不停转动,俨如民间音乐表演。现场还有功夫表演。队伍由集合地点的大元邨泰欣楼,游行穿过大埔新市镇的街道,走至风水广场,令沿途市民都感受到节日气氛。
另外一个节目是妇女表演传统风俗的陆上扒龙舟。妇女穿戴著自制的头饰服装,在闹市中游行表演,亦有人放怀高歌,表演传统鹤佬歌曲。神功戏方面,除了粤剧外,亦有潮剧地方戏曲的白字戏。但抽花炮活动不是在同日进行,而是定在农历五月十三的神功戏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