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督教医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督教医疗(检查)原图链接来自 chinatimes 的图片

基督教医疗是基督教徒把医学视为行善,促进了最早的基督教医院和随之而来的医疗护理的产生。受基督的影响,从过去促使其门徒建造医院和发展医疗护理,到现在蔓延开来,渗入到世界各地。可以说现代医疗体系和健康系统都源于基督教会与基督徒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贡献。尤其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传教士们的奉献。如1948年中国的10大医院有9家是由教会发起建立的。今天影响最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就是基督徒企业家洛克菲勒发起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部。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宗教,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诞生[2],生命,死亡和复活的信仰。当它从一小批信徒开始时,许多历史学家将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采用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基督教医院

基督教问世后的头三个世纪里,基督徒常常遭受残酷的逼迫,基督徒所能做的主要就是发现病人时就地照料,很多时候也把他们带入自己家里。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发布后,尤其是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击败东部罗马皇帝李锡尼后,基督徒能够对关爱患病之人和垂死之人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因此,325年在尼西亚召开的基督教会第一次主教特别会议规定,主教要在每一座有教堂的城市建造一个收容所。早期基督教的很多医院或收容所最重要的功能是看护、治疗病人,但它们也为贫穷人避风遮雨,为基督徒外乡人提供住宿。这些医院被称为“救济院”,是根据基督要关心身体有疾病之人的命令,根据早期使徒关于基督徒要款待外乡人和客居者的诫命创建起来的。

第一座医院是369年有凯撒利亚的圣巴西尔在卡帕多西亚建立的。医院里面有为医护人员所用的房屋,有作坊,有技工学校等。病人在恢复期间由康复机关和作坊帮助他们学一门无需特别技术的手艺,这些单位的做法格外显示了人道主义的意识。

基督教医院的建设一直在继续。东方教会的教长圣克里索斯托在公元4、5世纪之交在君士坦丁堡建了数所医院;圣奥古斯丁(354-430),北非的希波主教,为在西方增加医院做了大量工作。懂了到了公元6世纪,医院也成了修道院的一个常规部分。这样,6世纪中叶时,基督教世界大部分地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医院都已稳健地建造起来。时至公元750年,基督教医院,无论是作为独立机构,还是附属于修道院,其已从欧洲大陆发展到英国。这时,意大利的米兰城建立了一家专门护理弃婴的医院。

红十字会

让·亨利·杜南特(Jean Henri Dunant,1828-1910年),是日内瓦的一位金融家之子,他竭力向不幸的人传播人道主义帮助。1859年,杜南特在意大利争取国家统一的索尔费里诺(Solferino)战役中,目睹了伤病员的惨况。五年以后,他与四位朋友,以及来自16个国家的24位代表,组成了国际红十字会。

杜南特的基督教信仰促使他建立一个能够安慰在战场上受伤士兵并为他们包扎伤口的组织。是他的信心让他选择了基督教的十字架——基督受难、救赎的象征,作为这个新组织的标志。这个象征——染成红色的十字架,今天被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致公认为怜悯与爱的象征,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

1876年,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接受了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理念,把基督教的象征改成红色的新月。这样,红色新月不仅仅源于红十字,而且也表明“穆斯林不经意地承认了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人道主义运动背后的推动力——耶稣基督”。

中国教会医疗事业

早在1834年美国派遣一个传教医生伯驾到中国来活动之前,基督教差会就确认要把医疗事业“作为福音的婢女”,也就是说利用医药作为在中国推行文化的方式。1900年以前,教会在华医疗事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小,数量也不多,通常都是附设在教堂里的诊疗所,即使是正式医院,收容能力也极为有限。属于法国天主教系统的一所最早设立的医院是天津的法国医院,1845年创立,属于法国天主教会的比较著名的医院有1882年在江西九江开设的法国医院、1890年在江西南昌开设的法国医院、1894年在青岛开设的天主堂养病院,另外还有数十处小型诊所。由基督教医药传教会所属的医院及诊所在1900年以前共约四十余所,大部分为小型诊所,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等地。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传教士更加注重发展医疗事业,除对原有的医院扩大规模外,又在各地新设了不少医院和诊所。属于法国天主教系统开设的新医院较为著名的有1901年在昆明开设的法国医院,1905年先后在重庆、广州开设的仁爱堂医院和韬美医院,1906年在青岛开设的法国医院,1907年在上海开设的广慈医院,1929年在南昌开设的法国妇幼医院和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普慈疗养院共约十余所。其中以上海广慈医院规模最大,有六百五十张床位,后来又陆续扩建增至约九百五十张床位。

传教士在中国举办医疗事业在客观上曾把西方的医术和西药以及近代医院制度、医学教育(包括护理教育)传入了中国。在1846年跟随美国教师布朗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之一黄宽在美国高中毕业后即前赴苏格兰,他考进了爱丁堡大学医科学习七年西医,于1857年回到广州在博济医院行医,成为中国第一代西医。从1862年起,黄宽参与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学习西医的教学工作。1866年起,该院成立了南华医学校,成为最早有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1899年由加拿大长老会在广州开设了夏葛医学院。进入二十世纪后,在华主要教会大学都先后设置医学院,多数教会医院都附设护士学校,中国大部分西医人才都出自教会医学院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