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波谱特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地物波谱特性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地面物体具有的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一定波长范围电磁波的特性。
物质内部状态的变化产生电磁波辐射,其波长与不同的运动方式相对应,即不同的物质在光、热等作用下都将产生与其自身固有特性有关的固定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如低温物体发射波长较长的远红外线和微波;高温物体发射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动物(包括人)介于二者之间发射红外线。物体对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构成了各种物体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根据产生波谱信号的差异性,可揭示物体的特征,如鉴别土地的光谱比辐射率和地面温度,即利用物体的波谱特性来进行。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中国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专家:中华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搜狐,2020-09-02