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棚情缘(朱启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棚情缘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大棚情缘》中国当代作家朱启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大棚情缘

妻子的老家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这里也是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的故乡。南皮县离我们所在的城市不太远,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老家有很多亲戚,妻子回老家的时候,免不了到亲戚家看看。也有妻子的亲戚到我们家串门,特别是有一个叫海哥的堂兄与我们走动较多。

2020年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春节期间人们只好宅在家里,不能像以往过节那样走亲访友了。妻子通过微信得知海哥又在大棚里种了黄瓜,海哥也担心受疫情影响黄瓜成熟后不好卖。

好在经过全国上下协同作战,到三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当我们给海哥打电话询问大棚种瓜的情况时,海哥告诉我们大棚里种的黄瓜长得很好,现在交通和市场也恢复正常了,不用担心黄瓜卖不出去了。海哥的儿子还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在他们家大棚里录的视频,我们看到大棚里绿油油的瓜秧长势喜人,上面挂满了顶着黄花的小黄瓜,看来海哥家的大棚黄瓜丰收在望。

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这天,妻子接到海嫂打来的电话,得知海哥一家正在来我们这里的路上。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我和妻子到小区门口迎接他们。过了一会,一辆白色的轿车停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海哥家的轿车,开车的是海哥的儿子,他先下车和我们打招呼,接着海哥、海嫂领着两个孙子也下了车。“大哥、大嫂,你们好!”我们热情地向海哥海嫂问好。

海哥说:“你们也挺好的吧!这些日子一直忙在大棚里,今天抽空到你们这里来看看。”海嫂从车上拿下两个鼓鼓的塑料袋,笑着对我们说:“给你们带来点新摘的黄瓜,尝尝鲜吧!还有一些小黄瓜扭,可以用盐腌着吃。”

我连忙接过袋子,看到一根根翠绿的黄瓜顶花带刺,新鲜无比。我和妻子曾多次品尝过海哥家种的黄瓜,那真是感觉又脆又甜。我对海哥海嫂说:“这黄瓜真好啊!”海哥说:“咱家种的黄瓜可是绿色食品,不打农药,可放心的吃!”海嫂也说:“咱家的大棚黄瓜小有名气,很多商家都愿意采购咱家的黄瓜。”海哥海嫂很自信地说着。

到了我们家,孩子们吃着食品,大人们说着话,憨厚的海哥、爽快的海嫂和我们亲切交谈着,虽然聊着家长里短,但是海哥的话题总也离不开大棚种瓜这个事。我们知道,海哥海嫂对自家的大棚情有独钟。

海哥家所在的南皮县曾是一个贫困县,十几年前,海哥家仅种些庄稼,粮食倒是够吃,但是家里没有什么收入,破旧的老房子也没钱进行翻盖。海哥也曾到附近的企业打过工,但是因多种原因也没干多长时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海哥也想脱贫过上富裕生活。后来,县里乡里号召村里建大棚搞种植,海哥和海嫂经过反复合计,就筹资先建了一个两亩地的大棚,学着种植蔬菜,特别是以种植黄瓜为主。

海哥说,建大棚搞种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棚建好后,为了种植出优良的黄瓜,海哥海嫂也是下足了功夫,多次到别人家的大棚参观学习,虚心向农艺师请教。从翻土、施肥、选种、育苗、栽培、浇水到田间管理,海哥海嫂起早贪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大棚种植上了,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棚种植的第一年,海哥家就靠卖菜有了收入。尝到大棚种植的甜头,海哥又扩大种植规模,又建了一个大棚,两个大棚加起来约有五亩地。从早忙到晚,从春忙到秋,年过半百的海哥海嫂不辞辛苦地在自家的大棚忙碌着,儿子儿媳也帮着干,真是以大棚为家了。

每到采摘黄瓜的时候,是海哥海嫂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海哥家种植的黄瓜不打药、成色好、口感好,许多菜商慕名前来收购。和菜商联系好后,海哥海嫂就赶在菜商到来之前采摘黄瓜,而且都是挑个头品相好的采摘,每根黄瓜都是顶花带刺,谁看了谁喜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通过大棚种植,海哥家有了不错的收入,不仅翻盖了住房,添置了新家具和家电,而且还购买了一辆轿车、一辆小货车。通过和海哥海嫂聊天我们得知,现在海哥所在的乡村,近些年来除了种庄稼,很多村民靠大棚种植、养殖、跑运输、出外打工等脱贫致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南皮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海哥对我们说,大棚种植虽然累些,但是觉得有奔头。[1]

作者简介

朱启东,男,1962年出生,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