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叶千斤拔根

大叶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又名天根不倒千斤紅蔓性千金拔一條根蝶形花科植物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tze.,常生長於曠野草地上或灌叢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陽處亦有生長。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秋季採收,可入藥,味甘,性溫。

目录

千斤拔的歷史記載

千斤拔始載於《生草藥性備要》,[1]稱其「味甜,性劫」、具有「壯筋骨,解熱毒,理內傷,治淤打,浸酒滋腎」的功效。《陸川本草》中也記載其「清肺止咳,清涼解毒。治咳血,痢疾,溫病身熱口渴,頭暈」。其後《嶺南草藥錄》、《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廣東中藥志》等書對其植物形態、生態環境、藥性、化學成分、藥理等亦有記述。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的根。秋季采收。

性味归经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脉,强筋骨。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偏瘫,阳痿。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泡酒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活血。治风湿骨痛,疮疥。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强腰壮骨。治腰肌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劳伤久咳,咽喉肿痛。

形态特征

大叶千斤拔,又名:假乌豆草、皱面树。直立半灌木,高1~3米,嫩枝密生黄色短柔毛。小叶3,顶生小叶宽披针形,长6~20厘米,宽2.5~9厘米,先端尖,具短尖,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沿叶脉有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基出脉2条;叶柄有狭翅,有短栗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序轴及花梗均密生淡黄色短柔毛;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最下面一齿较长,外面有毛;花冠紫红色,长约1厘米;子房有丝毛。荚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褐色,有短柔毛。种子1~2粒,球形,黑色。花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空旷草地或灌丛中。


民間方例

(一)風濕關節炎:大葉千斤拔1兩.雙面刺3錢.水煎服[2]

(二)慢性腰腿痛:大葉千斤拔.龍鬚藤.杜仲各5錢.水煎服。

(三)跌打損傷:大葉千斤拔.大羅傘.九節茶各1 兩.水煎服。

參考資料:常見中草藥(1)好兄弟.台灣藥用植物誌(卷上)甘偉松.植物青草種類民間常用手冊(國峰)。

視訊

介紹藥用植物及民間常用青草藥 大葉千斤拔別名:白馬屎,紅藥頭,一條根,臭空仔。


參考文獻

  1. 千斤拔的歷史記載. 每日頭條. 2016-12-04. 
  2. 藥用植物簡介( 259) 大葉千斤拔.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2000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