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仵民间舞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仵民间舞蹈

大仵乡民间舞蹈是柘城县的古老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除鬼会属柘城县大仵乡人自创外,龙灯舞、狮子舞、竹马、旱船等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名扬四海。2008年,柘城大仵民间舞蹈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大仵民间舞蹈

地点:柘城县

简介:古老传统民俗表演艺术

历史:350多年

历史起源

据传,早在1641年,柘城大仵有一王姓富绅,早年为药商,他在外埠见有龙灯舞、狮子舞、旱船等传统民俗舞蹈十分热闹、好看,心中就萌发了“引进”的念头。王绅士50岁以后弃商归家,为了摆阔,决定在60大寿时好好热闹热闹。于是在他庆祝60大寿时,便从外地请来了龙灯舞、狮子舞、竹马等舞蹈艺人,一连演出三天三夜。其演员之众、声势之大、影响之广、观众之多前所未有,王绅士得意至极,好不风光,高兴得彻夜难眠。随后他又生出想法:我66庆寿、80庆寿,时间长着呢,何不把他们多留些日子,让大仵的人跟他们学会,有事不就方便多了。自此,以上民间舞蹈就在柘城大仵“落了户、扎了根”。

民间舞蹈起源

柘城大仵民间舞蹈中的鬼会是大仵人自己独创的民间舞蹈。清朝初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遭到国人的反对和唾骂,大仵人为了表达他们对奸贼的憎恶(当时是不能直白反对吴三桂的,只能采取影射进行讽刺),多次加工、创编舞蹈,表面上以痛斥南宋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的奸臣秦桧,而实质上是讽刺、羞辱奸贼吴三桂罪恶行径的。因此,大仵集也成了客商云集的豫东名镇。解放初期,这个村的民舞节目还曾到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参加汇演并获了大奖呢!

引进和创编

柘城大仵民间舞蹈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引进和创编之后,形成了民国末年的成熟兴盛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是过渡期,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活跃期以来,又有了新的发展。1995年,柘城县大仵乡北街村成立“大仵乡北街村民间舞蹈艺术团”。2005年在大仵乡北街小学体育课中增加了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

表演方式

柘城大仵民间舞蹈分为两类七种,两类分别是:不带说唱舞蹈和说唱舞蹈。不带说唱舞蹈有五种:龙灯舞、狮子舞、竹马、高跷、鬼会。带说唱舞蹈有两种:小车和旱船。这七种舞蹈全部由打击乐伴奏。

其中龙灯舞、狮子舞、高跷、旱船我们都不陌生。龙灯舞主要表现火龙和青龙相互搏斗、戏耍(戏珠)的各动作及生动场面。

动作及生动场面

狮子舞是人们丰收之后喜庆之际,用狮子来表达欢愉的心情。表演时两头威猛雄壮的大狮子和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狮子,通过滚绣球、盘花对立、跳桌子、啃痒、踩步、咬花、打滚、喘息、发情、大吃活人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滑稽动作来吸引观众。

竹马是模仿真马大小,以竹纰子做骨架,外面裱糊上彩纸条,挎在表演者胯间,在持彩伞人的指挥下,几匹马表演喜庆和吉祥的场面。

鬼会又称“拉秦桧”,是大仵北街民舞艺人于明末清初时独创。此舞阵容强大,表演者需要24人以上,主要内容是奸臣秦桧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天怒人怨,玉帝动怒,令阎王到人间查访,阎王派三曹判官带领小鬼小判、牛头马面捉拿秦桧夫妻的灵魂归案。因反映的都是阴间的故事,所以叫“鬼会”。

柘城大仵民间舞蹈可单独表演,也可共同出场,全套民舞共同演出需要180多人,[1]其粗犷豪放的恢宏气势与一走三退、嬉戏滑稽的欢乐场面

兼而有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