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坑东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坑东邨

图片来自aikooosanhk

大坑东邨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深水埗区东面近九龙塘,现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第一代楼宇在1955年开始入伙,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伙。

说明

此邨曾于1991年列入出售公屋计划[1] ,但最后计划腰斩。其后,此邨因时间不合而未再出售,是该计划下唯一一条没有在租置计划第二次出售的屋邨。

大坑东邨位于南山邨的南面,以及大坑西邨的东面,大坑东道大坑东邨大坑西新邨以及南山邨之间的主要街道。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内地难民移港定居,由于当时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所以很多难民在1949年至1953年间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但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因而经常发生火警。

已结束的学校

  • 荣基学校(第1座)
  • 深培学校(第2座)
  • 陶庵学校(第3座)
  • 信义宗信光学校(第4座)
  • 基督教灵磐学校(第5座)
  • 信义学校(第6座)
  • 神召会嘉贞学校(第7座)
  • 香港信义会信德学校(第11座)
  • 救世军光耀学校(第13座)
  • 救世军儿童团契学校(第14座)
  • 圣伯多禄学校(第14座)

安置灾民

1953年的圣诞夜,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令5万多人无家可归,于是政府在石硖尾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到了1954年7月22日,另一场大火在大坑东木屋区发生,令2万多人无家可归,政府便仿照石硖尾的做法兴建大坑东邨以容纳灾民,而该邨由昌利建筑公司承建。除了大坑东外,还在大窝口李郑屋兴建徙置大厦,时至今天,大坑东、李郑屋和大窝口的徙置大厦已重建完成,而石硖尾的徙置大厦已经全部拆卸。

重建

1979年,大坑东邨开始进行重建工程,与石硖尾邨一样,香港房屋委员会不是把所有徙置大厦重建,而是把部分徙置大厦改建,其馀拆卸重建,被改建的有第1、2及14座,当中第1、2座两翼中间的厕楼被拆去,单位加入独立厨厕,而第14座则将两个前后单位打通,住户仍需使用中间的共用厕所。改建工程于1980年完成,其馀的新楼宇于1983-1986年入伙,而本邨的东海楼、东辉楼、东成楼、东裕楼、东满楼及东旺楼是首批落成及层数最少的相连长型大厦,只有11层。原因是本邨兴建时位于飞机航道之下,楼宇高度受限制。由于相连长型的外观较长而窄,加上设计较灵活,所以这个楼宇设计其后被使用于面积较细及受高度限制的徙置大厦重建工程地盘,所以相连长型的楼宇大多数于市区找到。

东新楼(第14座)于2001年拆卸,受影响的居民大部分都安置到幸福邨。馀下的四座徙置大厦(东荣楼、东富楼、东运楼及东和楼)于2003年全面拆卸,受影响的居民原被安排搬迁至富昌邨,但因前民协区议员王桂云梁锦滔与一班街坊争取原区安置,最后利用邨内原有硬地足球场位置兴建了东健楼及东怡楼,大部分都安置到新建的邨内两座楼宇,而将后期拆卸的四座徙置大厦原址以地换地方式重建回球场。

屋邨资料

现有楼宇

楼宇名称 楼宇类型 门牌号码 落成年份 备注
东龙楼 旧长型 大坑东道88号 1983 在地图上呈T字型
东成楼 相连长型第一款 1986
东辉楼
*东海楼
东裕楼 大坑东道83号
东满楼
*东旺楼
东健楼 小型单位大厦 2002 在地图上呈十字型;两座大厦均没有家庭式单位
东怡楼

以“*”标示楼宇为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中多宗确诊个案患者居住的大厦

东成楼、东辉楼及东海楼曾经于1991年被纳入“出售公屋计划”中作出售,但因计划腰斩而未能售出,其后未被纳入后来的租者置其屋计划,为“出售公屋计划”中唯一依然未被出售的屋邨,同期其它屋邨均已于租者置其屋计划全数售出。

影片

大坑东邨 2022年9月4日 石硖尾的公共房屋 邨内的情况怎样? 多唔多人休息? 屋邨店铺情况怎样? Tai Hang Tung Estate Hong Kong Street View@步行街景

参考文献

  1. 出售公屋计划,housing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