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里克·罗麦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Zjg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法国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埃里克· 尔'''
+
[[File: 埃里克· .jpg|缩略图|被认为是法国战后新浪潮运动的主将]]
  
埃里克·罗麦尔,('''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1920年4月4日-),出生于[[法国]]南锡,电影导演、编剧。曾为《电影手册》影评人和主编,被认为是法国战后新浪潮运动的主将。
+
''' 埃里克·罗麦尔''' ,('''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1920年4月4日- 2010年01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锡,电影导演、编剧。曾为《电影手册》影评人和主编,被认为是法国战后新浪潮运动的主将<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sohu.com/a/143034486_534369 | title =现代电影中的新古典主义者 | 埃里克·侯麦 | publisher =搜狐 | accessdate =2019-07-30}}</ref>
  
 中文 名  埃里克· 尔 外文名 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 别    名侯麦或罗默 国    籍 法国 出生地 南锡 出生日期 1920年4月4日 职    业 导演 代表作品 《狮子星座》
+
  在新浪潮诸导演 ,侯麦当属大器晚成的一类。侯麦49岁时以《我与慕德的一夜》,受到国际影评人的热烈喝彩,由此,侯麦以几乎始终如一,几近固执的简约和散淡风格,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之旅。由此,侯麦以几乎始终如一、几近固执的简约和散淡风格,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之旅。喜爱侯麦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他的简约。对于如今的影迷来说,侯麦的魅力在于简约隽永的影像风格,兼具 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精妙对白,还有,敏感、脆弱、优柔的主人公们<ref> {{cite web | url =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54406/ | title = 埃里克· Eric Rohmer | publisher =豆瓣電影 | accessdate =2019-07-30}}</ref>。
  
[[Category: 媒體 ]][[Category:導演 導播]]
+
埃里克·侯麦迄今导演了52部电影。13次在3大电影节获奖。2001年[[ 威尼斯]]电影节授与他终身成就奖。2010年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4/lpgdcp8ig0om3n6.html | title =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 | publisher =名人簡歷 | accessdate =2019-07-30}}</ref>。
 +
 
 +
别名:侯麦或罗默 。  代表作品:《狮子星座》。
 +
==生平简介==
 +
像法国不少“新浪潮”导演一样,侯麦在开始导演生涯前是一位著名电影评论家。他在法国《电影笔记》杂志担任了将近10年的编辑及影评人,以犀利笔锋写了大量电影批评文章,对[[罗西里尼]]、[[雷诺阿]]、[[沟口健二]]等大师的作品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就像编剧用笔写作一样,导演应该用摄影机来创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电 “作者论”(auteurism)的核心论点。他还与 合写了研究[[希区柯克]]、[[卓别林]]的专著,开启了以“作者论”研究电影的先河。
 +
 
 +
在法国“新浪潮”导演当中,侯麦的出道是最迟的,他在将近不惑之年时,才开始执导拍摄第一部剧情长片《狮子的标记》(1959年),该片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但却没有引起影坛的关注。1962年至1972年间,侯麦在电视台工作,在工作之余完成了他第一个电影系列《六个道德故事》的拍摄计划。这是根据他撰写的同名剧本集改编而成的,6部影片的内容都围绕着友谊、爱情、道德等相关命题。头两部片《蒙梭街面包店的女孩》(1962)及《苏珊的爱情事业》(1963)都未引起太大反响;第三部《女收藏家》(1967)获得了票房的成功及评论界的欢迎;第四部《慕德之夜》(1969)再获好评,并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原著剧本”两项提名。此后的第五部《克莱儿之膝》(1970)和第六部《午后之爱》(1972)使侯麦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为法国最重要的“作家导演”之一。
 +
 
 +
1981年到1987年间,侯麦完成了他的第二个电影系列《喜剧与谚语》,作品包括:《飞行员之妻》(1981)、《好姻缘》(1982)、《沙滩上的宝莲》(1983)、《圆月映花都》(1984)、《绿光》(1986)及《我女朋友的男朋友》(1987)。这7年间,侯麦的电影作品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圆月映花都》女主角扮演者获得威尼斯影展“影后”荣衔、《绿光》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他的艺术生命达到了一个巅峰。《四季的故事》是侯麦最新的系列作品,以春、夏、秋、冬四季为背景,衍生出四部充满哲理但又通俗平易的轻喜剧。同早年的侯麦电影一样,《四季的故事》中充满着“侯麦式”的恬淡。
 +
==主要作品==
 +
早期<br>
 +
1951年,《表演,或夏尔洛特和他的牛排》。 <br>
 +
1959年,《狮子星座》。 <br>
 +
1962年,《蒙梭的女面包师》。 <br>
 +
1963年,《苏珊的职业》。 <br>
 +
1967年,《女收藏家》。 <br>
 +
1969年,《慕德家的一夜》。 <br>
 +
1979年,《克莱尔的膝盖》。 <br>
 +
1972年,《午后的爱情》。 <br>
 +
1976年,《O女侯爵》。<br>
 +
 
 +
1980—1987年<br>
 +
1981年,《飞行员的妻子》。<br>
 +
1982年,《美满婚姻》。<br>
 +
1983年,《沙滩上的宝莲》。<br>
 +
1984年,《月圆之夜》。<br>
 +
1985年,《绿光》。<br>
 +
1986年,《莱奈特和米拉贝尔的四次奇遇》。<br>
 +
1987年,《我女友的男友》。
 +
 
 +
1989-1998年<br>
 +
1989年,《春天的故事》。<br>
 +
1992年,《冬天的故事》。<br>
 +
1995年,《夏天的故事》。<br>
 +
1998年,《秋天的故事》。<br>
 +
 
 +
2000年以后<br>
 +
2001年,《贵妇与公爵》。<br>
 +
2004年,《三重间谍》。<br>
 +
2007年,《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br>
 +
 
 +
==參考資料==
 +
 
 +
[[Category:编剧]]
 +
[[Category:導演]]
 +
[[Category:法国人]]

於 2019年9月15日 (日) 22:31 的最新修訂

被認為是法國戰後新浪潮運動的主將

埃里克·羅麥爾,(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1920年4月4日- 2010年01月11日),出生於法國南錫,電影導演、編劇。曾為《電影手冊》影評人和主編,被認為是法國戰後新浪潮運動的主將[1]

在新浪潮諸導演中,侯麥當屬大器晚成的一類。侯麥49歲時以《我與慕德的一夜》,受到國際影評人的熱烈喝彩,由此,侯麥以幾乎始終如一,幾近固執的簡約和散淡風格,開始了他漫長的電影之旅。由此,侯麥以幾乎始終如一、幾近固執的簡約和散淡風格,開始了他漫長的電影之旅。喜愛侯麥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喜歡他的簡約。對於如今的影迷來說,侯麥的魅力在於簡約雋永的影像風格,兼具文學氣息與人生哲理的精妙對白,還有,敏感、脆弱、優柔的主人公們[2]

埃里克·侯麥迄今導演了52部電影。13次在3大電影節獲獎。2001年威尼斯電影節授與他終身成就獎。2010年1月11日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89歲[3]

別名:侯麥或羅默 。  代表作品:《獅子星座》。

生平簡介

像法國不少「新浪潮」導演一樣,侯麥在開始導演生涯前是一位著名電影評論家。他在法國《電影筆記》雜誌擔任了將近10年的編輯及影評人,以犀利筆鋒寫了大量電影批評文章,對羅西里尼雷諾阿溝口健二等大師的作品有着精闢的見解。他認為,就像編劇用筆寫作一樣,導演應該用攝影機來創作。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電影「作者論」(auteurism)的核心論點。他還與人合寫了研究希區柯克卓別林的專著,開啟了以「作者論」研究電影的先河。

在法國「新浪潮」導演當中,侯麥的出道是最遲的,他在將近不惑之年時,才開始執導拍攝第一部劇情長片《獅子的標記》(1959年),該片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但卻沒有引起影壇的關注。1962年至1972年間,侯麥在電視台工作,在工作之餘完成了他第一個電影系列《六個道德故事》的拍攝計劃。這是根據他撰寫的同名劇本集改編而成的,6部影片的內容都圍繞着友誼、愛情、道德等相關命題。頭兩部片《蒙梭街麵包店的女孩》(1962)及《蘇珊的愛情事業》(1963)都未引起太大反響;第三部《女收藏家》(1967)獲得了票房的成功及評論界的歡迎;第四部《慕德之夜》(1969)再獲好評,並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著劇本」兩項提名。此後的第五部《克萊兒之膝》(1970)和第六部《午後之愛》(1972)使侯麥的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成為法國最重要的「作家導演」之一。

1981年到1987年間,侯麥完成了他的第二個電影系列《喜劇與諺語》,作品包括:《飛行員之妻》(1981)、《好姻緣》(1982)、《沙灘上的寶蓮》(1983)、《圓月映花都》(1984)、《綠光》(1986)及《我女朋友的男朋友》(1987)。這7年間,侯麥的電影作品在國際上屢屢獲獎。《圓月映花都》女主角扮演者獲得威尼斯影展「影后」榮銜、《綠光》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他的藝術生命達到了一個巔峰。《四季的故事》是侯麥最新的系列作品,以春、夏、秋、冬四季為背景,衍生出四部充滿哲理但又通俗平易的輕喜劇。同早年的侯麥電影一樣,《四季的故事》中充滿着「侯麥式」的恬淡。

主要作品

早期
1951年,《表演,或夏爾洛特和他的牛排》。
1959年,《獅子星座》。
1962年,《蒙梭的女麵包師》。
1963年,《蘇珊的職業》。
1967年,《女收藏家》。
1969年,《慕德家的一夜》。
1979年,《克萊爾的膝蓋》。
1972年,《午後的愛情》。
1976年,《O女侯爵》。

1980—1987年
1981年,《飛行員的妻子》。
1982年,《美滿婚姻》。
1983年,《沙灘上的寶蓮》。
1984年,《月圓之夜》。
1985年,《綠光》。
1986年,《萊奈特和米拉貝爾的四次奇遇》。
1987年,《我女友的男友》。

1989-1998年
1989年,《春天的故事》。
1992年,《冬天的故事》。
1995年,《夏天的故事》。
1998年,《秋天的故事》。

2000年以後
2001年,《貴婦與公爵》。
2004年,《三重間諜》。
2007年,《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

參考資料

  1. 現代電影中的新古典主義者. 搜狐. [2019-07-30].  已忽略文本「 埃里克·侯麥 」 (幫助)
  2. 埃里克·侯麥 Eric Rohmer. 豆瓣電影. [2019-07-30]. 
  3. 埃里克·侯麥 Eric Rohmer. 名人簡歷. [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