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基隆神社

基隆神社
明治45(1912)年3月9日镇座的基隆金刀比罗社
图片来自随意窝日志

基隆神社原为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设立的“基隆金刀比罗神社”,在大正4年(西元1915年)改称为“基隆神社”,是台湾日治时期位在台湾台北州基隆市义重町神社

昭和11年(西元1936年)社格升为县社,祭祀神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天照大神大物主命崇德天皇。其原址现为台湾基隆市的基隆市忠烈祠基隆中正公园

目录

神社历史

基隆金刀比罗社

基隆是台湾日治时期最先设置日方行政机关的地区,且基隆港亦是日台之间往来的重要港口,故在基隆神社建立之前,当地已经有真宗本派净土宗曹洞宗的布教所,田寮港游廓区也有末广稻荷社与私人的神棚,但其规模不足以充当镇守地区之神社。

故在明治36年(西元1903年)即有日本商人明比实平与建筑基隆发电所的技手小松甚太郎倡建神社,直到明治43年(西元1910年)基隆日人才又筹建金刀比罗神社,一来是基于金刀比罗神社所供奉的是航海守护神,可保佑来往基隆港之船只及旅客,再来是希望基隆建立神社之后便不用远至台北的神社举行仪式。神社选址于基隆港东侧的山坡上,其为基隆市区改正计画之公园预定地,且可远望港口及市街,又可远离尘嚣,适合神社设立。

木村泰治知道了此神社设立计画后,介绍了台北的有力人士─荒井泰治贺田金三郎泽井市造发起募款活动。同时,因当时预计兴建神社的义重桥一带为国有地,由基隆的村久太郎佐藤一景台北厅井村大吉申请借用。神社的申请案到明治44年(西元1911年)2月23日才通过,但台北厅所借用的国有地有需要得收回时,地上建筑物需要申请方自费拆除

基隆金刀比罗神社于明治43年(西元1910年)11月便举行地镇祭(动土),隔年逐渐完成本殿与石阶,而身为建社发起人之一的泽井市造则返回日本赞岐迎回分灵,暂置其台北住所,明治45年(西元1912年)3月才将分灵安座于完工的本殿。

基隆神社

基隆金刀比罗神社镇座祭不久,神社即改称为“基隆神社”。大正2年(西元1913年)11月神社拜殿完工;同年12月,为了更改社号而新增奉祀的祭神─天照大神、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及开拓三神,并向总督府申请改称为基隆神社。更名申请于大正3年(西元1914年)4月时通过,之后该神社继续兴建工程,但在大正3年(西元1914年)9月时因为暴风雨导致拜殿倾倒及本殿受损,整体工程于大正4年(西元1915年)10月完工,11月7日举行台湾神社分灵镇座祭,神社正式改称为基隆神社。

神社现况

二次大战后,原基隆神社改作为基隆忠烈祠[1] 使用,神社建筑于民国58年(西元1969年)被拆除改建为现今中国北方宫殿样式。神社之大鸟居则改建为现今中正公园之牌楼,仍可见部分神社之石灯笼狛犬参道

战利炮

基隆神社大鸟居前方西侧设有一座加农炮,此炮之设置系因基隆宪兵分队长膳英雄为了期望基隆神社的建设能顺利进展,在各方的捐献再向军方交涉后买下,由帝国在乡军人会基隆分会于昭和7年(西元1932年)9月13日进献予基隆神社,并在同年12月16日完成设置。此炮曾放在台湾南部的海岸,加农炮口径8吋、炮长28口径,重28吨,射程约一万公尺。此炮现放置在基隆市役政公园内。

历任社掌

  • 栗本藤次郎:大正3年(西元1914年)8月1日-昭和4年(西元1929年)11月15日
  • 杉田希仙:昭和4年(西元1929年)11月16日-昭和8年(西元1933年)10月20日
  • 原友次:昭和8年(西元1933年)10月21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6月,基隆神社于任内升为县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